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當前,營口正處于環渤海經濟區建設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大歷史機遇期,探討和研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對加快營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營口率先崛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闡述了營口市科技創新體系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分析原因,結合營口科技創新實際,提出了完善營口市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營口科技創新體系建議
1營口市科技創新體系存在的問題
1.1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近些年,營口的創新活動比較活躍,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一些企業家文化程度不高、發展思想陳舊,不具備高水平創新意識;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的產業結構依靠國家計劃來配置資源,許多先進技術依賴外進,企業對技術創新產生“等、靠、要”思想,創新機制有著政府主導的深深烙印,企業還未能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遼寧省專利授權26495件,營口專利授權671件,占全省授權的2.5%,創新成果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具有明顯的差距。由此可見,營口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知識或技術的產出能力較低。
1.2創新人才結構不合理首先,表現在科技人員數量明顯不足。2017年末,遼寧省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5.3萬人,而營口從事科技活動人員0.6萬人,僅占全省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2.4%。其次,人才分布不夠合理。從產業結構上看,人才嚴重不足,計算機軟件、信息、新材料研制等高科技人才奇缺,從事課題研究和項目開發的帶頭人很少。最后,吸納人才能力不強。由于受周邊經濟強勢、本市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的影響及人文軟硬件環境制約,使營口缺乏調劑人才的實力,同時受到社會人均薪酬水平、消費水平普遍較低的影響,留住人才很難,吸納高層次人才更難。
1.3研發經費投入不足研發投入具有資金投入多、高風險、回報期長等特點,短時間內難見成效。大部分企業只注重眼前效益,不注重長遠發展,真正對研發投入有足夠認識的企業較少。2017年營口市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僅為1.16%,遠低于我國全社會R&D支出占GDP比重的2.15%,研發投入的不足已成為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障礙。
1.4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不夠強從整體而言,營口高新技術產業整體效益不高,未充分體現“高收益”特征。主要原因有:一是產業規模總量偏小,在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二是缺少有核心競爭力的自主知識產權。許多高新技術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重要零部件依賴外進,大多處在低端產業鏈加工、組裝和引進技術研發的低附加值階段。三是自主品牌不夠多、不夠強,在品牌量、規模、知名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四是中小企業中的科技型企業數量較少,且成長慢,導致高新技術產業后備力量不足。
1.5科技投融資體系尚不健全良好的投融資服務體系是技術創新的催化劑。目前,營口的企業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其中一些科技型企業的項目成長性好、技術含量高,但由于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極大地影響了投入研發資金的力度,制約了企業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雖然國家實施放貸政策,但放貸條件沒有降低,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多樣化投融資體系,企業只能采取“滾雪球”的方式積累資金、滾動發展。因此,資金不足始終是困擾企業加快建設和發展的瓶頸問題,也成為各級政府和管理機構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2構建營口市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議
2.1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構建科學研究體系引入大學和科研院所,增強現有科學研究水平,進一步擴大對外科技合作交流,逐步形成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為主體的科研體系。首先,積極引進研發力量和科研院所、科研企業,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氛圍,逐步形成科研創新活動的聚集區。其次,加強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之間選擇一批與經濟建設密切相關的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組織開展高水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高水平學術交流、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最后,建立大學科技園,把高校已經研發完成需要中試放大的項目、適合營口及周邊地區資源和產業需求的項目在營口放大并產業化,使其成為集技術研發、成果中試和產業化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綜合科技服務平臺。
2.2企業作為主體,構建技術創新體系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在營口技術創新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企業創新能力的強弱直接制約整個創新體系運行效率的高低。營口要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就要依靠眾多科技型企業的成立、成長和壯大。因此,營口應大力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首先,確立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逐步實現由政府主導型轉變為企業主導型的科技體制,并制定相應科技規劃,在科技投入、人員配置等方面向企業傾斜。其次,整合創新資源,實現產學研用深度結合。最后,建立、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制與機制建設,為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提供前提或制度性保障。
2.3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增強創新孵化能力要按照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扶持相結合的原則,完善中介服務體系,增強創新孵化能力。首先,搭建完善、高效的中介服務平臺,大力發展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各類科技中介機構。其次,進一步完善創新孵化建設。聚集政策、資金、技術、信息、中介等資源,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孵化體系,實現孵化服務質量的跨越。最后,進一步完善創業服務中心的服務職能,提升服務質量,成為創新創業的集聚區。
2.4培養創新型人才,構建立體化教育培訓體系圍繞產業結構特點和企業需求,構建立體化教育培訓體系,旨在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成功的企業家和高端人才。首先,制定人才培訓計劃,加快人才培養。依托教育和科研資源優勢,鼓勵大專院校與企業合作,發展裝備制造、汽保技術等各類職業教育,向企業輸送所需人才。其次,建立和完善創新人才激勵機制。要打破區域限制,從經濟效益、個人成就、社會評價等方面,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進行激勵。最后,通過深化股權制度改革,建立技術創新股權等制度,鼓勵科技人員參與技術入股,獲得分紅,提高科研人員的工作待遇。
2.5政府主導,發揮宏觀調控體系作用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清除阻礙企業自主創新的制度障礙,政府要從體制和機制入手,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切入點,激活現有的人才、技術等科技資源。首先,推進體制改革,轉變工作模式,從宏觀上引導營口的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改革營口科研機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快完成應用型科研單位向高科技型企業轉變,提升服務經濟建設的能力。最后,打造龍頭企業,引導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營口要結合自己現有產業基礎,找準細分市場定位,在政府的引導和政策支持下,培育發展獨具特色的高科技產業化基地。
3結語
今后5~10年,是營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營口“率先崛起”的戰略背景下,應盡快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爭當自主創新的先行者,努力提升整合科技資源能力、體制機制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遼寧省的率先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善同,馮杰.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和振興的思路與建議[J].冶金經濟與管理,2003(5):9-11.
[2]占毅.關于科技創新體系構建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探討[D].武漢理工大學,2004.
[3]吳裕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創新園區的思考[J].東岳論叢,2006(5):201-202.
作者:董濤 單位:營口市鋼鐵和鎂產業基地建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