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產業發展論述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1林業科技發展存在的問題
1.1體系不健全推廣林業科技應當成立一個組織,該組織需要向千萬林農推廣林業新技術、新成果,宣傳林業科技知識,特別是直接面對林農、面對生產的鄉(鎮)林業站和縣級的林業站,在推廣林業科技中起著紐帶和橋梁的作用。不過最近幾年,我們還沒能認識到推廣科技的重要性,對這方面工作沒有大力扶持。鄉和縣這兩個級別的推廣林業科技的組織正逐漸被削弱。有關調查顯示,我國某一個省有大約115個農業縣,其中有獨立的林業科技推廣站的不到40%,混合設置的大約有50%,沒有林業科技推廣站的約占10%。對于鄉鎮級別的林業站,則幾乎沒有林業科技推廣人員。職能發揮有限,服務缺位,推廣機構不健全,這三個方面嚴重影響著林業科技推廣工作。
1.2缺乏人才當前,縣級以上機構的林業科技推廣人員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是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是初級職稱,而且在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后,很多崗位由非專業人員擔任,因業務能力低,他們不能正常開展科技推廣工作。同時,有些地方的林業技術骨干不專業,不能接受一些新的管理技術、新的技術信息和新品種,使得林業科技推廣工作顯得更加艱難。
1.3工作動性從建國到現在,由于政府投資較少,推廣林業科技的組織只將工作重心放在有投入、有利潤的項目上,不主動向林農推廣新技術、新成果,也不走出去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同時,我國當前的林業生產,不重視技術環節,只追求發展速度,這就導致了生產與科技推廣不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得林業科技工作呆滯、被動。
1.4投資總量不足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需求更好的生態環境,這間接推動了林業科技的發展,從而推動了林業的發展,不過這樣的推動還沒有實際的資金支持而只停留在口頭上。本世紀以來,投入林業的量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大約增長了二三十倍左右,但是財政投資林業科技依然不多,只有投資總額的千分之一。由于缺乏投資,擱置了很多自身有環保潛力的項目和示范基地,阻礙了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開展。
2林業科技發展的對策研究
2.1著力加強人才和隊伍建設開展科技工作的重要的一個措施就是加強機構人才和隊伍的建設,這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向生產力的轉化。人才不強,隊伍不穩,機構不全,這些因素制約著科技落到實處,因此只有通過強有力的服務和科學的組織,才能使全行業包括林農的的科技水平得到提高。保證工作在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的質量和數量,穩定機構和隊伍的建設,努力完善基層林業科技推廣體系。
2.2搶抓發展機遇目前林業的發展充滿機遇,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提高社會對林業投入的積極性,而林農也越來越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使得推廣林業科技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林業組織應當抓住這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推廣林業科技的新成果、新技術,加強業務指導和組織管理,促進當地林業和經濟的發展??萍纪茝V組織要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觀念,始終把戰略中心放在科技工作上,在推動林業建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科技作用,統籌林業科技的推廣計劃,明確林業發展的任務和目標,強化科技在林業建設中的支撐作用,全面提高林業發展的質量。
2.3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林業科技屬服務性和公益性范疇,林業科技成果向林業生產力的轉化受到推廣經費不足這一問題制約。因此,確保資金投入對推廣林業科技、發展林業生產竟義重大。
3結論
加快林業發展、培養新型林農的一個重要措施是推動林業科技的建設。當前,林業科技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制約著林業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充分發揮科技在現代林業建設中的作用,推動我國林業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慶飛羅雙雙單位:廣西金桂林業有限公司
第二篇
1種苗機構及建設情況
全市現有國有苗圃16個,總面積327.7hm2,其中可育苗面積239.8hm2。有職工總人數326人,其中在職職工197人,占60.4%,離退休人員129人,占39.6%。在經濟效益方面,16個苗圃只有偏關縣國有苗圃盈利,占6.25%;10個苗圃收支持平,占62.5%;5個苗圃虧損,占31.25%。從經營形式上看,只實行集體統一經營形式的苗圃有10個,占62.5%;實行苗圃土地抵頂職工全部工資形式的有2個,占12.5%;實行苗圃土地抵頂職工部分工資形式的有4個,占25%。截至2012年底,全市實有育苗總面積3733.3hm2,苗木總產量約1.9億株(其中生態公益林1.2億株、經濟林0.2億株、園林綠化類0.5億株),可供用苗量約1.5億株。全市有育苗基地117個,其中國有育苗基地27個(林業系統的國有苗圃16個、林場苗圃5個,非林業系統6個)、鄉村集體育苗基地28個、個人育苗基地62個。全市國有苗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發展很不平衡。發展好的,如偏關縣國有苗圃年終純收入可達20萬元,圃內油松苗木規格齊全,質量均達到國家標準,職工收入可觀;發展中等的,如靜樂、忻府區等國有苗圃收支可以持平;發展較差的,如五寨、五臺、繁峙等縣國有苗圃的虧損較大,苗圃地內草多苗少,基礎設施殘缺不全,職工工資無保障。
2當前林業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1林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夠健全全市現有的林業科技推廣人員數量少且分布不合理,專業技術人員只占30%,且大部分集中在縣級以上單位,真正在第一線的科技人員很少。有的科技推廣機構只能應付完成生產任務,其培訓無場所、示范無基地,難以正常開展試驗、示范、技術咨詢和服務工作。特別是近幾年機構改革,不少地方的縣(鄉)林業技術推廣機構出現“脫鉤”、“斷奶”現象,有些甚至已撤、并、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林業科技推廣機構職能的正常發揮。
2.2林業科技人才嚴重短缺市、縣兩級林業部門普遍存在林業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老一代林業技術骨干年齡增大,逐年退休離崗,新參加工作的年輕同志有很大一部分專業不對口,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無實踐經驗,短時間內難以勝任林業科研、推廣等技術工作。林業科技人員正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科技人才非常缺乏。
2.3林業科技資金投入少市、縣兩級普遍存在科研及推廣經費短缺的情況,每年的包干經費除去人員工資外,只有少量的辦公費用,僅能維持正常的工作開支,無法全面開展科技培訓和科技創新。對于一些開發前景好的課題、經濟效益成熟的技術和科研成果,由于缺乏資金,無法進行大規模的試驗推廣。
2.4種苗服務機構的基礎設施差全市國有苗圃多數在20世紀60年代建成,至今仍在老地方辦公的有10個,占62.5%,整個基礎設施沒有大的變化,很難適應當前林業生產的需求。2000年以來,只有5個苗圃有少量國家投資,其余11個苗圃分文沒有。全市有5個國有苗圃屬于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占31.3%;有全額撥款事業單位3個,占18.7%;有差額撥款事業單位8個,占50%。由于資金不足,生產效益差,職工工資沒有保障,苗圃工作處于癱瘓狀態。如,寧武縣國有苗圃的房屋是1974年修建的,一直沿用至今,年久失修,再加近年來修建忻保公路抬高路面,導致雨季時的雨水無法排泄,房屋經常被淹,職工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2.5苗圃運行機制不活國有苗圃目前的管理體制尚未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苗圃沒有人事權,人員進出由上級人事、勞動部門說了算,工資待遇得不到解決,職工退休領不到養老金(單位部分的養老保險未上繳);苗圃工作人員中的“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市場意識差,缺乏內在發展動力。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難以發揮國有苗圃的龍頭和骨干作用,而且推進社會力量發展育苗的宏觀政策也不完善。
3搞好林業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當前,忻州市林業服務體系與快速發展的林業新形勢還不相適應,林業人才儲備不足,資金缺乏,林業科技在林業建設中的巨大潛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重點搞好以下工作。
3.1積極推進林業科技服務機構體制改革克服條塊分割以及人才資源、科技資源分散浪費的體制性障礙,盡快建立適應林業發展要求的林業科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通過科技體制改革,從職能、機構、隊伍、網絡等方面進行定性、定位,把科技推廣能力和服務能力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通過機構調整、力量整合、業務培訓,提高林業科技推廣機構和林業科技人員的從業能力,形成推廣能力較強的服務組織、應變能力強的服務機制和規范化的服務方式,更好地為林業建設服務。
3.2加強林業科技創新工作大力推進鄉土樹種振興、生態建設科技示范、標準化作業推進、科技服務林改和科技能力提升五大科技工程,力爭在科技創新、科技服務、科技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著力提高生態強市“、綠化忻州”的科技貢獻率。
3.3積極構建林業科技示范體系按照“推動一項技術,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繼續深入推進“一縣十鄉百村千戶”科技示范體系建設,建立市、縣、鄉分層管理和有序運行的林業科技示范網絡。
3.4切實增加對林業科技的投入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對林業科技的支持,加大對林業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并切實落實重點工程的科技支撐經費;鼓勵和引導各種投資來支持科技發展,建立多元化的林業科技投入新機制。
3.5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切實改變基層急需人才、但人才又不能充分就業的狀況;進一步完善對科技人員的考核機制、獎懲機制和對科技成果的評價機制,建立相應的科技人才使用、引進和獎勵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級科研和推廣機構的人才優勢,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能。
3.6狠抓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工作大力開展科普宣傳和教育培訓工作,加強科技人才和實用人才隊伍的培養;完善林業信息網絡建設,充分運用“數字林業”和網絡信息技術,強化林業科技信息擴散能力,把科技成果、實用技術和行業專家信息快速準確地傳播到林業基層和廣大農村。
3.7加強林業科技的交流與合作搭建科技成果對接平臺,實行林科教結合,開展林業科技交流與合作,主要是:①加強信息交流,篩選引進適合忻州市的林業科技成果;②加強與國內各林業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前來講學,傳授知識,創辦科研基地;③鼓勵科技人員深入基層,以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等形式,開展有償服務,建立經濟利益共同體。
3.8鼓勵多種林木種苗基地建設的經營形式國有育苗基地要主動適應林木種苗發展新形勢,加強優質種苗生產、銷售等全過程服務,搞好育苗生產與造林的銜接。逐步推行合同制育苗、定單育苗,避免因盲目生產而造成的損失。同時,要加大體制創新和機制轉換力度,積極探索國有育苗基地的多種經營形式,充分發揮國有育苗基地的資源、人才、設備、信息等優勢,鼓勵兼容多種經濟成分,采取股份制合作、合資、租賃、兼并等方式,實行“苗圃+農戶”、“苗圃+公司+農戶”等形式,帶動和指導集體育苗和個體育苗,并與分散的、規模小的育苗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集團式發展,建成一批有特色、區域化、專業化的苗木生產基地。各國有育苗基地要結合當地實際,圍繞“六大工程”,在引進新品種的同時,繁育適合當地城鎮園林綠化的大苗、花灌木及草坪。打破多年來傳統育苗的格局,增強市場的競爭力和占有率。
3.9創新科技服務機制要以專業合作組織為骨干,采取多種形式,帶動和指導集體和農戶實現集團式發展。結合新農村建設,搞好一村一品活動,建成一批有特色、區域化、專業化的林業科技示范基地,全面推進林業改革,高效發展林業產業,實現林業人員收入的有效增長。
作者:侯朝霞單位:山西省忻州市林業局
第三篇
一、林產業發展概況
1.林產業發展基礎
山大、人多、耕地少、林業資源豐富,是永勝縣林產業發展的基本縣情。經過多年努力,全縣已發展核桃93.93萬畝,產量10373噸,年產值9854萬元;桉樹22.04萬畝,產油量1318噸,年產值7968萬元;膏桐21.3萬畝,產量1784噸,年產值713.5萬元;花椒5.3萬畝,年產值667萬元;油橄欖2.22萬畝,年產值0.33萬元。林業生態產業已發展成為全縣促農增收的重要產業。
2.優勢林產業
2.1核桃產業快速發展永勝縣的核桃產業發展每年呈快速發展態勢,自2007年的8萬畝迅速突破到2013年的93.93萬畝,8萬畝以上的鄉鎮核桃基地6個,2萬畝以上核桃示范村4個,1萬畝核桃示范村10個。核桃主要發展品種為“朝陽一號”、“永11號”兩個鄉土優良品種。
2.2膏桐產業全縣萬畝以上膏桐基地鄉(鎮)5個,膏桐產業示范村13個。膏桐發展品種為省級認定的永勝鄉土優質品種,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省內重要的生物質能源基地之一。
2.3其他優勢產業以“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為目標,在做好核桃等主導產業的同時,根據不同海拔、氣候條件,因地制宜發展花椒、油橄欖等其它特色經濟林果產業。
3.林產業企業及專業組織發展情況
永勝縣目前有14家林業生態產業龍頭企業,主要包括木材加工、松脂加工、林副產品加工、林下菌類加工,涵蓋了全縣所有的生態產業,其中省級龍頭企業有3家,市級龍頭企業有2家,縣級龍頭企業有9家,成立經濟林果協會9個、專業合作社53個。
二、林產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山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永勝是山區農業縣,山區面積占全縣國土面積的78%,全縣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山區。山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落后,山區經濟發展緩慢。
2.投入不足永勝縣是財政窮縣,2012年全縣財政收入僅2.87億元。林產業建設發展項目一般需地方配套投入資金,縣財政無力解決。
3.科技力量不足現有林業科技隊伍老化,科技人員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素質能力與現代林業建設不相適應。另外,國家對林業科技的投入偏低,嚴重制約著科技力量的發展。
三、林產業發展探討
1.林產業發展,首先要抓思想,闊思路,三步走思想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重視林產業發展思想更新和發展思路建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才能創新林業發展。通過多年摸索與實踐,永勝林產業發展要確立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打基礎建基地,培育森林資源大縣,第二步大力發展立體生態產業,林畜、林禽、林藥結合,建設林業產業大縣,第三步精深加工林特產品,精心打造品牌,實現生態經濟強縣。
2.林產業發展,其次要抓機遇,重項目,多扶持要有“大項目帶動大建設實現大發展”的機遇意識,抓住國家林業政策機遇,立足永勝實際,爭取項目,爭取政策性扶持和資金扶持。
3.林產業發展,第三要抓典型,重示范,促帶動按照“突出重點,打造亮點,典型引路,循序漸進”的原則,規模化、區域化布局生態產業,注重培育典型和樣板,做到縣有重點鄉(鎮),鄉(鎮)有示范村、組,村、組有示范戶,抓典型、樹樣榜,點面結合推進生態產業。
4.林產業發展,第四要抓管理,重質量,負責任當地政府要制定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及責任,建立產業考核獎懲制度,行政責任和技術責任分明,組織和制度建設上有力保障了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5.林產業發展,第五要抓龍頭,重培育,建體系以龍頭企業促產業發展,積極培育和扶持縣內龍頭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等社會實體廣泛參與產業開發,不斷完善產業發展體系建設。
四、林產業發展保障措施
1.加快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建立生態產業發展長效機制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工作,建立“林業管理服務中心”,健全森林資源管理保護體系、林業科技培訓服務體系、林業經營體系和森林資源流轉體系,盤活林權及林業存量資產,規范林權市場運作和林業要素有序流動,建立促進生態產業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林農和社會各界投資興林的積極性。
2.加強組織領導,確定產業發展目標任務為加大調整產業結構力度,積極培育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穩步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立足永勝縣情和林情,必須站在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層層成立領導機構,制定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確定產業發展目標任務。
3.加大資金、科技投入目前整體的林業科技投入偏低,需要加大林業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和科技投入,解決科研設備、科研器材、科研基地等科研設施,建立科技人員定期培訓考核機制,及時更新林業科技知識,組建符合當地生態產業發展需求的科普示范基地,搭建培養現代化林業科技人才和現代化林農的平臺。
4.強化科學管理,提高基地建設質量減少發展數量,提高發展質量,使林業生態產業逐漸從數量擴張型轉移到質量效益型上來。加強林業等職能部門科技服務,突出科技支撐,加大實用技術培訓,切實提高農民的科學技術水平。生態產業建設中要突出抓好龍頭帶動,每項產業都有1至2個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帶動其發展,把生態產業發展從廣種薄收型轉移到質量效益型上來。
5.扶持龍頭企業,打造品牌意識加快培育龍頭企業,整頓現有14家林業產業企業。從資源永續利用角度出發,要限制木材加工規模,提升企業加工層次和水平,取締松脂加工企業,防止大片森林因小利而被毀。嚴格縣級林產業龍頭企業申報程序和條件,讓真正有實力做大做強的企業有發展空間,打造出永勝林產品的主要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
6.促進林產業合作組織參與發展扶持縣內企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個體工商戶等社會實體廣泛參與林來生態產業開發,發揮聚集效應,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推動產業逐步向集群化、規?;?、專業化方向發展。
作者:趙宏單位:云南省永勝縣光華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林業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