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工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建設環境工程的根本宗旨就是消除污染進而改善環境。針對環境污染,不應局限于被動式的末端治理,而是有必要拓展至先期的減排和治理。只有更新了理念,才能在根本上凈化環境。生態環境與環境工程的建設密不可分,二者具有深層次的內在聯系。對于此,有必要探析環境工程建設以及生態環境的內在關系。結合環境工程的真實情況,在生態學角度下不斷完善環境,符合可持續的環保需要。
關鍵詞:
環境工程建設;生態環境;二者的關系
經濟在快速進步,這種形勢下更多人也意識到環保的必要價值,開始重視環保。環境工程的內涵為:針對環境污染,探析相應的防治手段及技術。這種基礎上,致力于防控更廣范圍的環境污染,消除多層次的污染。然而受到多樣的要素影響,環境工程現有的建設狀況并不完善,有待長期的改進[1]。建設環境工程的做法應當有利于凈化城鄉環境,為人們提供潔凈且優美的日常生活環境。探析環境工程與生態環境的深層聯系,有助于明確詳細的建設思路,在根本上推進綜合的環保事業完善。
1生態破壞以及環境污染現狀
經濟進步的同時不應當毀損環境。近些年,生活水準正在快速提高,更多人也逐漸接受了環保的意識。同時,多數企業也能做到認真依照相應的環保法規來維護環境,不去破壞生態。然而不應當忽視,現今時期內的生態破壞仍沒能徹底消除,形勢仍較嚴峻。例如水土流失、鹽漬化以及沙漠化、珍稀生物面對滅絕的災難、海域及草場的生態退化。這些生態難題表現出尤為嚴峻的威脅性,危害到持續性的人類進步以及發展[2]。詳細來看,生態遭受破壞主要體現為如下:首先,某些城鄉地區仍忽視處理廢水,相關人員也沒能接受新式的處理技術。在較偏僻地區,不經處理的日常生活污水都會直接排入河湖;在某些工業區,污水不經過濾而滲入地下,因此也將會帶來污染。從各個地區來看,污水處理配備的成套設備質量不是很高,某些經濟滯后的地區也缺乏了處理污水必要的設備,例如收集污水所需的管網還缺乏完整性,處理率也遲遲沒有提升。其次,從垃圾處理來看,某些地區缺乏無害化的日常垃圾處理。近些年,城市人口已經占有更高的總比例,同時城區也堆積了更多的廢物和垃圾,這種現狀就會引發污染。城市中堆積的垃圾包含了日常生活以及生產排出來的固態廢物,這部分廢物占用較多土地,也破壞了原本優美清潔的城區環境。與之相比,無害垃圾處理的具體技術還沒能完善,垃圾處理并不符合無害化的基本指標。再次,針對噪聲控制、大氣污染的控制都缺乏了力度。某些地區近些年呈現較快的經濟進步狀態。然而,排放至大氣中的尾氣也逐漸在變多。這是由于,汽車尾氣總量是較大的,很難徹底杜絕尾氣帶來的污染[3]。此外,多數城市都具備較大規模的在建工程,這類在建項目也會帶來噪聲以及粉塵的雙重污染。
2生態環境與環境工程建設的聯系
從生態角度看,環境工程與生態環境二者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例如從根本目標來看,環境工程建設的基本宗旨是保護生態。同時,環境工程也綜合運用了多學科的根本原理,如生物學、環境科學、社會學以及工程學。由此可見,二者有著多層次的內在聯系,在具體探析時應當把二者結合在一起來探究。環境工程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二者具備共同點,同時也表現出差異性。這是因為,環境生態工程的著眼點在于長久性的生態改善,但環境工程建設相對更重視治理末端的生態污染,它的目標是更詳細且更具體的,雖然見效更快但卻缺乏長久的成效性。與此相比,環境生態工程更重視確保平衡的能量循環和物質循環,重點是消除累積性的生態污染。由此可知,環境生態工程雖然歷時較長,見效也相對較慢,但是這類工程卻能收到長久性的治理實效。此外,環境生態工程相比于環境工程也更能避免各區域的生態破壞。受到人為干擾,生態破壞都是很難徹底杜絕的[4]。只有加強整治,才可以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并且慎防水土流失。
3探析完善的對策
開發自然環境、發展地區經濟,這二者并非彼此矛盾,而是可以整合于同一平臺上。如果能夠選擇保護生態的方式來推進經濟,那么就會收獲雙重的實效。人們應當明確:環境能夠承載的破壞總量都是有限度的,不可以無限去破壞生態。一旦超出限度,那么環境將會反過來報復人類,威脅根本的生存權利。較長時期以來,受到多樣的人為破壞,較多地區已經傾向于生態枯竭,物種遭受了破壞同時生態也被污染。面對這種嚴峻現狀,需要停止一切破壞生態的行為,強調建設環境工程以及生態工程。只有從全面入手來逐漸完善環境工程,才可以從本質上保護生態,逐漸修復某些地區遭到損壞的生態環境。
3.1開發可再生的新資源
生態環境的根本理論應當用來解決現今的生態破壞難題。建設環境以及生態工程,首要的切入點就是確保達到最優的綜合利用實效,在這種基礎上不斷摸索開發可再生資源。截至目前,能夠被再次利用的固態廢棄物只有30%,大部分廢棄物還沒能被轉為珍貴的二次能源。這種趨勢下,工業垃圾的總數明顯變得更多。從發達國家來看,較多國家都已經可以綜合利用可再生的二次能源。然而反思我國,這一方面仍有待完善。重視二次資源,就要在本質上提高綜合運用各類資源的效率,回收利用廢棄物等[5]。
3.2強化生態保護的必要意識
如果不能在根本上扭轉不適當的認識,那么環境工程建設就很難被落實。保護生態環境,每個人都負有相應的義務。相關部門應能加強宣傳,不斷為城鄉居民灌輸新階段的生態保護理念。只有強化了平日的宣傳,人們才會真正接受并認可環境生態工程本身的價值,從而積極參與現今的環境工程建設中。
3.3完善環評體系
從目前來看,針對生態環境的環評體系還沒能達到健全。為此,相關部門就有必要設立更健全的環評指標,全面考慮多樣的生態要素。在環境可以承載的限度內,適度開發生態資源。完善環境評價,也可以督促各類企業認真予以遵守,確保自身行為是合法的。
4結論
建設環境工程,具體內容包含了初期的決策、環境工程立項、設計以及施工、后期的工程運行。建設環境工程的根本宗旨就是防控范圍更廣的環境污染,改進全面的生態。在目前狀態下,環境質量正在受到更廣的重視。環境工程應能促進生態和諧,優化現有的生活環境。在未來的實踐中,相關人員還需要優化調配環境工程所需的資源,慎重防控環境遭受損害,從根本上提升環境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吳炳方,劉遠新,臧小平等.三峽工程建設期庫區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效果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1(3):276-282.
[2]李珍.關于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思考[J].農家科技,2011(S3):46.
[3]魏左平,董志勤,靳守茂等.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園林綠化為例[J].園林科技,2013(4):1-5.
[4]樸彩順.試論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平衡問題[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7):195.
[5]李剛.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探討[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2):192-193.
作者:趙剛 單位:吉林省梨樹縣環境監察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