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工業課教改革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單一
專業英語課程一直沒有明確的標準。目前,專業英語教學通常采取的方法是照本宣科,使用單調的純翻譯或閱讀與翻譯相結合的方式,聽、說、讀、寫綜合訓練少,且課堂以教師為中心遠遠多于以學生為中心。有些教師按照同一個模式去組織教學專業英語和公共英語,忽略了專業英語的專業特性;有的教師把專業英語等同于專業課,使專業英語成為一門綜合性專業基礎課,拋棄了專業英語作為語言交際工具的特性。這些都有悖于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當然也不可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專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活動的設計缺乏有效性、趣味性和真實性,沒有充分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強調學生詞匯量的擴展和閱讀專業英語資料及理解英語的能力。同時,教學手段落后,教師很少使用音頻、視頻或計算機等現代教育資源來豐富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單一和教學手段落后直接導致學生專業英語學習興趣不高,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很多學生修完課程后學到的是“啞巴”專業英語,很難適應今后工作中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的需要,沒有真正提高對英語的應用能力。
(二)教材內容缺乏系統性、前沿性
教材是教學之本,選擇一本合適的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目前,食品科學專業學生使用的專業英語教材大多是把專業原版書籍中的一些文章匯編在一起,導致信息滯后、知識覆蓋面窄、內容陳舊單一、缺乏針對性,反映不出本學科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發展,也難以反映出語言教學的特質,與目前高校普遍強調的寬口徑、厚基礎的教育方向不相適應。另外,現有專業英語教材都沒有專門的聽說內容,缺乏教學的實用性和系統性,難以滿足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專業英語教學從學習過渡到實際應用的要求,更達不到培養既通外語又懂專業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三)ESP師資隊伍良莠不齊
目前,國內尚缺乏對專業英語教師的任職資格標準。雖然教學大綱中要求專業英語課應由專業教師擔任,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學校是由專業教師擔任,多數學校則是由一般英語教師擔任。一般英語教師很少精通專業知識,對教材中涉及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背景知識很難講深、講透。而專業課教師又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語言障礙或缺乏英語教學方法,由他們講授專業英語,也會影響和制約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提高。由于專業英語本身跨學科的特點,要求教師不但擁有較強的外語表達能力和較好的外語教學方法,還要具備較全面的專業基本知識,而目前達到這個標準的教師并不多。
(四)考核形式單一
專業英語考核往往是由任課教師從原版書刊中摘取一段內容讓學生翻譯成漢語,這種方式離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考核的要求相去甚遠。
二、食品科學ESP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擴大,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已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認為,專業外語的重點既不是專業術語,也不是閱讀課程,更不是翻譯練習,專業外語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能夠比較流利地用口語和書面語言清楚地表達科學概念,因而應根據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將原來的以閱讀理解為主轉變為聽、說、讀、寫、譯并重,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我們以上述思想為指導,在教學內容的編排、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嘗試。
(一)精心編排教學內容
1.強化聽力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聽力部分內容,主要涉及一些跨文化的交流信息,如BBC中文網站介紹的英國的飲食文化,國外著名大學的網絡課程如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的公開課,國外加工工藝視頻或者講座錄音等,旨在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盡量全英文授課,不翻譯,自始至終營造一個英語環境,并讓學生在課后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泛聽,建立“英語思維”,從輸入環節入手,逐漸擺脫造成“啞巴英語”的中文式學習方法。
2.加強文獻意識
教學中加強文獻意識,結合專業英語的教學開發利用外文科技期刊和國外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獲取專業信息的能力。一是跟蹤科技前沿,介紹國外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動態,如從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進展等;二是向學生介紹目前比較著名的、被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英文專業文獻檢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學校圖書館鏈接網址,如美國《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EI)、美國《科技會議錄索引》(IndextoScience&TechnicalProceed-ings,ISTP)、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SCI);三是向學生介紹國外重要的協會組織和出版機構,以及下屬的外文期刊等,如食品類的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www.fda.gov,FoodSafetyandInspectionService:www.fsis.usda.gov,In-ternationalFoodInformationCouncil(IFIC)Founda-tionwww.ific.org,InstituteofFoodTechnologists(IFT):www.ift.org,以及各種期刊(Journal/Transac-tion)和會議論文集(Proceeding)等。
(二)通過實踐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1.開設專題
專業英語的授課對象都是高年級學生,針對他們即將面臨的畢業論文選題和寫作,增加“如何利用SCI創新”、“科技論文摘要的寫作”等專題,幫助他們利用好英語這個工具,為自己的學業甚至是以后的科研服務。其范例都取自最新出版的專著和期刊,并且與所講專題密切結合。比如英文摘要的撰寫。很多學生對英文摘要中必須提供的信息,如研究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結果(result)和結論(conclusion)等沒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不少學生寫作英文摘要時會花費大量的筆墨來論述論文研究的意義,或是通篇介紹實驗的操作過程而不提及實驗的結果和結論。這樣的英文摘要是不規范的,它既不能構成一篇短文,也不能作為獨立的信息進行交流。
2.舉辦演講、開展討論
采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模式教學[5],如學生為主體的專業演講或者分組討論。此種教學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提高了學生動手收集英文文獻的能力。演講與討論主題主要集中在對學科的發展和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體會及知識的拓寬方面,題材(Top-ic)貼近學生生活,并且對學生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性。課堂討論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圍繞某一話題或內容在課堂上各抒己見、相互討論、相互啟發的一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三)改革現有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階段的不同教學要求,采用靈活機動、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獲。外語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身的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的能力、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才是重中之重,所謂“教”,是為了達到“不教”的最高境界。課堂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教學方式互動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踴躍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不僅要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學能力,要讓學生懂得外語課是一門實踐課,要求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不斷積累、持之以恒。
1.引入情感教育
教學中引進情感教育可以激發和提高學生專業英語學習興趣。如:建立專業外語QQ群,隨時保持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利用科研中的案例講解怎樣用Email進行國際合作與學術交流等;利用國際合作項目期間外國人來訪的機會,讓學生與之交流;課余選擇一些口語較好的同學給外賓當導游,提高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信心。
2.創造良好環境
創造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緩解學生焦慮情緒,讓他們在愉快中學習。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通過專題討論、演講、教學片演示、多媒體教學等,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和思考,甚至打破常規,產生奇思異想。如以PPT、視頻、音頻等形式,總結匯報分組討論的題目,匯報過程全組人員到場,人人開口,并特邀學院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的老師和外國專家進行點評。
(四)改革單一的考核模式
ESP教學改革要求建立適應時代要求的專業英語教學檢測和教學評價系統[6]。為有效提高專業英語的教學質量,應制定合理的考核體系并嚴格執行。采用平時作業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基本知識與應用能力相結合的考核方法是目前較為有效的方式。其中,平時作業包括課堂討論、論文寫作、語法及詞匯考核、學生講授等,期末考試由口語和筆試兩部分組成,并恰當分配兩者比例。口語形式應根據專業特點制定,筆試部分主要是翻譯給定的專業文章,撰寫英文摘要等。上述考核模式,既能考核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體現學生聽、說、讀、寫、譯的水平,可以充分評估學生運用英語表達專業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五)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為了提高專業英語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任課教師定期組織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如討論教學大綱、研究編寫教材、探討教學方法等,以統一要求、統一考核標準;通過到國外或外校進修,全面提高專業英語教師的聽、說、讀、寫、譯水平,將專業課和英語課的教學方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加強與國內外同類院校的聯系,及時了解ESP教學和專業發展動態,將最新的信息帶入課堂。
三、結語
如何培養并提高學生專業英語學習興趣、教好這門既非英語又非專業課的課程,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是食品科學ESP教學一直探索的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學生專業英語學習的目的更加明確;通過情感教育,師生互動增加;通過實踐教學,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強,教學質量得以提升。從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和課后作業的情況看,學生主動運用英語的意愿和運用英語進行專業交流的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這樣的改革更能夠適應國際化背景下食品科學學科的發展需求,有利于學生畢業后參與更多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和國際科研項目的合作,同時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專業領域,培養出國際化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實現食品科學學科ESP教學目標。
作者:杜木英1,2,3,闞建全1,2,3,楊吉霞1,2 單位:西南大學1.食品科學學院國家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食品科學學院3.重慶市特色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