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蚊母樹化學成分的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從蚊母樹葉和枝中分離得到7個化合物。經理化常數及MS、NMR等波譜學方法確定其結構為β-谷甾醇(1)、蒲公英賽醇(2)、白樺脂醇(3)、阿福豆苷(4)、紫云英苷(5)、煙花苷(6)、槲皮苷(7)。
關鍵詞:蚊母樹;化學成分;研究
0引言
蚊母樹(DistyliumracemosumSieb.etZucc.)為金縷梅科(Hamamelidaceae)的常綠灌木或中喬木。具有抑制酪氨酸酶、人彈性蛋白酶、核糖核酸酶H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1-2]。
1儀器與材料
IA9100型熔點測定儀,JASCOP-1020型旋光儀,JMS-HX、HX110A型質譜儀,BRUKERDRX-300核磁共振儀,YMC-gel為日本YMC產品,薄層板、層析用硅膠為青島海洋化工廠產品,試劑均為分析純。蚊母樹為云南產,由延邊大學藥學院生藥學教研部沈光海副教授鑒定為DistyliumracemosumSieb.etZucc.,樣本保存在延邊大學藥學院生藥學實驗室。
2實驗方法
取2.5kg蚊母樹葉和枝,用甲醇回流提取3次,回收溶劑得到浸膏338.0g。甲醇浸膏懸浮于水中,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劑,分別得到正己烷層60.0g、乙酸乙酯層63.8g、正丁醇層72.6g。正己烷層經正相硅膠柱層析分離得到化合物1(21.0mg)、2(29.2mg)、3(38.3mg),乙酸乙酯層經正、反相硅膠柱層析分離得到化合物4(32.4mg)、5(2.2mg)、6(6.9mg)和7(25.6mg)。
3實驗結果
化合物1:無色針狀結晶,mp:136-137℃;[α]D2:-35°(c1.0,CDCl3);FAB-MS(positivemodem/z:437.3[M+Na]+,413.3[M-H]-。其1H、13CNMR數據與文獻[3]對照確定為β-谷甾醇。化合物2:白色無定形粉末,mp:267-269℃;[α]D20:+78.1°(c0.1,CDCl3);FAB-MS(positivemode)m/z:449.4[M+Na]+,426.4[M]+。其1H、13CNMR數據與文獻[4]對照確定為蒲公英賽醇。化合物3:白色無定形粉末,mp:260-263℃;[α]D20:+27.1°(c0.1,CDCl3);FAB-MS(positivemode)m/z:465.4[M+Na]+,442.4[M]+。其1H、13CNMR數據與文獻[5]對照確定為白樺脂醇。化合物4:黃色針狀結晶,mp:172-174℃;[α]D25:-181°(c0.1,MeOH);FAB-MS(positivemode)m/z:455.0[M+Na]+,433.0[M+H]+。其1H、13CNMR數據與文獻對照確定為阿福豆苷。化合物5:黃色針狀結晶,mp:178-180℃;[α]D20:+16.0°(c1.1,MeOH)。其1H、13CNMR數據與文獻對照確定為紫云英苷。化合物6:黃色針狀結晶,mp:190-192℃;[α]D25:-14.9°(c1.3,MeOH)。其1H、13CNMR數據與文獻對照確定為煙花苷。化合物7:黃色針狀結晶,mp:182-184℃;[α]D25:-178°(c0.1,MeOH);FAB-MS(positivemode)m/z:471.0[M+Na]+,449.0[M+H]+。其1H、13CNMR數據與文獻對照確定為槲皮苷。
4討論
蚊母樹中分離得到一個甾類,兩個三萜類和四個黃酮類化合物,通過波譜學方法確定其結構為β-谷甾醇(1)、蒲公英賽醇(2)、白樺脂醇(3)、阿福豆苷(4)、紫云英苷(5)、煙花苷(6)、槲皮苷(7)。除了化合物7,其他化合物均為首次該植物中分離得到。
作者:崔哲1;沈光海2 單位:1.延邊大學附屬醫院,2.延邊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