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食品分析與檢測教程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從緒論內容入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如:講解了購買食品時,要認真仔細查看食品標簽上各營養成分的含量,以確定該食品的攝入量;列舉了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近年來影響重大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有害成分的檢測和監督是保證我國消費者飲食安全的當務之急;從宏觀的角度,介紹了世界范圍和我國在食品分析領域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取得的重大突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勇于探索,勇攀科學高峰的堅定信念。從以上幾方面的講解,不僅使學生對食品分析這門學科有了初步認識,而且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加高漲。
2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理論知識是食品分析與檢測的基礎,是進行檢測操作的指揮棒,也是學生畢業后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因此搞好課堂理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各教學環節應盡量規范化,傳統授課方式與現代多媒體及網絡教學等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更多有用信息。
2.1將多媒體教學融入傳統教學傳統教學雖有其自身優點,但也具有缺乏生動性和互動性等不足。多媒體教學的引入,不僅成倍增加了教學內容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也更加直觀的將檢測步驟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本人在教學中,下載并制作了大量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如一些檢測過程的流程圖,一些大型檢測裝備的實物圖等,將枯燥呆板的語言描述以圖片形式生動地表現出來。此外,課堂上還給學生播放一些檢測方法的動畫演示或檢測過程的錄像,使冗繁難記的操作環節清晰形象地展示給大家。如在講到凱氏定氮法測定食品中蛋白質時,消化、蒸餾、滴定和計算各個步驟在動畫中一目了然,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2.2將案例式教學引入到課堂教學對于教學內容的某些章節,可在原有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增加案例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到食品中脂肪測定時,可以讓同學們橫向比較一下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和巴布科克法等方法的優缺點,針對不同的樣品基質,選擇哪種方法結果更準確,并啟發式地提出當今比較熱門的反式脂肪酸應該如何去測等問題,使學生將課本知識與實際問題聯系在一起。
3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積累
食品分析領域囊括了許多尖端科學技術和先進儀器設備的應用,許多檢測方法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或是被更為準確快速的新方法取而代之,或是在某些細節處做出調整,總之沒有一種檢測方法是一成不變的。此外,有關食品成分的檢測國家標準也推陳出新,不斷進行著調整。作為一名食品分析與檢測的任課教師,應時刻關注食品分析領域的最新動態,力爭將最新最準確的檢測理念傳授給學生。例如,2010年國家頒布的乳品新國標,原奶細菌數允許最大值改為200萬個/毫升,乳中蛋白質含量改為大于等于2.80g/100g,這些檢測限量的變化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合格與否,應及時準確地傳達給這些未來的一線檢測人員。所以,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和認識,才能讓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和科學。
4抓好實驗、實習環節,強化動手能力
實驗、實習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通過實驗和實習階段的鍛煉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實際動手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教育學生參與到實驗課的整個流程,包括試劑的準備和配置、樣品的制備和前處理以及后續的實驗步驟。只有這樣才能讓其感受到整個實驗的全過程,既鍛煉了能力,又加深了印象。增加設計型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讓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選定檢測方法,準備實驗試劑和儀器設備,處理樣品,完成檢測操作,直至數據分析,得出實驗報告。本實驗室完成了諸如原奶入廠檢測、瘦肉精的快速檢測、多種果蔬的Vc測定等綜合性實驗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結語
以上是本人在講授《食品分析與檢測》課程幾年中得到的些許體會。通過對食品分析與檢測課程教學的不斷摸索,學生對食品分析與檢測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明顯提高,教學效果良好。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將不斷總結完善,使該課程的教學更加科學和規范。
作者:劉媛王健單位:河北北方學院食品科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