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分析與檢驗課程的教課方式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優化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探索符合現代教學特色的實驗教學方式是深化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在實驗教學中強化以“自主性、創新性”為原則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實際中應用能力。既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還應增設實際中應用廣泛的綜合性實驗,如對某種產品的綜合檢測。最終通過設計性實驗使學生綜合運用重量法、容量法、物理檢驗法、電化學分析法、光學分析法、色譜法等多種食品分析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在本專業中,有多種職業資格考試,如食品檢驗工考試、化學檢驗工考試,一般都是臨考試時集中給學生強化輔導后參加考試的,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并沒有大的提升。因此,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把這些職業資格標準要求的知識與技能,融入到相關項目中,避免教學時間的浪費。還應組織教師編寫適合本院本專業的校本教材,編寫實訓課項目教程,充分發揮項目教學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明確教學內容、把握教學目的和學生特點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本課程的先修課程有分析化學、食品化學等,傳統的實驗課授課方式是教師提前配制主要試劑,詳細講解實驗原理及注意事項,學生機械操作,填寫實驗報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無法創新,實驗數據也基本接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索精神。每節實驗課之前,由學生去進行預習、查閱資料、制訂實驗方案。教師經過課前討論及提問,促進教學互動,從而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隨時糾正、解決學生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對操作技能較差或實驗失敗的學生,應利用課余時間加以指導。遇到實驗結果異常時,及時指導學生分析并找出產生異常的原因,訓練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每次實驗結束后,集中組織學生對實驗內容進行討論、交流,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總結能力。
三、分模塊教學,強化技能訓練
食品檢驗教學效果的好壞,主要表現在學生進行食品分析的實際操作水平上。傳統的食品分析與檢驗授課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尤為重要。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可將實驗教學內容整合為三大部分:基礎能力培養、專業技能訓練和綜合能力強化三個部分。首先,在基礎模塊的教學過程中,選取一些分析化學的基礎性實驗及常見儀器的使用,對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進行強化訓練。在分析檢驗工作中,所用試劑及儀器種類很多,可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的準備工作中來,從實驗用水的凈化、試劑的配制到儀器的組裝、樣品的采集、預處理,組織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也是提高他們實踐能力的基礎。通過反復練習,規范化操作技能,不斷強化基礎知識。其次,專業技能訓練的部分可以根據食品行業的常規檢測項目設置,如感官檢驗、農藥殘留、水分、蛋白質、酸度、脂肪、還原糖、維生素、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檢驗等的測定,側重點是鞏固和強化學生的食品分析技能。在這部分授課過程中,分組進行實驗,提高實驗時效。如測定蛋白質含量時,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動物性食品、乳制品及糧食制品中蛋白質的測定,然后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和老師的分析比較,增強學生對于不同狀態樣品的感性認識。最后,是綜合性實驗,如罐頭的感官檢驗、理化檢測等實驗,這些實驗綜合應用基礎性實驗和常規實驗中的知識,達到前后連貫、融會貫通的目的,以及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開設設計性實驗,老師布置題目,由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擬定實驗方案、動手實驗、完成報告,達到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標。
四、加強實驗考核,培養優良學風
嚴格的考核可以引導和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監督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應用能力。我們以檢測報告取代實驗報告,引導學生側重于原始數據的記錄和處理,改變了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實驗原理和步驟上的現象,也進一步縮小了學生與企業的距離,以便以后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與此同時,課程考核方式將取消期末閉卷以理論考試為主的模式,與食品檢驗工等職業技能資格考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技能考試為主,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技能。通過以上幾方面的初步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掌握較扎實的理論知識,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成為具有競爭能力的人才。
作者:孫芳單位: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