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淮安紅椒生產機械化技術集效益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淮安市紅椒種植規模日益擴大,但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還比較低,紅椒種植的各環節用工多、勞動強度大、效率低、效益較差等問題開始顯現。為提高淮安紅椒生產的科技水平和綜合效益,淮安市農業機械試驗鑒定推廣站承擔了2015年江蘇省農機三新工程項目“紅椒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與推廣”,集成了淮安紅椒生產的耕整地、起壟覆膜、播種育苗、移栽、水肥管理、植保、環境調控等環節,通過技術集成運用,切實提高了示范區內淮安紅椒生產的機械化生產水平。
一、經濟效益分析
1.棚內耕整地
采用必圣士1WG6.3(730柴油版微耕機)加黃海金馬404D大棚王配套旋耕機對塑料大棚內土地進行旋耕整地,棚內開闊地帶采用40馬力大棚王配套旋耕機進行作業,耕深在15cm以上,作業效率2~3畝/h,土壤細碎,碎土率達90%以上,地面平整,效果好。項目實施前合作社多個基地內大棚耕整地環節均采用12馬力手扶機作業,其作業效率低,旋耕整地時尾輪印痕太深,地表不平整,整地效果遠不如大棚王和微耕機。
2.起壟覆膜
采用山東華興生產的3WG-6起壟覆膜機,在旋耕平地作業后,選用該機一次性完成起壟、覆膜作業,起壟時采用縱向起壟,代替傳統的橫向平畦種植。為了滿足兩行移栽機的作業要求,一般壟頂寬70~80cm,壟高15~20cm,壟間距30~40cm,一個大棚可起壟6行,壟面要平整,壟行要排列整齊。覆膜一般覆蓋黑色地膜,可以提高地溫、封除雜草。相對于傳統的手工覆膜和平畦定植后人工培土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提高作業效率的同時辣椒的生長效果也較好。
3.播種育苗
采用常州風雷半自動氣吸式穴盤播種機,配套72孔硬質穴盤進行基質育苗,取代傳統的手工育苗,解決了手工育苗的二次移栽問題,提高成苗率和工作效率。該播種機能保證一穴一粒,播種速度在300盤/h左右,播種率在95%以上,播種作業時需要人工4~5人,2小時左右即可育苗1個棚。相較人工育苗,機械育苗畝省人工5人,按人工40元/天計算,每畝節省成本200元。
4.移栽
本項目涉及的辣椒定植采用山東華興2ZY-2蔬菜移栽機進行機械化移栽,株距設定為35cm,行距設定為50cm,每畝6壟12行,長度以9600cm計算,則可栽3288棵左右。之前傳統栽法為行距30cm,株距50cm,每個大棚16行,則可栽辣椒3074棵。該機具作業效率2~3畝/小時,需要3個人全程操作檢查補漏,1天按8小時算,3人可移栽24畝,每人平均8畝/天,每人人工費60元/人,則人工成本為7.5元/畝。相對于傳統手工移栽1人2天移栽1畝,每天人工費50元,則人工成本100元/畝,這樣用機械移栽畝節本92.5元。手工移栽每畝至少需16人1小時才能栽1畝地,則節省人工13人以上,也省略了傳統的二次移栽問題,真正達到了節本增效。
5.水肥管理
項目實施區內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采用江蘇耐特微噴滴灌設施,微噴主要用于育苗棚,滴灌主要用于生長期的辣椒生長,生育期每7天左右滴灌一次,土壤水分保持在50%左右,不干不澆,忌大水漫灌;在灌溉的同時利用水為載體同時進行施肥,實現水肥一體化利用和管理,操作過程中200畝的大棚只需1~2個工人即可,人工費每人每天60元,則畝成本0.3元。與傳統的人工澆水、施肥相比(傳統法每人2~3畝/天,200畝需要100人,人工費40元/天,則畝人工費20元),不僅節水、節肥、省工,還提高了生產效率。微灌條件下的土壤水肥運行規律與大水漫灌條件下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特點表現為:小流量、長時間、高頻率、局部灌溉。它是直接將水和營養送到作物根部,利于吸收;蒸發率低,防止水土流失,深層滲透;能更有效的、準確地提供水與養分,讓植株獲得等量的水和營養;按作物的生長與收獲計劃提供水與營養,提高產量和品質,是實現農產品標準化的重要手段;操作簡單,節水節肥和節約能源,節省大量勞動力等生產成本;防止土壤侵蝕、鹽堿化。
6.高效植保
項目引進常州筑水3WZ51自走式噴霧機1臺,由于使用效果好,合作社又購買了1臺。該機汽油發動機驅動,可實現一機多用。如作為搬運機,履帶式行走,通過性能好,爬坡能力強,適應泥濘、崎嶇等惡劣的道路;作為噴霧機,霧化效果好,省工省藥,300L的藥桶一次性可打10個棚,一臺機具3人操作,一天可噴藥30個棚左右,平均1人1天10畝,人工費40元/天,則每畝人工成本4元。項目實施前采用傳統的背負式彌霧機治病蟲害,一人一臺機一天只能噴藥4個棚左右,人工費40元/天,則人工成本10元/畝,這樣每畝節本6元。該機具操作簡單易學,作業安全舒適,速度可快可慢,可有效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7.生長環境調控
本項目在辣椒開花前后的生長期采用二氧化碳助長器進行生長環境的調控。施用二氧化碳對辣椒生長的影響可歸納為5個方面:①增加產量。施用二氧化碳后辣椒株葉片肥厚,葉色濃綠(約增加葉綠素1.41~6.35spad)、坐果率高,日產量、前期產量和總產量都顯著增加,一般比對照增加20%左右。②改善品質。施用二氧化碳后辣椒外觀品質好,個大,色澤鮮艷,果實厚實,耐貯運。青椒的單個重可分別比對照增加21.7%。③提早成熟上市。辣椒苗施用二氧化碳后,開花期、成熟期提早,前期產量增加。青椒可提前上市7天~10天。④增強抗病蟲能力。辣椒施用二氧化碳后植株健壯,抗病蟲能力也大大增強,減少農藥施用量。畝投入成本約1000元(機具成本840元+碳銨成本150元左右+用電≤0.62元/棚/天•2小時=990元),可增加畝經濟效益1200元以上。⑤提高大棚溫度1℃到2.5℃。二、社會生態效益分析紅椒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地整合了紅椒生產主要環節的農機農藝技術,提高了土地、水肥等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紅椒的生產成本,提高了品質和產量,增強了淮安紅椒的市場競爭力。一是提高水肥、土地等利用率,增加了農民收入。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減輕了椒農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紅椒生產成本,提高了效益;二是提高了紅椒的品質,增強了市場競爭力。由于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的科學應用,病蟲害的發生率顯著減少,大幅提高了紅椒的品質;三是改變了傳統的紅椒生產模式,減少了化肥農藥的污染,改善了環境,同時大幅減少用水量,機械化深耕能打破犁底層,改善耕作層土壤團粒結構,對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結論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紅椒生產主要環節的機械化技術集成,不僅能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節約人工成本,而且能提高紅椒產量、提升紅椒品質,進而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因此,農機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為農民提供更為質優價廉的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可以把推進紅椒生產機械化看作是提升本地區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惠民實事,給予科學規劃、合理引導、政策扶持,加大推廣的投入力度。農機推廣服務單位通過培訓、現場會、觀摩會等進一步加大推廣力度,讓廣大紅椒種植戶了解相關機械的使用性能,看到高效設施農業機械帶來的高效、增產、增收效果,激發他們購買使用高效設施農業機械的積極性,以進一步提高紅椒種植的機械化程度,促進農民增收。
作者:許飛鳴 冀春春 司明寶 何政道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