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巖生植物的生態位特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5年第三期
生態位是指一個種群在生態系統中,在時間空間上所占據的位置及其與相關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與作用。它的研究已成為評價種間、種內關系及種群在群落中所處地位的重要內容[1-4],在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生物多樣性及其形成機制、群落演替與動態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在生態位理論、生態位測度和生態位應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5]。2010年,“中國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聯合申報的江郎山名列其中,這也是浙江首個世界遺產。目前對江郎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質地貌方面,如:彭花明等[6]研究發現江郎山的形成與構造、巖性和風化作用有著密切聯系,并提出了景觀保護的策略。張廣勝等[7]研究發現巖性對江郎山地貌的形成起了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田毓仁等[8]認為江郎山地址遺跡具有獨特的成景機制,是地質構造演化、巖漿作用以及外動力共同的結果。朱誠等[9]對江郎山亞峰垂直貫穿于丹霞地貌巖層永康群中輝綠巖脈標本K-Ar法測年,揭示了當地峽口紅層盆地抬升的時代為晚白堊世(77.89±2.6)MaBP(K2)。巖生植物對保持水土,減緩丹峰的風化,維護和美化景觀起著重要作用,而該地巖生植物的生態位研究未見報道。本文分析了其主要巖生植物的生態位特征,旨在探討種群對環境資源的利用狀況及相互關系,為該地巖生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區概況江郎山位于浙江省江山市西南部,地理位置118°22′~118°49′E,28°15′~28°52′N,總面積51.39km2,核心景區面積8.3km2,緩沖面積43.09km2,最高海拔(郎峰)824m。該地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水量為1650~2200mm,相對濕度85%~95%,全年無霜期250~290d,年平均氣溫17.1℃;土壤為由紫紅色砂礫巖風化形成的巖性土,水土保持良好;植被覆蓋率達85%,植被類型較為豐富,植被垂直分布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山體中下部為常綠闊葉林,中上部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巖壁為苔蘚植被、巖生草甸和次生灌叢。
1.2研究方法
1.2.1樣方設置沿著在江郎山風景區的游覽線路,選取典型樣方?;趲r生植被種類少,且多為草本的現狀,選取2m×2m或4m×4m共50個樣方進行調查,記錄樣方內灌木層草本層的所有植物的高度、蓋度和生活型等,同時記錄海拔、坡度、坡位、坡向、巖生裸露率等外界自然條件。
1.2.2計算方法物種的重要值計算:重要值=(相對蓋度+相對高度)/2[10]。對樣方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得出8種群落類型,即作為8個資源位。
2結果與分析
2.1生態位寬度生態位寬度是反映植物種群對環境資源利用狀況的數量指標之一,其數值越大,說明該植物種群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對資源的利用越充分,種群的生態位寬度值說明了它們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選取了資源位出現4次以上的種類,對江郎山主要巖生植物的生態位寬度進行了計算,結果見表1。其中,山類蘆的生態位寬度最大,為1.986,說明該種在此地分布較廣,在各種類型中都有分布,生態適應能力強。地筍(1.618)次之,前胡(1.560)第三。而大葉火焰草和虎耳草的生態位寬度在1.0以下,說明它們分布較少,而且空間分布不均勻,適宜生存的生境比較少,對生境的要求更為苛刻。不同物種在惡劣環境條件下會選擇不同的生存對策。對惡劣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物種,通過擴大地理分布來維持足夠的種群數量,如:地筍,前胡和滴水珠等,雖然在各個資源位重要值都較小,但在資源位上出現頻率較高;而適應能力較差的物種則選擇在較適宜的環境中保持優勢數量的方法來維持足夠的種群數量,如:石韋、苦苣苔等。
2.2生態位相似性比例江郎山巖生植物的生態位相似性比例(Cih)的計算結果見表2。Cih≥0.7的種對有6個,占總對數的5.0%;0.6≤Cih<0.7的種對有5個,占總對數的4.2%;0.5≤Cih<0.6的種對有9個,占總對數的7.5%??傮w上看,Cih在0.5以上的種對共有20個,占總對數的16.7%,表明物種之間對資源的需求趨同性不高。其中,滴水珠與小沼蘭,滴水珠與石韋,卷柏與飯包草,卷柏與透莖冷水花,凹葉景天與虎耳草,小沼蘭與石韋的Cih均在0.7以上,說明它們對環境的要求比較相似。石韋與飯包草,石韋與浙皖粗筒苣苔,虎耳草與小沼蘭,虎耳草與香花芽豆藤Cih均在0.1以下,說明它們對環境的要求差異性較大。優勢種山類蘆與其他種生態位相似性比例值在0.32~0.57之間,總體上呈現與生態位寬的物種具有相對較高的生態位相似性比例。
2.3生態位重疊生態位重疊是2個種在與生態因子聯系上具有相似性,當2個物種利用同一種資源或共同占有某一資源就會出現生態位重疊現象[13-15]。江郎山巖生植物的生態位重疊(Oih)的計算結果見表3。Oih≥0.9的種對有4對,占總對數的3.3%;0.7≤Oih<0.9的種對有9個,占總對數的7.5%;0.5≤Oih<0.7的種對有22個,占總對數的18.3%。Oih≥0.5的種對有35個,占總對數的29.2%,總體上說,重疊值大的種對比例不大,說明巖生植物針對同類資源需求的集中性不高,或者各物種在多維資源方面(光、熱、水等)得到很好的綜合互補分配[16]。其中,滴水珠與小沼蘭,滴水珠與石韋,凹葉景天與虎耳草,小沼蘭與石韋的Cih均在0.9以上,說明它們對資源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優勢種山類蘆與其他種的生態位重疊在0.29~0.82之間,總體上呈現與生態位較寬的物種具有較高的生態位重疊,山類蘆在群落中的優勢明顯,據實際調查情況,其他種對它并不構成競爭威脅。
3討論與結論
在浙江全省主要的丹霞地貌巖生植被調查中發現,江郎山巖生植被的物種相對較豐富,具有生長密集,覆蓋度較高特點,巖生植物的生態位寬度以山類蘆最高,其他依次為地筍,前胡,卷柏,飯包草,滴水珠,野百合,浙皖粗筒苣苔,凹葉景天,小沼蘭,香花崖豆藤,透莖冷水花,石韋,苦苣苔,大葉火焰草,虎耳草。但受坡面險峻,土壤、水熱條件等條件限制,巖生植物以苔蘚、草本植物占絕對優勢,說明群落不具備穩定發展的條件,自我更新能力較弱,建議景區加強植被保護,特別是對中國特有植物的保護,如:滴水珠,防止景點的過度開發、濫采濫挖等人為破壞行為。生態位相似性比例表明江郎山巖生植物對資源的需求趨同性不高,其中,滴水珠與小沼蘭,滴水珠與石韋,卷柏與飯包草,卷柏與透莖冷水花,凹葉景天與虎耳草,小沼蘭與石韋的Cih均在0.7以上,說明它們對環境的要求比較相似,至于到底是哪些環境要求相似,未能在此次的基礎調查中找出,可能需要進一步從土壤理化性質等方面加以探究。石韋與飯包草,石韋與浙皖粗筒苣苔,虎耳草與小沼蘭,虎耳草與香花芽豆藤Cih均在0.1以下,說明它們對環境的要求差異性較大。
總體上來說,江郎山巖生植物的生態位重疊值大的種對比例不大,但是,滴水珠與小沼蘭,滴水珠與石韋,凹葉景天與虎耳草,小沼蘭與石韋的Cih均在0.9以上,這些數據反映的情況與生態位相似性比例數據體現出來的基本吻合,彼此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優勢種山類蘆與其他種的生態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態位重疊分別在0.32~0.57和0.29~0.82之間,總體上呈現與生態位較寬的物種具有相對較高的生態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態位重疊,因為物種生態位寬度越大,與其他物種對同一類資源共同利用或占有的機會就越大[16]。山類蘆在群落中的優勢明顯,其他種對它并不構成競爭威脅。
作者:沈年華 李傳磊 周園園 王小德 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 無錫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