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心理學對園林設計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人類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人與環境的關系問題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環境心理學屬于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系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就系統論的觀點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統一的,二者都對人的行為發生重要影響。本文用環境心理學的理論為指導,對二者的有機接軌做一些探索。
關鍵詞:
風景園林;設計;環境心理學;空間環境
1環境心理學的內涵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系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又稱人類生態學或生態心理學。環境心理學之所以成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應用研究領域,是因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社會環境中的人的行為,而從系統論的觀點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統一的,二者都對行為發生重要影響。把環境、行為關系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研究,著重從心理學和行為角度,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
2環境心理學在國內外研究應用簡況
在園林剛萌芽時,我國的園林設計就非常重視人居環境的和諧,園林名著《園冶》就是一部系統地論述如何營建和諧的人民居住環境的巨著,中國的《風水學》也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揭示了環境給人的心理作用;西方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由于環境惡化、自然資源減少,科學家、心理學家更加重視環境對個體心理、行為的影響,紛紛研究與環境心理學有關的課題。由于環境問題的心理學研究仍然滯后。環境心理學的研究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強烈的人類中心主義和功能主義。心理學保持并合法化了這樣一種世界觀,即個體是與環境相分離的。
3用環境心理學指導園林要素設計
3.1園路。
園林道路系統引導人們方便的到達各個景區、座位區或觀賞區。園林道路設計時蜿蜒環繞的穿過不同景區的小路,環繞整個山林的旅游觀光車道,以及不易攀登的棧道。
3.2水。
無水不成園,水為園林之魂,古代造園家順應自然,因地制宜,構筑自然生動的山水景觀,水的設計在園林景觀中成為空間的視覺焦點,水環山而流從而起到引導的作用。水作為視覺對象,有豐富的視覺層次。靈活的組織點線面式水景,構成三維空間增加層次感。達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間效果。
3.3建筑。
建筑的高度、色彩、材質和形態對游客的心情會帶去較大影響。周圍建筑如若太低矮狹小,會使得周圍空間顯得逼仄,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頻率高,容易建立友誼。在建筑設計的時候采用圍合形式的鄰家小院,這種空間形式不僅僅能增進住戶之間得友誼,還能讓人有一定的安全感。
3.4植物。
在設計中利用植物的不同色彩、質地、形狀和味道來創造四季的景觀,例如道路的轉彎,地形的高差,不同的景點區域等,用植物的變化來引導人群;同樣利用植物來創造小尺度的空間,起著分隔空間的作用。3.5小品。小品在園林設計中起到點景或劃分景區的作用。同時也起到過渡和引導的作用,設計小品時緊扣主題,滿足人交往需要及符合個體尺度的小品,增加園林空間的趣味性。
4用環境心理學指導園林空間布局設計空間設計效果。
園林設計的目的是從人的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創造安全、舒適、宜人、保護個人領域和富有關感的環境。園林設計中應盡可能的滿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劃分出公共、半公共、私密、半私密的空間,以滿足人的多樣化活動。在保持原有的自然狀況下,包括它的原始植被狀況,隨山就勢,因勢利導。體驗園林帶來的“幽”。在尊重基地條件下,對整個園林進行空間功能的設計,使各分區景觀具有以下空間特性。
4.1景點游覽區。
從入口的廣場設計開始,較大面積的空地,需要滿足人流得集散、表演、集會、慶祝等組織的大型活動提供場所。通常情況下,人喜歡看別人活動。當你看別人時,有相當部分的被看者也在看你。
4.2觀賞游覽區。
運用多種的游覽方式私密性強的散步道,露天的水路,游覽路以及穿梭在林中棧道和塔樓增加人們游覽的視線,加強了人們的視覺沖擊力,游覽的時候將人們帶進封閉,半封閉,開敞等各種空間(這中空間是靠不同的植被的群落,道路的有機分割,各種構筑物的和諧統一塑造而成的)讓人們回味無窮。
4.3安靜休閑區。
巧妙的運用景墻的遮擋,植被的空間組合(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有機構成)有序的營造適合人靜心養神的安靜休閑區域,設計中將亭子或凳椅放在角部或邊界明顯處,因此凸出或凹進的角部,如L形長凳和花池,特別吸引人就座休憩或面對談話。設計能移動的座椅可成組靈活布置,有利于群體交往。
4.4體育活動區。
寬敞的露營區由植物圍合形成半密閉空間,優點是與外界有視線交流,而空間形式仍較密閉,不致有人貿然闖入,有較強的限定感。開敞式空間視線通透,圍合感不強,可以利用高差或地面材料劃分來限定空間,但至少有一面(最好是背后)作封閉處理,使人不致過分分散精力。私密幽靜的散步道、騎游道、刺激的攀爬運動場所,以及濱水的野外探險、露營、跑步場地等合理地布置在一起讓人充分體驗運動養生的樂趣。
5結語
人對環境的心理感受作為依據融入設計中。環境即“周圍的境況”,相對于人而言,環境可以說是圍繞著人們并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外界事物。以人為本,合理細化功能組織,使空間布局自由流暢、富于變化,同時各空間元素具有內在的有機銜接,讓園林景觀更加人性化。
參考文獻:
[1]林玉蓮,胡正凡編.環境心理學
[2]克萊爾.庫珀.馬庫斯(美),卡羅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堅,孫鵬,王志芳譯.人性的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揚.蓋爾著(丹),何人可譯.交往與空間.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4]揚.蓋爾,拉爾斯.吉姆松著(丹),湯羽揚等譯.公共空間公共生活.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5]布萊恩.勞森著(英),楊青娟等譯.空間的語言.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作者:向燕瓊 賀雪佼 單位: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