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海洋環境監測質量的保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建立審核程序
海洋環境監測報告編寫完成后應立即啟動審核程序,盡快完成報告的審核工作,報批準人批準后對外。一般來說,監測報告的審核程序包括以下幾個工作環節。
1.1成立內部審核專家組由本機構具有一定資質和相關專業知識的審核人員組成,也可聘任外單位的專家人員。
1.2報告審核根據監測報告性質和類型,一般可采取會議審核和咨詢審核兩種方式。對于監測內容較全、涉及專業面廣的重要的大型海洋環境監測報告,采用會議審核的方式進行全面、詳細和嚴肅的審查,會上充分討論后最終形成書面修改意見,根據意見組織編寫人員逐條修改,完善監測報告;而對于監測內容較少的小型監測報告,可采用咨詢審核的方式進行內部技術審查,收集各審核專家的書面修改意見后,由報告編寫人員按要求進行修改。
1.3報告批準與經過反復多次的慎重審核、修改和完善后,送報告批準人(一般為監測機構負責人或者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對外或者提交委托人。
1.4監測數據審核程序監測數據是高質量的海洋環境監測報告的前提和保障,是監測報告編寫工作重要的基礎資料之一。針對海洋環境監測數據的審核,則應按計量認證的有關規定要求實行“三級”審核程序。一審:由質量監督員(或科室負責人)對編制人員簽字后的《檢測報告》、原始記錄進行審核。二審:由數據審核(或質控)部門對《檢測報告》、原始記錄進行審核,對不合格的《檢測報告》或者數據記錄應附修改意見后退回,并要求重新編制,必要時則應重新開展實驗室分析工作、甚至重新開展監測工作。三審:由監測機構實驗室授權簽字人對《檢測報告》進行最后審核,審核結果無誤,簽字后(并明示其職務)進行結果的報告。
2審核人員資質
審核專家組一般由3~5名具備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的專業人員組成,能覆蓋監測報告涉及的各專業領域,如海洋化學、物理海洋、海洋生物生態、海洋地質、海洋測繪等。審核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工作經歷,長期連續從事海洋環境監測工作達8年以上;熟悉和掌握海洋環境監測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標準、方法;具備對監測結果作出相應評價的判斷能力。監測報告批準人(授權簽字人)應具備相應的工作經歷;具備相應的職責權利;熟悉或掌握檢測技術及實驗室體系管理程序;熟悉或掌握所承擔簽字領域的相應技術標準方法;熟悉監測報告的審核簽發程序;具備對檢測結果作出相應評價、判斷、分析和推理能力;熟悉和掌握海洋環境監測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程、標準、方法等。
3審核內容
3.1監測工作的規范性
監測方案設計是否合理和具有針對性,包括:監測頻率、監測內容與項目、采樣方法、站點布設、評價方法等;根據不同的海洋工程性質正確選取監測內容與項目,根據污染特征物正確選取評價因子。具體應以國家海洋局頒布實施的各監測技術規程為審核依據,如《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海洋傾倒區選劃技術導則》《建設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跟蹤監測技術規程》《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和《陸源入海排污口及鄰近海域監測技術規程》等。
3.2監測報告的數據
3.2.1數據的可靠性采樣分析人員是否持有上崗證;實驗室分析儀器設備是否經過計量檢定并在有效期內;現場采樣和實驗室分析方法應優先使用國家標準或行業指定方法,如使用非標準方法(儀器說明書、自行研究設計),在使用前應經過方法確認。以上均為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可靠和提高監測數據出門合格率的必要條件。數據處理要符合方法標準規范的要求,按照規范進行數值修約和保留有效數字,使用法定計量單位,符號規定、名詞術語應按標準規定的稱謂。監測數據的計算公式、統計和評價方法是否符合規范要求,如監測項目有未檢出現象時應按約定的方法進行統計和計算,對可疑數據、離群數據和異常值是否按《海洋監測規范》第2部分:數據處理與分析質量控制中規定的方法進行檢驗和判別等。各項質控指標是否符合要求,如空白值、精密度、準確度是否都在技術文件規定的允許范圍內。
3.2.2數據的相關性結合現場采樣情況,分析在同一站位、同一次監測中,不同項目的監測結果與其相互關系項是否吻合、數據邏輯關系是否合理,從而分析和判斷數據的可靠性。如某些研究表明,在海洋環境中溶解氧(DO)、化學需氧量(COD)以及生化需氧量(BOD)3項參數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關系,同一水樣中COD>CODMn,COD>BOD5,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和氨氮之和小于總氮濃度。充分利用各監測參數之間的相關關系,可以使數據審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臨界性數據要進行詳細的審核,即對環境標準附近的監測數據進行全面細致的復查,防止由于小的失誤,導致監測結果質的變化。
3.3監測報告的內容
各監測技術規程、導則等技術文件的規定均有具體的編寫內容要求,如《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海洋傾倒區選劃技術導則》《建設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跟蹤監測技術規程》和《海域使用論證技術導則》等都對報告的內容作出了規范性規定。但是,依據海洋工程或者監測工作的特點和監測的具體內容,可對個別章節和內容進行適當的增減。對于監測報告內容的審核,應嚴格按要求執行審查,各章節內容必須嚴格要求做到與技術文件規定的報告內容一一對應,求全不缺;數據要翔實,分析要透徹,論述要求既要有深度,還要有廣度,縱橫結合,論證充分;各章節間應相互聯系,前后不矛盾,思路清晰,邏輯嚴謹;文字表述要求做到,文字簡練,意思明確,語句通順。
3.4測報告格式的統一性
監測報告的格式應按照各監測技術規程、導則等技術文件規定的要求統一編制,審核時按要求執行。監測報告文本外形尺寸為A4(210mm×297mm),封面各行文字間距應適宜,整體保持美觀;封里1分行寫清:報告編制單位、編制單位負責人、單位技術負責人、監測項目負責人、編制人、審核人、批準人等;封里2一般為監測機構的資質證書彩印件(A4規格),《海域使用論證報告》等大型報告還應有封里3(各專題報告名稱、協作單位全稱、負責人)和封里4(報告各個章節的編制人、審核人)。監測報告最后還應有附件、附錄、參考文獻等。
3.5監測報告與合同規范的符合性
審核監測報告與合同規范是否符合,主要包括:監測項目是否完整;監測方法是否為規范規定的標準方法,如使用非標準方法是否經過客戶的確認;分包項目是否經過客戶同意,監測報告中是否明確說明;合同中客戶要求的其他信息是否在報告中體現;非計量認證、實驗室認可項目在監測報告使用計量認證章(CMA)時,必須標注清楚等。56監測報告結論的正確性和評價的合理性海洋環境監測報告結論部分的審核,應把握結論與建議是否遵循以下幾項原則。(1)基本要求。結論應做到:文字簡潔、條理清晰、用詞準確、語句通順、層次分明、篇幅不宜過長,建議要結合評價結果提出針對性工作措施,到位,可行,可操作性強。(2)客觀、公正。應在全面分析各項目監測數據和充分論述、概括、總結全部監測評價工作的基礎上,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給出結論。(3)觀點明確、科學準確。根據監測數據和適用的評價標準,得出合理的結論,觀點表述清晰、準確、完整,用語要明確規范,不用“可能”“大概”“基本上”等模糊語言,并盡量減少產生誤解和誤用的可能。
作者:羅榮真徐漢文單位:國家海洋局汕尾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