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工程教育認證要求下對環境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內和課外活動相結合。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內容圍繞工程項目實踐統籌規劃。發揮第二課堂作用,與專業教學實踐密切結合,充分利用寒暑假、學術會議、講座等形式開展創業創新相關培訓,激發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的熱情,從而達到將環境工程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的目的。
關鍵詞:環境工程;創新創業;教學改革
工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將對于高等教育質量整體提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有著全局性意義。工程教育認證是國際通行的質量保障辦法,保證工科學生質量,從而保證未來工程師職業能力水平,增強工程教育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國際競爭力。工程教育認證核心理念就是:產出導向(目標導向)的教育取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1]。環境工程專業作為一門涉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專業的交叉學科,與土木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生態學、化學工程、材料工程、氣象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密切相關。隨著國家對于環境保護工作的持續關注,學生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技能和專業素養,同時在專業上還需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能力[2]。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較為完善,多年來專業培養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體系。但是普遍存在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上頗為不足[3]。環境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是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關鍵環節,也是工程教育認證的必備條件。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涉及多個環節,主要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創新訓練、畢業設計等,構成一個多維整體。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得到正確的指導,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另一方面使得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多了一個創業的選項[4]。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是通過增加實踐課程來實現,而是需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內和課外活動相結合,將環境工程的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1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傳統教學大綱主要包括:課程的性質和任務、教學內容和要求、課程的重點和難點、課程的學時分配、教材和主要參考書等部分,與學生能力達成所需知識的課程目標關聯度不是太高,因此對應的教學內容限制了后續專業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公共基礎課,一般由全校基礎部老師教授,任課老師對各專業的具體知識結構不是太了解。例如環境工程專業的化學課程,由于學生在中學時對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課程已經有接觸,同時環境工程專業對化學的要求是有側重的,對可能形成污染物或能夠用于治理污染物的化學知識相對更需要,鑒于化學課程課時減少,教學內容應重點滿足學生能力達成的需要。傳統教學大綱缺少教學方法的描述,各個任課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但同一個教學大綱不同的老師上課,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缺少評判依據。傳統教學大綱最大的問題是課程考核標準,考核標準由各任課老師自行決定,由于試卷難度、考核方式、評分方式因人而異,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能力達成度。因此教學大綱必須增加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的對應關系、教學方法、考核方式、成績評定方法等內容。將學生具備某種能力所需要的某種知識,如何傳授知識,如何評判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知識,并具有了與要求相應的能力,通過教學大綱完整的體現出來,使同一門課程有了統一的標準,而非因人而異,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從工程教育認證理念出發,學生就是學校培養的產品,產品是否合格,整個培養過程都要嚴格管理,這類似于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項目均設有項目經理對整個項目的各部門進行協調管理。專業教研室應發揮項目經理的職能,對學生整個四年的大學課程進行統一規劃管理,把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融入每一門課程中,對每門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審核,結合環境工程專業特點確定各門課程的側重點,尤其是其他學院老師上的基礎課程,了解學生的程度并結合環境工程專業要求給出建議教授的內容;對于內容聯系較密切的課程,從本專業工程實際應用需要出發進行劃分。例如:環境工程原理中對吸附、吸收主要強調基本原理,大氣污染控制工程中主要針對氣態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原理,環境工程設計基礎課程利用案例方式將吸收、吸附方法用于具體的設計方案中,大氣污染課程設計則是完成方案的設計。教研室還需充分發揮專業教師擔任班主任的優勢,安排班主任聽自己班級的課程,了解教師的教學方式,并及時反饋改進。
2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改進教學方式
為了增加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新生大一下學期末安排了認知實習。本專業的認知實習由現場參觀、現場提問、提交實習報告、實習日記、PPT匯報交流幾部分組成。參觀了環境工程專業今后可能涉及的主要行業的相關企業,使學生對環境工程專業畢業后從事的主要行業有了一定的認知,激發學生對今后專業課的學習熱情,有了創業的意識。大二安排了金工實習,大四安排去生產運行企業進行生產實習,了解專業相關設施的運行操作過程。以專業核心課程為基礎,以課堂教學為主,各階段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給出不同的實踐課題,主要是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提出方案、建立模型、并進行求解,最終通過設計課程學習將方案工程運用化。以《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為例,第二章結束時給出工程實例基礎數據讓學生完成污染物的分析及計算;第四章結束讓學生完成給定案例從擴散角度考慮的煙囪設計;第六章結束時學生能根據給定的案例前期計算的污染物特性,結合環保要求,選擇除塵方式。第九章結束學生能根據給定的案例前期計算的污染物特性,結合環保要求,選擇脫硫、脫氮方式。基本達到可行性研究階段對方案的深度要求。專業課《環保設備及項目設計》,使學生能學習整個工程設計流程及方法。從課程開始階段,讓學生分成5人一個小組,模擬進行整個環境工程項目各階段設計,隨著課程的進展,對項目設計的不同階段給出相應的設計文件,同時進行PPT匯報交流。專業選修課《環境工程項目管理》,課程采用分組形式,從課程開始階段讓學生分成5人~7人一個小組,模擬整個工程項目全過程的管理,隨著課程的進展,對不同的項目階段給出相應的管理計劃。分別完成了:各階段的管理組織機構、項目建議書、監理實施細則、施工進度管理、施工質量計劃。期末模擬完成國內外招、投標過程,包括公開競標和評標,在標書中完成相應的項目管理章節,包括進度、資金、質量控制計劃。后續《專業課程設計環節》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概念設計包括概算。完成一份環境影響評價或規劃報告。整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工程能力又提升了創新創業能力。
3發揮第二課堂作用,激發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熱情
學生在大學四年中三分之一時間是課外時間,將第二課堂活動與專業教學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學生增加專業興趣,激發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的熱情,反過來提高了學習專業課程的積極性。主要從以下7個環節切入:(1)入學教育。為了讓學生盡快了解環境工程專業的情況,一開學就利用入學教育進行專業教育,主要內容包括對本專業的概述,發展歷程、在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發展前景;我校本專業的概述;國內外其他高校環境工程專業的情況介紹;環境工程專業課程課程設置及其重要性;環境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并要求學生完成一篇問卷,回答下列問題:①為何選這個專業?(如調劑,談談對調劑到本專業的想法);②談談對這個專業的了解;③大學四年準備學習哪些知識。從學生提交的問卷看出單純的用PPT進行專業教育收效甚微。(2)寒假社會實踐。大一寒假全體同學進行社會調研,通過調研,進一步了解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的認識,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回校后同學們提交了寒假報告,同時重新寫了入學教育報告,對專業的認識有了明顯的提升。(3)暑假社會實踐。在大一結束的暑期安排了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每位同學回校后都形成了文稿,并進行了匯報交流,對社會上存在的環境工程問題進行調查、實踐、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發現關鍵問題,提出解決建議,為下一步創新創業的課題選擇提供了指導。(4)定期舉辦就業創新講座。請在工作崗位上取得成績的本專業校友回校進行傳經送寶。解答同學們對就業創新的疑惑,使學生們對在學校所學知識和今后工作能力的關系有了清楚的認識。學生大二上學期就開始踴躍報名參加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大四學生針對今后的就業、創業等問題直接咨詢校友,拓寬了就業面。(5)組織學生參加學術會議。組織學生參加學術會議,會后要完成心得體會,使學生能及時了解環境工程專業的前沿技術,有利于提升創新能力。(6)班級活動與專業相結合。每學期至少有一次班級活動與本專業的學習、實踐有關。(7)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競賽。根據學生提出的設想以及意向,分組開展科創活動,由專業老師分別指導。使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實驗技能加以應用,學以致用,培養終身學習與創新的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工程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單純增加實踐、實驗內容和學時就可以解決的,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整個課程體系,結合第二課堂實際訓練,才能整體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呂碧洪,周作明,荊國華.環境工程專業本科工程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6(5):15-18.
2聶發輝,吳道,夏敏峰,等.工程教育認證下環境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J].素質拓展,2020(3):48-50.
3周正.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J].廣東化工,2018(12):272.
4向速林,管曉濤,聶發輝.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探索[J].專家論壇,2018(1):5-6.
作者:許綠絲 洪俊明 張倩 單位:華僑大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