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環境教育的方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聲明:21世紀的現代化公民最主要的素質就是他們對環境與社會的發展的責任感。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加強,環境教育提出了“從娃娃抓起”。環境教育既是環境科學知識、生命知識的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載體,它可以提升孩子理想,培養孩子現代綠色文明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因此,幼兒環境教育任重而道遠。幼兒時期的環境教育,可以使孩子獲得理解保護以及改善環境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使人類與環境、人與人之間更和諧,最終幫助孩子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實踐表明:幼兒只有熱愛生命、熱愛自然,才會熱愛環境,才會有興趣、有信心去探索愛護環境的知識和技能,才會自然生發出保護環境的意識。
一、幼兒園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
幼兒園采用“綜合化”的環境教育方法。如何使環境教育與幼兒園五大領域有機結合則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在語言活動中,教師可以選取跟環境保護相關的故事、繪本等,如故事“奇妙的商店”就是以廢物利用為主題編纂的故事,故事中生動有趣的情節,富有創意的廢物利用都使孩子們沉浸其中,不僅提高了語言能力,更在無形中加深了環保教育的理念。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給幼兒布置調查任務,讓幼兒主動去了解周圍的環境,制作調查表。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發現的能力,更增強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在藝術領域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到自然中去歌舞,去寫生,領略自然之美,真正使環境造就藝術,使藝術渲染環境。在社會領域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參與到環境保護宣傳中,讓幼兒分小組向身邊的人介紹環保知識。在這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幼兒交往能力,更增強了他們環境保護的決心。在健康領域中,教師可以出示各種自然災害的圖片,讓幼兒感知環境與健康的關系,直觀的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環保、游戲、生活和諧統一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游戲活動的特殊情感。教師可以在角色活動中增加一些“小農場”“小果園”“農家樂”等游戲主題,讓幼兒切身感受自然的樂趣。在各學習型區域中,教師也可以增加一些用廢舊材料制作而成的玩具,如:用廢舊瓶蓋制作的圍棋,用廢舊報紙制作的紙球等。讓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得感受到廢舊材料的巧妙運用。又如,在幼兒生活中可以開展專題活動“減少垃圾”,每個班設有一個按塑料、玻璃、鐵、紙進行分類投放的垃圾桶,讓幼兒都能將垃圾分類,使之逐漸清楚有些垃圾可以回收。鼓勵和引導幼兒把家里的一些舊物、廢紙等拿到幼兒園,用自己的小手制作手工作品。通過剪剪、貼貼、畫畫等多種形式,感受垃圾再利用的好處。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使幼兒懂得管理好垃圾,保護環境必須從我做起。
三、環境教育中的情感體驗
環境教育中情感體驗是關鍵環節。現在的孩子基本上只有幼兒園和家庭兩個相對狹小的活動空間,缺少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教師設法讓孩子從狹小空間跳出來,帶領他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讓幼兒親臨自然,感受自然,使其整個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產生保護自然的意識。把幼兒園的一切融入到大社會里、大自然里,融入真實的生活里,把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翱翔。在大自然中,通過環境教育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孩子不僅要以書為師,還要以社會,以自然為師。創新需要廣博的知識,書本知識僅是理論知識,沒有豐厚的實踐知識,談創新猶如無本之末、無源之水。因此,幼兒環境教育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走進青山綠水,去接觸花草樹木,觀察日月星辰,以宇宙為學校,以自然為宗師,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熱愛大自然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天生就對自然環境中的水土、空氣、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會樂此不疲地連續觀察和親近身邊的花花草草,甚至一洼水、一只小蟲子等,并從中獲得無窮樂趣。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會日趨強烈,學習的主動性會越來越強,創造意識會越來越濃。
四、關注良好習慣養成
幼兒進行環境教育的過程中,應注意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盡量讓幼兒參與到一些活動中,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接受環境教育,使幼兒的情感受到感染,最終行為習慣也容易養成。教師應該針對幼兒的這種特點,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去愛這個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如保護環境、愛護小動物等)實現自己的想法,這比起空洞的說教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對他們以正確的態度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更為重要。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具有深遠的意義。教師的責任重大,營造學校大手牽著小手氛圍,一起來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
作者:俞曉燕 單位:江蘇省昆山高新區城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