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城鎮化中鄉村中小學生學習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通過對C省10所鄉村學校中小學生學習現狀調查研究發現,鄉村地區中小學生學習現狀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其中:學習觀和學習態度較好,學習方法有待提升,學習管理需要加強。同時,由于受性別、年級、父母關注情況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情況表現出不同的差異和特點。因此,需要重新認識鄉村教育的價值,重塑積極的學習觀;加強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優化學習方法;建立學生的自我學習管理機制,提高學習管理水平;強化留守兒童教育,改善留守兒童學習現狀。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鄉村教育;鄉村學生;學習觀;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管理
鄉村教育在鄉村社會發展和演化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鄉村學生作為鄉村社會和鄉村教育的重要主體之一,既是鄉村社會發展的曙光,又是鄉村教育的活力所在。隨著新型城鎮化的逐步推進,鄉村兒童數量減少,鄉村兒童的學習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對C省部分鄉村學生學習現狀進行調研,探討其在性別、年級、家長關注程度和留守與否等方面的差異和特點,從而在整體上掌握鄉村學生的學習現狀,并根據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措施,以期為鄉村學生學習現狀的改善和學習水平的提升提供參考和依據。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樣方式,以C省10所鄉村學校的中小學生作為調研對象,共發放問卷1050份,回收問卷1023份,回收率97.43%,其中有效問卷935份,有效率89.04%。總體樣本分布如表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編問卷,課題組相關成員在已有學生學習現狀研究問卷的基礎上,基于已有學生學習相關理論和文獻進行綜合分析,對編寫問卷進行信效度分析之后形成。問卷由指導語、學生基本信息和問卷主體構成。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學習觀、學習態度、學習管理和學習方法四個方面,共計24道題。所有題項均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進行正向計分,并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三)問卷信效度
本研究通過Cronbach’sAlpha系數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檢驗問卷的內部一致性、可靠性和穩定性。一般而言,信度系數越大,則表明問卷的可信度越高。通過檢驗,整個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66,各個維度之間的系數分別為:學習觀0.523、學習態度0.745、學習管理0.647、學習方法0.796,各維度的信度系數均在0.523到0.796之間。通過相關因素分析,發現問卷各維度與總體值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799至0.894之間,表明問卷各維度與問卷總體之間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同時,問卷各個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326到0.484之間,表明問卷各維度之間為中低度相關關系,說明各個維度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由此可見,問卷內容能夠較好地反映調查的內容,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鄉村中小學生學習水平的總體狀況
本研究從學生的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和學習態度四個方面,并對不同性別、年級、父母對學生學習的關注情況、學生留守情況等幾個方面進行差異性比較和相關性分析,由此考察鄉村學生學習的總體現狀,詳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學體均值①為3.59,高于中間值3。在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和學習態度四個方面的均值分別為:3.68、3.52、3.42和3.72,說明鄉村學生學習水平處于中等偏上。通過圖1能夠直觀地看出學生學習現狀的具體發展水平從圖1可以看出,鄉村學生學習現狀在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和學習態度四個維度之間的發展水平在3.4-3.8之間,表明學生學習的各方面處于中等水平。其中,學習態度的均值最高,為3.72,表明鄉村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對學習持有正確的態度。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規劃較少甚至沒有規劃,不知道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也不知道有效利用學習資源。有學生說:“我從來不去圖書館,除了書本以外幾乎不看課外書。我上課學習,下課就玩。”學生在學習管理上得分最低,僅為3.42,表明鄉村學生在學習管理上的水平較低。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的平均值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
(二)鄉村中小學生學習水平的性別差異
為了能夠更為全面地探討性別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本研究分別對不同性別鄉村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方差分析,其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數據表明,不同性別的鄉村中小學生在學習現狀各個方面呈現出顯著差異(P=0.025,P<0.05)。同時,在學習方法(P=0.000,P<0.001)、學習管理(P=0.007,P<0.01)和學習態度上(P=0.005,P<0.01)存在著顯著差異。從圖2可以較為直觀地看出,不同性別鄉村中小學生在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和學習態度維度上的發展水平和變化趨勢。男生的平均值在3.35-3.68之間,各維度平均值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觀、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女生的平均值在3.42-3.79之間,各維度平均值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此外,在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學習態度上男生發展水平明顯低于女生。在調研中,通過課堂觀摩發現,女生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會用筆畫出關鍵詞,而部分男生則無所事事;雖然一些女生學習成績不是很突出,但學習態度很端正,老師布置的作業也能夠順利完成。相反,班級里面最為調皮和成績最差的大部分都是男生,他們對于學習極為不認真,甚至不愿意學習。通過圖2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出男生和女生在學習態度上的差異。
(三)鄉村中小學生學習水平的年級差異
不同年級階段的鄉村中小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存在著一定差異,本研究調查了四年級至九年級的學生,并對調研數據進行了方差分析,結果見表4。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級階段的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00,P<0.001)。同時,在學習觀(P=0.000,P<0.001)、學習方法(P=0.000,P<0.001)、學習管理(P=0.000,P<0.001)和學習態度(P=0.000,P<0.001)上也存在著顯著差異。從圖3可以較為直觀地看出,不同年級階段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水平和變化趨勢。四年級的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五年級的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六年級的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七年級的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八年級的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九年級的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各個維度上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學習管理上差異顯著,并且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學生在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學習態度上具有顯著相關性(P=0.000,P<0.01)。在訪談中,一位四年級的小學生說:“爸爸媽媽太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老師說的話都是正確的,我應該按照老師的要求,好好完成作業。”而一名六年級的男孩子卻說:“我更喜歡長得漂亮的女老師或者幽默風趣的老師上課,我們都那么大了,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學習,老師總是說我們應該這樣或那樣,我們學習很不自由。”這可能是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學習各方面的反應不同,對于教師的認可程度也不相同。學習經驗、知識基礎以及對待知識的態度等影響了不同年級學生在學習觀上的差異;不同年級學習的知識類型以及獲取知識的方法不同,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規律、認知方法、思維方式和能力等因素影響其學習方法;不同年級學生的成熟程度不同,對知識的理解等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態度。
(四)鄉村中小學生學習水平在父母關注程度上的差異
為了探討父母對子女學習的了解程度對鄉村學生學習水平的影響,本研究分別從父母對子女學習“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五個方面進行了方差分析,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從表5可以看出,父母對孩子不同了解程度與學生的學習水平存在顯著差異(P=0.000,P<0.001)。同時,學習觀(P=0.000,P<0.001)、學習方法(P=0.000,P<0.001)、學習管理(P=0.000,P<0.001)和學習態度(P=0.000,P<0.001)各方面也存在著顯著差異。在父母“非常了解”方面各維度表現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觀、學習管理;在父母“比較了解”方面各維度表現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在父母了解程度為“一般”方面各維度表現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觀、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在父母“不太了解”程度方面各維度表現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觀、學習態度、學習管理、學習方法;在父母“完全不了解”程度方面各維度表現水平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觀、學習態度、學習管理、學習方法。父母的關注程度對于鄉村學生的學習水平具有較大的差異。總體而言,父母對于孩子的關注程度越高,其各方面的均值水平越高,父母對于孩子學習的關注程度對孩子的學習有著直接的、不可分割的關系。通過調查發現,目前的農村逐步衰敗,鄉村學生的父母更多的是在為生活而奔波,大多數鄉村學生父母認為,只要孩子不餓著、不冷著便是對孩子負責任,對于孩子的學習關注程度較低。鄉村家長關注更多的可能是孩子的物質條件,而非學習類的精神條件。有12%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學習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調查發現,鄉村尤其是在偏遠鄉村的父母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甚關注。其中,一位在外打工的父親曾說:“在我們這么偏遠的農村,讀書沒什么用,還不如出門打工賺錢來的快。”另一位在家的母親如是說:“我們生計本來就已經很難了,要不是義務教育,我三個孩子都無法上學,迫于生計,我和孩子爸爸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養家上,哪還顧得上孩子的學習。”這些都證明父母對于孩子學習的關注程度影響著孩子學習的方方面面。由圖4可以直觀地看出,從“非常了解”到“完全不了解”,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學習態度的均值依次降低,相對而言,學習觀的波動最小,學習方法的波動最大。圖4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在父母關注程度上的差異(五)鄉村中小學生學習現狀的留守差異為了能夠更為準確地探討留守情況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本研究分別對留守兒童②與非留守兒童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從表6可以看出,不同留守情況在學生的學習觀上存在差異(P=0.035,P<0.05)。在學習觀上,父親在外打工的比母親在外打工的學生的均值高,父母單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學生的學習觀均值高于父母雙方都在外打工的均值。父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現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觀、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管理;母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現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現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兒童在各方面的均值表現從高到低依次為:學習態度、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不同留守情況對于學生的學習觀影響最為顯著(P=0.035,P<0.05)。由圖5可以看出,父親在外打工的學生在學習觀維度上得分整體較高,這可能是由于父親和母親的不同教育方式的影響導致的。經調查,在留守兒童當中存在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學習觀,一種是“讀書萬能論”,而與之相反的是“讀書無用論”。如有的父母即使有一定文化且在外面靠著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片天地,但也會覺得讀書沒有用,自己沒讀過多少書也能賺到錢;另外一些農民工在大城市受盡欺辱,付出了大量的勞動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在這樣的情況下,鄉村學生的父母時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要讀書,爭取有朝一日在大城市里生活。從圖5可以明顯地看出,母親在外打工的鄉村學生除了學習觀比父親在外打工的略低以外,其他維度在各方面都比父親在外打工的學生高,這可能是與父母親不同的教養方式有關。
三、討論與建議
通過對C省鄉村學生學習現狀的調查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鄉村學生學習現狀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學習觀和學習態度發展較好,學習方法有待改進,學習管理水平亟需加強。第二,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異,除了學習觀以外,其他各維度上女生的發展水平均高于男生。第三,鄉村學生學習水平存在著年級差異,八九年級學生的學習水平較低。第四,鄉村學生學習水平與父母對子女學習情況的關注程度呈正相關,父母越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則子女的學習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第五,鄉村學生學習水平與學生的留守狀況存在著顯著差異,父母都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的學習水平較低,而母親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除了學習觀以外其他各方面發展水平都較高,父母都在家的學生的學習處于中等水平。數據顯示,學生在學習觀、學習方法、學習管理和學習態度四個方面的均值分別都處在中值附近,同時也存在差異,學生的學習管理均值最低,說明學生不善于自我學習管理或者沒有自我學習管理的意識;而在學習觀上,留守兒童的學習觀均值低于非留守兒童,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父母的陪伴對兒童學習觀有一定的影響。基于此,為促進鄉村學生的發展,提升鄉村學生的學習質量,提出如下建議。
(一)重新認識鄉村教育的價值,重塑積極的學習觀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城市教育文化作為強勢文化,進入鄉村學校教育系統,使傳統意義上的鄉村教育遭遇著現代化的沖擊,學生的學習觀出現偏差。教育公平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旨在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可持續發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教育,不應強制推行城市化教育,鄉村教育必須重新審視其價值取向,糾正學生學習觀的偏差,促使學生認識到知識本身的價值,增進個人本身的幸福。具體而言:第一,有關部門在遵循有序實現教育城鎮化原則的基礎上,應在加大優質教育資源投入以重點解決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等教育公平問題的同時,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切實解決好留守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有利的環境。第二,配合城鎮化建設,鄉村教育雖然應把城市教育提上日程,但應克服絕對的“離農化”、“城市化”傾向,要更加關注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方面所產生的困惑、需要、興趣等,引導學生改變功利化的學習目的,不斷端正鄉村學生的學習觀。第三,在鄉村逐步萎縮、城市逐步擴大的過程中應重新認識并充分挖掘鄉村教育價值,讓學生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學會學習。
(二)加強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優化學習方法
變革現行的學習方式方法,是順應時展、關注人的發展以遵循學習規律的必然要求[1]。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發展才智的重要條件之一,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出了挑戰。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學習方法的平均值是3.52,得分較低、僅次于學習管理,學生學習方法有待完善,方法的適當性和科學性有待提高。首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比如知識記憶的方法、記筆記的方法等等,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和學習效率,當然教師在進行方法指導時,須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和心理發展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其次,學習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生自身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或選擇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獨立、主動地學習。最后,家長及學生的監護人也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監護和引導作用,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相應的支持。
(三)建立自我學習管理機制,提高學習管理水平
學習管理制度是用以規范、約束、發展和評價學生學習過程和行為的一系列準則和規范的總稱[2]。根據調研結果顯示,學習管理的平均值是2.42,在學習現狀四個方面得分最低,也就是說鄉村學生需要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學習管理。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為提高學生學習水平,須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建立起一個真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自我管理機制。鄉村學生自我學習管理機制建設應包括學習動機機制、計劃機制、自我監控機制三個方面。第一,建立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機制,主要包括目標、條件和激勵三個方面:一是設置目標,教師可引導學生樹立有關學習的近期目標及長遠目標,目標樹立之后學生根據相應的目標“步步為營”,逐步實現;二是要創設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促使學生的各項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良好的學習環境的建立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鄉村家長應該適度地重視學生的學習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三是實施有效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第二,建立學生的學習計劃機制。鄉村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具體狀況引導學生對自我的學習進行計劃,計劃可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三類,各計劃之間應該體現一定的層次性。第三,建立學生的學習管理監控機制。計劃制定結束之后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計劃進行外在監控,除此之外,學生自身也應該對自身制定的計劃進行實時監控。
(四)強化留守兒童教育,改善留守兒童學習現狀
留守兒童問題與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相伴相生,無論是站在教育的角度還是站在社會和諧發展的角度,都應該著力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通過調研發現,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學習觀上存在著顯著差異,雖然留守兒童學習觀總體平均分處于中等偏上,但通過統計發現,大部分留守兒童學習僅僅為了“去大城市生活”或者“離開農村”。解決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可以改變他們在學習方面的相對弱勢局面,這是實現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解決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相互合作,才能有效改善留守兒童的學習現狀。針對鄉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解決鄉村留守兒童學習問題的現實途徑及對策:第一,學校應加強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認真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學習問題,如鄉村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統計,并對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提供相應的補助。第二,留守兒童父母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切實重視子女的教育,家長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本身的價值,而不僅僅只是給孩子灌輸“城市比農村好”的觀念,正確的、恰當的學習觀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積極吸納各種社會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促進留守兒童學習現狀的改善和學習水平的提升。注釋:①問卷采取正向計分方式:“符合”計5分,“比較符合”計4分,“基本符合”計3分,“部分符合”計2分,“不符合”計1分。②本研究中的留守兒童是指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農村,并且需要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照顧的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
【參考文獻】
[1]張向陽.對學習方法的幾點認識[J].中國教育學刊,2004(11):26-28.
[2]朱雪峰.論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學習管理制度構建[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04-106.
[3]宋乃慶,李森,全.中國義務教育發展報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作者:張琴 崔友興 單位:西南大學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