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探析農村小學如何進行生命教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生命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避免學生出現傷害自己或者他人的過激行為。教師簡要分析了生命教育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幾項開展生命教育的措施,希望能為我國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命教育;措施
近年來,小學生采用一些過激行為危害自己和危害他人生命的現象屢次發生,而農村寄宿制小學則成為了此類現象的重發地。從某些角度來看,不尊重生命的行為甚至成為導致我國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見,在農村寄宿制小學開展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生源與普通的小學生源有著很大的不同,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生源一般來自于偏遠的農村地區,且學生家長長期居住在外地,學生普遍由家里的老人照顧。從本質上看,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大部分學生屬于留守兒童。正因為如此,學生普遍缺少家庭教育。此外,由于學生的監管人主要為年齡在60歲左右的老人,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代溝,而學生家長又無法時刻陪伴在學生身邊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問題,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普遍無法及時得到解決。長久如此,就會導致學生心理產生一定的變化。當此類學生遇到某些特殊性質的事件時,就會在內心深處滋生出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的想法,嚴重時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尋短見或者傷害他人生命的行為。想要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必須要加強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學生的生命教育工作,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本質和含義,從而達到愛惜生命,避免出現傷亡事件的目的。
二、開展生命教育的措施
(一)舉辦德育活動從本質來看,生命教育就是確保學生能夠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而德育活動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方式。因此,農村寄宿制小學應當加強對于德育活動的重視,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舉辦具有實踐性質的德育活動,并將生命教育的內涵融入到德育活動當中,從而確保學生在參與德育活動之后能夠有所收獲,能夠對生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比如說,學校可以在每年的清明節組織學生進行掃墓活動,并在活動過程中為學生講解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讓學生了解到革命烈士為了國家民族利益而犧牲生命的崇高。這樣一來,學生對生命的內涵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便會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提高對于生命的重視程度,同時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愛國情懷。此外,德育活動要始終將“實踐”二字作為出發點,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去享受學習、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比如說,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具有文藝性質的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并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會表現自己,學會團結協作,學會舍棄與奉獻。最終通過一系列的德育活動來達到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的。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教授學生文化課的過程當中融入適當的生命教育,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更能讓學生切實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實踐證明,語文課程是開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且語文教材當中也有很多例子可供使用。比如說,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來為學生講解生命教育,號召學生學習優秀的人物事例,珍愛生命,長大成人之后報效祖國,回饋社會。此外,科學課程也具有開展生命教育的潛質。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去觀察生命體,為學生講解生命的誕生,讓學生知道生命的誕生是一件多么來之不易的事情。
(三)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工作對于寄宿制小學的學生而言,除了寒暑假之外,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在學校當中度過。這樣一來,校園文化的好壞就會直接對學生的人生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校園文化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像學校的墻壁、櫥窗等都是展示校園文化的途徑。因此,寄宿制小學要充分落實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充分利用展示校園文化的平臺,實現對于學生的生命教育。比如說,學校可以在墻壁上懸掛一些名人的事例或者張貼一些與生命有關的標語,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另外,可以在一些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像走廊、樓梯、衛生間等處張貼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提示,比如靠右行走、禮讓他人、節約用水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學校的櫥窗則可以擺放一些學生的獎狀、優秀的手工制品等,從而達到激勵學生向優秀學生看齊的目的。
(四)舉辦生命專題活動實踐證明,具有目的性的專題活動對于學生有著較強的教育效果,而生命專題活動無疑會改變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鑒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特殊性質,學校在安排專題活動時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合理控制活動的時間、活動的內容以及活動的方式。
(五)加強對于學生的心理輔導學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詢室,并安排專人擔任學生的心理教師。心理教師在為學生輔導的時候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學會使用學生的思維看待問題。在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排憂解難,真正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此外,鑒于小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的羞澀心理,所以經常會存在即使有問題也難以啟齒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心理咨詢信箱,讓學生將一些無法當面表達的困惑通過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來。二是加強對于學生的鼓勵。學校要讓學生認識到心理問題的危害性和普遍性,鼓勵學生將遇到的問題告訴教師,以便及時疏導、解決。
三、結語
農村寄宿制小學要認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通過多方面、多途徑去實現對于學生的心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程啟民,曹元彬,李云.農村中小學如何進行生命教育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9).
[2]姜軍海.在農村小學教學點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7(1).
[3]李偉龍.農村小學生命教育實踐初探[J].考試周刊,2015(16).
[4]南雪,孫靜雯,何玉婷.蘇北農村小學生命教育的問題與應對[J].科教導刊,2017(11x).
作者:鄧玉堂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