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際貿易環境污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背景下,我國致力于改革開放的對外政策,更加開放的中國促進了經濟快速增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和貿易大國。但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貿易格局使得地方政府和一些企業片面追求外貿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忽視環境成本的內部化,引發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在我國,尤其是加工貿易作為擴大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出口創匯、拉動地區經濟、解決國內就業等問題上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沒有將環境問題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必然伴隨高污染的產生。目前我國雖然已經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并接連擴大基于環境保護目的的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但是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仍不容樂觀。
我國沿海地區作為開展加工貿易的主要地區。在取得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在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且集中在污染較為嚴重的紡織、制鞋、電子裝配、陶瓷、塑料、五金等產業。國家環??偩忠豁椺槍洕l達地區的土壤調查《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查研究》結果初步顯示,珠三角地區近40名的農田菜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超標,其中10%屬“嚴重”超標。在這些土壤里生長的蔬菜中鉛、鎘殘留較多,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生態環境及百姓的食品安全。在長三角地區,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環太湖區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使得以其為核心的長三角地區已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區域經濟發展的中心之一,與之相伴的是太湖正成為長三角地區的一個公共“污水盆”。2007年夏季,由于太湖污染嚴重而造成的藍藻大面積爆發不僅造成工農業生產的損失,甚至嚴重地影響到了當地居民飲用水的供給。據2006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報告,江浙滬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為50470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4030平方公里。嚴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長江口、杭州灣和寧波近岸。
西部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以山羊絨貿易為例,山羊絨作為內蒙古的優勢資源,產量居全國首位,其相關產業鏈條對內蒙古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引致的山羊絨大量出口需求,刺激了當地農牧民飼養山羊的積極性。但是山羊不僅吃草,還吃草根、樹皮,對地表植被和草原植物生態破壞極大,草原的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80年代以來,80%的草地被破壞或沙化,但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山羊絨出口并沒有給我國帶來豐厚的利潤,相反,由于我國的羊絨制品在國際上缺乏知名度,自主品牌嚴重不足,羊絨制品的出口一直靠低價擴張,形成低水平的數量型增長。比如,羊絨衫的出口價:2001年為每件31美元,到2006年則下降到每件2.8美元;而且企業的加工費只占到羊絨衫售價的1/40。盡管中國是全球羊絨資源和羊絨衫出口第一大國,但中國企業由于大都是以低價出口羊絨資源或為國外公司貼牌生產,付出生態代價的同時僅賺取微薄的加工費。
二、我國在國際貿易中遇到的環境問題
1.洋垃圾進口問題
隨著世界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業和生活垃圾越來越多。由于發達國家在本國處理垃圾的成本越來越高,因此有害廢物和垃圾的跨國轉移成為發達國家解決垃圾問題的另一個渠道。主要表現在發達國家將大量工業和生活垃圾,特別是有害廢物通過各種途經向環境標準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對垃圾的接受國造成巨大的環境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