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建設工程監管信息化探微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隨著建設工程監管部門對信息化重要性的認知度越來越高,信息化在工程監督管理中得到了切實的應用與推廣。例如利用辦公自動化平臺實現自動化、無紙化辦公體系和公文檔案電子化的管理、信息公開平臺方便了社會各界對工程相關信息、各責任主體質量行為的查詢與監督等。雖然近年我省建設工程監管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信息化應用僅局限性于工程信息登記、檢索和查詢,未能實現數據整合、分析和動態監管。
(2)缺乏統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標準規范。我國建設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才剛剛起步,由于缺乏統一的建筑工程信息化標準規范,已有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應用,不同軟件間尤其是不同部門間的數據信息不能共享,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和管理的數據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導致數據重復輸入、數據質量難以有效控制、數據共享和關聯程度不夠,從而產生了“信息孤島”。這種孤島廣泛存在于項目管理、施工企業管理和建設行政部門監管系統中。
(3)信息化監管未能覆蓋工程建設全過程,目前信息化應用主要集中在工程項目的前端和末端管理,例如招投標環節、工程設計環節、工程報監環節和工程竣工檔案管理環節等,而對于在施工過程中的實體質量監管,各方責任主體及檢測機構的行為監管方面卻涉及甚少。
(4)對信息化沒有深刻的理解。大部分人認為能夠上網和接發郵件就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對項目信息化最核心的規范工作流程、實時監控項目、加強組織協調、實施監控工程進度、預測項目變化、識別項目風險和提出項目預警等功能沒有概念。在對待項目信息化的態度方面,大部分企業愿意采用,但擔心信息化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
(5)區域信息化發展不均衡。信息化發展在經濟發達地區受經濟基礎及人員素質的影響,這些地區的管理人員對信息化的認識相對深刻,而位于偏遠等地區的管理人員對于信息化的認識和渴望相對偏弱。
(6)建筑企業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目前,大多數工程項目仍然使用粗放式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單一,信息化程度較低,對建設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及應用重視不足,認為信息化就是配備幾臺電腦,能上網,或者建立自己的網頁,宣傳公司的業績,用電腦代替手工勞動,通過電腦制作標書實現辦公室自動化等等,這種觀念嚴重阻礙了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同時相當一部分企業,鑒于信息化建設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的特點,逐步放棄了企業信息化的建設。
2建設工程監管信息的主要內容
(1)工程概況信息。包括工程名稱、地點、建筑面積、工程造價、基礎、結構類型等基本情況信息,以及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檢測單位企業資質和人員資質。
(2)施工許可質量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包括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及審批,節能、質量通病防治等專項施工組織設計,按規定委托監理、辦理質量安全監督手續、安全生產許可證持證情況等。
(3)施工現場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建立情況信息。包括施工單位管理組織及人員架構、“三類”人員持證及到位情況、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情況、作業人員及新進場、轉崗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安全教育培訓情況、責任制度、管理制度、材料、產品檢驗、施工試檢制度、驗收制度、事故報告制度、問題整改制度,以及監理單位管理組織及人員架構、責任制度、建筑材料、產品進場審查驗收制度、見證取樣制度、施工過程巡視、旁站、平行檢驗制度、工程質量審查驗收制度、問題責令整改制度、事故報告制度等。
(4)施工現場施工、監理單位質量安全行為信息。其中,施工單位質量安全行為信息包括:項目經理部管理人員資格、配備及到位情況、主要專業工種操作上崗證、配備及到位情況、有無違法分包情況,對分包單位的管理情況、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審批及執行情況、樣板引路、領導帶班制度執行情況、公司、項目部定期質量檢查落實情況、進場材料產品先檢驗后使用情況、施工試驗送檢情況、檢驗批、分項、分部(子分部)、分戶、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的驗收情況、質量問題的整改和質量事故的報告及處理情況、重大事故應急預案制定及演練情況、《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執行情況、安全防護用具配備及使用情況、建筑起重機械設備安拆方案制定和實施、安拆人員特種作業資格、辦理產權備案、安裝告知及使用登記等情況、安全防護情況、施工臨時用電及施工機具的安全使用情況等;監理單位質量安全行為信息包括:項目監理機構人員資格、配備及到位情況、監理規劃、監理實施細則(關鍵部位和工序的確定及措施)的編制審批內容的執行情況、對材料、構配件、設備投入使用或安裝前進行審查情況、對分包單位的資質進行核查情況、見證取樣制度的實施情況、實施巡視、旁站、平行檢驗質量監理情況、質量問題通知單簽發及質量問題整改結果的復查情況、質量事故報告執行情況、組織檢驗批、分項、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質量驗收,審查自并參與分戶、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驗收情況等。
(5)工程項目控制資料信息。包括圖紙會審、設計變更、洽商記錄、工程定位測量、放線記錄、原材料出廠合格證書及進場檢(試)驗報告、施工試驗報告及見證檢測報告、隱蔽工程驗收表、施工記錄、預制構件、預拌混凝土合格證、地基基礎、主體結構檢驗及抽樣檢測資料、新材料、新工藝施工記錄、管道、設備強度試驗、嚴密性試驗記錄、系統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試驗記錄、設備調試記錄、接地、絕緣電阻測試記錄、制冷、空調、水管道強度試驗、嚴密性試驗記錄、制冷設備運行調試記錄、通風、空調系統調試記錄、節能設計變更、節能專篇、節能備案、節能施工方案、監理方案、進場節能材料、設備的質量證明材料、分項、分部(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記錄、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質監機構責令整改回復、工程質量事故及事故調查處理資料等。
(6)工程項目安全和功能檢驗資料信息。包括屋面淋水試驗記錄、地下室防水效果檢查記錄、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試驗記錄、建筑物垂直度、標高、全高測量記錄、抽氣(風)道檢查記錄、幕墻及外窗氣密性、水密性、耐風壓檢測報告、建筑物沉降觀測測量記錄、節能、保溫測試記錄、室內環境檢測報告、給水管道排水試驗記錄、暖氣管道、散熱器壓力試驗記錄、衛生器具滿水試驗記錄、消防管道、燃氣管道壓力試驗記錄、排水干管通球試驗記錄、照明全負荷試驗記錄、大型燈具牢固性試驗記錄、避雷接地電阻測試記錄、線路、插座、開關接地檢驗記錄、通風、空調系統試運行記錄、風量、溫度測試記錄、制冷機組試運行調試記錄、電梯運行記錄、電梯安全裝置檢測報告、系統試運行記錄、系統電源及接地檢測報告、建筑節能施工質量驗收第三方檢測報告等。
(7)計劃統計信息。包括施工進度計劃、施工分析資料、工程統計資料、勞動力供需計劃、材料供需計劃、設備供需計劃、資金使用計劃、各種臺賬的功能等。
(8)現場管理和工程協調信息。包括現場管理信息、內部和外部關系協調信息等。
3工程監管信息化的目標
(1)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建立省、市、縣(區)工程監督管理信息網絡,統一工程監管信息數據交換標準,實現各監管平臺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做到工程建設全過程監管信息覆蓋。
(2)建立和完善工程監管信息數據庫,共享有關責任主體單位及相關人員信息,統一、規范管理各責任主體單位及相關人員行為。
(3)各級工程監管單位逐步實現監督管理、信息查詢、數據統計信息化、自動化。實現建設工程網上報監,分配監督任務,制定監督計劃并跟蹤落實;政務公開,各項管理職能、動態信息,國家、地方頒布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文件公示,接受社會查詢及監督;接受網上投訴,并將處理結果上網,供投訴人實時查詢;施工現場實時上傳施工、監理行為數據,材料、構配件進場報驗及檢測數據、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工程建設各環節質量安全數據的錄入和儲存;實現移動執法,對監督檢查工作進行實時的管理。
4工程監管信息化的實施建議
(1)搭建多層次管理平臺工程建設過程涉及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單位和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等多方關系、多個環節。因此,工程監管信息化應充分考慮參建各方的需求,建立一個涵蓋日常辦公管理、信息集成、信息、施工過程監管、項目遠程監控、多方協作等多層次的監管系統和網絡信息平臺,能夠自動生成面向相關單位及人員的數據,實現資源的信息化。
(2)以科學發展觀搭設信息化監管平臺工程建設過程參加單位和人員眾多,信息化監管要順利推廣,平臺的易用性、靈活性、拓展性和安全性應在信息化監管平臺搭設的時候應得到充分的考慮。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施工企業管理者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由于思想意識的偏差,一些建筑企業管理者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只停留在計數機單機操作和簡單的互聯網應用,這遠未達到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因此要加強領導者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力度,最首要的任務便是切實讓他們認識和體會信息化管理為施工企業帶來的高效管理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開展信息化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其管理的水平、生產發展的提升程度,在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充分運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才能使傳統落后的生產管理模式得到充分的變革,使施工企業部門之間、企業與項目部之間、企業與建設行政管理部門之間通過現代化的手段使信息交換更具實時性、高效性、準確性。
5結語
建設工程監管信息化,是凸現政府的服務職能,強化政府對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提升各級建設工程監督機構的監管力度和工作水平,預防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的有效手段,是管理模式的飛躍。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穩步提高,我們應該以此為契機,在工程建設領域大力發展并推廣信息化管理。
作者:甄銘單位:廣東省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