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煤田地質事故預防與處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孔內事故的預防
孔內事故的預防首先從分析事故發生原因來處理,通常情況分為兩種因素。分別是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兩種。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特殊的地層地質條件,人為很難改變,主要是在技術和泥漿配比上下功夫來預防事故的發生。所以主要是預防人為事故。人為因素造成事故是多樣化的,防止事故必須從管理、技術、教育等多方面采取預防措施。在這幾年的工作經驗中,總結了各種預防辦法,效果明顯,具體如下幾點。(1)嚴格鉆具檢查制度,堅持做到“四檢查”、“三不下”、“兩準備”:“四檢查”———開鉆前檢查;升降鉆具時檢查;準備鉆具加尺時檢查;孔內事故處理之后檢查。“三不下”———鉆具外徑磨損超過規定不下;鉆桿絲扣部分不合格不下;鉆具彎曲超限不下;“兩準備”———備用鉆具的準備;上一班為下一班準備。(2)第四系地層鉆進時應合理選擇粘度、比重性能優質的泥漿。(3)發現泥漿過稠,巖粉過多,孔壁泥皮過厚時,以及時處理,在施工中,泥漿宜勤調少調,不可等泥漿變質后才大調。(4)發現孔內泥漿上反量小或鉆具中途跑水時應及時查明原因,及時處理。(5)發現孔內嚴重漏水應立即起鉆,設法搶上鉆具,起鉆同時進行灌孔。(6)當鉆機升降系統發生故障不能提升時,要保持孔內泥漿正常循環,并經常轉動鉆具;當泥漿泵發生故障時,必須將鉆具提至安全孔段,并經常活動鉆具;當柴油動力發電機發生故障時,必須設法將鉆具提離孔底,并經常轉動鉆具。(7)在沖積層中下鉆應做到穩、慢,當遇阻時嚴禁亂串,亂搗及開動鉆機掃孔。(8)沖孔及封孔時必須用大牙鉗上緊鉆具,沖孔時還要經常活動鉆具。(9)在井口操作時要拿牢工具,防止物件墜落孔內。
2孔內事故的判斷
2.1孔內事故發生前一般都有預感的,正常鉆進時突然不進尺,鉆具回轉力變輕,提拉時無力或稱重不夠重量,這是斷脫鉆具現象。
2.2鉆機在鉆進時,鉆機回轉阻力增大,泥漿泵壓力逐漸增大,泵量逐漸減小,容易造成埋鉆燒鉆事故。
2.3提引系統檢查不嚴格,或各工種配合不好,下鉆具時易發生跑鉆事故,小口徑里鉆具會彎曲,大口徑里鉆具會出現多處斷頭事故。
3孔內事故的處理
孔內發生事故后,對于事故的處理要詳情了解事故原因。事故處理的成功與失敗直接影響著鉆孔的成與敗,同時也與經濟效益掛鉤。另一方面,事故處理時要防止事故處理沒成還出現了新的事故,導致事故加事故。為了不出現此情況,處理孔內事故要著重以下幾點來考慮。
3.1孔內事故發生后,必須及時丈量,真實反映事故發生情況,認真分析事故發生原因,記住孔內鉆具規格、數量及事故部位深度,針對事故性質,研究處理方案,制定具體措施,慎重處理,做好班報詳細記錄,嚴禁隱瞞事故真相。
3.2在處理孔內事故過程中,必須將處理方法、步驟、措施、效果、發生意外情況以及下入孔內的打撈工具規格及結構詳細記錄在原始班報中,并嚴格交接班制度。
3.3處理孔內事故時,必須堅持慎重、穩妥、積極的原則,并做到“三清”、“兩慎”、“一勤”及“一穩”。“三清”———事故深度清;事故鉆具的規格、數量、組合情況清;事故部位及孔壁情況清。“兩慎”———慎重確定處理方法;慎重選擇和使用處理工具。“一勤”———研究分析事故情況。“一穩”———技術操作要穩。
3.4處理孔內事故時,應由機長、班長或熟練技術工操作,并設專人指揮。
3.5用升降機拉孔內事故鉆具前,應對升降系統、鉆塔天輪及各部螺絲等進行全面認真檢查,操作時架上不得有人,非操作人員應該撤離至安全地帶,禁止在升降機操作把手上加把。嚴禁強拉、硬頂、強行開動鉆機。
3.6當斷、脫鉆具在孔內出現多頭事故后,一般應先處理活頭,情況不明或復雜時,應先查明后再處理。
3.7處理事故過程中使用好泥漿,并及時沖孔以保護好孔壁。
4結束語
總之,在處理孔內事故中,要堅持安全第一。鉆塔及各塔上附件要認真檢查,分析原因后要采取最佳最安全方案,抓緊時間處理。平時要對處理事故的打撈工具做好備用并且要保管好,用時才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