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環境生態建設方式改革與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城市環境生態建設關系到城市的發展的格局定位,研究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方式,以“系統治理、永續發展”為主題,樹立長效的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觀念,利用大西安八百里秦川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秦嶺的生態調節功能,以生態文明理念作為指導城市建設的中心思想,建設山區、平原、城市綠化的生態屏障。在城市中依托城市綠色公共環境,進行生態保護建設,為城市營造更多的綠地空間,進行園林綠化建設、環境的生態建設、城市景觀建設,促進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方式改革創新更上新的臺階。
關鍵詞: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生態文明;改革
前言
西安地處中國西北地區,位于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曾經作為中國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100多年。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臺兩大單元,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干濕四季分明,常年干燥少雨,每年2月份枯水期,遭受沙塵、大霧、霾、寒潮等自然氣候影響較為嚴重,隨著近年來北方霧霾天氣的增多,西安作為西北中心城市,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一定的破壞,需要進行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優化串行,以政府為主導,進行部門聯動,為西安的生態文明和自然環境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以及西安綠化建設的深入開展,西安的城市綠化和生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的綠地面積不斷增多,自然水系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通過西安“十三五”水務發展規劃,積極建設海綿城市確立了“八水潤西安”和“綠色西安”的發展目標,為了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實現經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發展目標[1]。西安的生態環境建設主要包括了水環境建設、綠地建設以及基礎公共綠化場景建設,利用西安地處關中腹地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秦嶺的小氣候自然條件,促進西安的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滲、滯、蓄、凈、用、排”的城市水系發展規劃,以河流治理帶動區域生態發展,構建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發展新模式。
1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發展理念和總體格局
為了提升西安城市綠化生態建設水平,建設綠色西安和宜居西安,需要以城市為依托進行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改革創新,西安“十三五”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發展規劃指出,積極建設海綿城市,加快西安的綠色環境發展,建立森林城市和環保城市[2]。西安的城市環境的發展理念需要建立在西安的西北城市中心地位基礎上,發改委、財政局、國土局、環保局、規劃局等政府職能部門要聯動發展,在生態環境建設中作為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各級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以“系統治理、永續發展”為主題,樹立長效的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觀念[3]。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的總體指導思想和格局設計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中要結合城市的發展定位和文化魅力,充分利用西安古都的文化底蘊,將傳統的文化資源建設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促進西安生態環境文明建設的升級和文化魅力的提升。在城市景觀設計和綠色生態建設方面,將西安的古城文化資源融入到景觀設計中,在街頭巷角中充分宣傳西安的文化信息,利用西安的歷史沉淀的文化資源反哺西安的綠色生態建設,實現西安城市綠色生態建設的合理定位,促進城市品位的提升。(2)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要與西安水系建設發展協調起來。西安處于北方多沙少雨的地理環境中,常年氣候干燥,導致沙塵和霧霾污染較為嚴重,克服沙塵的重要方式是進行綠色植被建設和水利設施建設,發展海綿城市,建立四位一體的西安水利體系,利用秦嶺山地的水資源體系進行水利調度[4],秦嶺為西安水資源涵養區,高程800~3000米,具有充沛的水資源,在城市的綠色生態系統建設中,需要充分利用水利資源的循環性,建設城市地下水利系統,建設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體系,通過西安古城的水文生態建設,從而緩解西安的干燥氣候,促進西安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化,使得西安生態建設能有效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提高城市防洪防澇能力。(3)建設政企合作、雙贏共享的西安城市環境的生態建設觀和總體各級。城市的生態建設發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工,需要政府和市民的齊抓共管,各個部門要建立相互協調機制。以工業、交通用地與生活居住區為主體,進行“林蔭西安”建設,盡可能做到公共綠地分布均衡[5。
2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優化的關鍵技術描述
在上述對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的總體構架分析基礎上,結合城區生態管理區域網格分割規劃方法進行生態建設的優化設計,在圣體建設中,同和開放式園林設計(大雁塔北廣場、南門廣場、曲江遺址公園、南二環等)。以環城路為第一層網格,二環路第二層網格,三環路為第三層網格,進行文物古跡和公共綠地的區域性分割,給定三層網格結構下,生態環境區域的量化特征等級系數滿足h>0,h2>0,μ1和μ,對大量的疏林草地,用d1(t)與d2(t)描述草地對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貢獻系數,得其伴隨矩陣Q1≥Q2≥0,p>0,R1≥R2≥0,Z1≥Z2>0,Z3>0。
3改革及創新方式分析
根據當前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發展存在的現狀,進行生態環境建設的改革方案設計,從總體格局構造、思想觀念、系統設計以及園林景觀建設等方面入手,進行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方式改革分析,西安市風景園林建設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改革[7]:首先,在城市中依托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環城公園、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大唐芙蓉園、漢長安遺址公園、曲江公園、興慶宮公園等城市綠色公共環境,形成市域范圍的“八水五塬六崗”的自然空間格局,打造西安園林景觀特色。實現方法主要是通過集中商業區、城中村改造以及植樹造林,種植四季花灌木、秋色葉樹木突出古城個性的綠色景觀。然后,完善城市生態建設的質量安全評優標準和管理體制,注重發揮高級技術型的人才管理作用,踐行綠水青山的城市生態發展理念,促進城市生態園林綠化建設進一步發展,讓“四季常綠、一路一景”成為亮點。最后,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建管并重,提升西安城市生態建設和園林綠地建設水平。進行園林綠化建設、環境的生態建設、城市景觀建設,從“見縫插綠”發展到“規劃建綠”,優化生態建設管理人員、生態建設經費、物資設施配備等方面的配置水平,按照高標準發展的要求加強隊伍建設,促進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和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4評估測試
對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的評估分析的時間區間為2011年-2017年,給出城市環境生態建設的指標標準。
5結語
研究了西安城市環境生態建設方式改革優化問題,西安的生態環境建設主要包括了水環境建設、綠地建設以及基礎公共綠化場景建設,利用西安地處關中腹地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秦嶺的小氣候自然條件,促進西安的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城市生態建設的質量安全評優標準和管理體制提升城市園林綠地水平,促進城市生態園林綠化建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4]游達明,朱桂菊.低碳供應鏈生態研發、合作促銷與定價的微分博弈分析[J].控制與決策,2016,31(6):1047-1056.
[5]薛立堯,張沛,黃清明,等.城市風道規劃建設創新對策研究———以西安城市風道景區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6,23(11):17-24.
[6]沈麗娜,馬俊杰.西安市生態環境建設中的物質流分析[J].水土保持學報,2015,29(1):292-296.
[7]王樹聲,石璐,朱玲.繼承與創新結合自然山水的城市規劃三形:結合自然山水規劃的三個層次[J].城市規劃,2017(1).
作者:趙德芳 單位:西安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