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發展現狀與建議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分析了聶拉木縣基本情況和野生動植物及森林資源現狀,結合林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加強全民造林意識、增加造林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推進鄉村造林速度、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堅決實施執法工作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
森林資源;現狀;對策
1聶拉木縣的基本情況
1.1地理位置聶拉木縣位于日喀則地區西南部,地理位置位于東經85°27′~86°37′,北緯27°55′~29°08′之間,東鄰定日縣,南以喜馬拉雅山脈與尼泊爾接囊,西連吉隆縣,北接薩嘎、昂仁縣,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全縣總面積7698.55km2。聶拉木縣地處青藏高原西南部、雅魯藏布江上游南岸,喜馬拉雅山主山脈與拉軌崗日之間,根據地貌類型的不同,全境由南至北可劃分為5個地貌類型:即喜馬拉雅山南高山峽谷區、喜馬拉雅山高山區,佩古錯高原湖盆區、鎖作斷陷谷區和拉軌崗日高山區。平均海拔4800m以上,相對高度達6000m,境內5000m以上山峰遍布全境達100多座,最低處位于中尼邊境54號樁處,海拔1433m。
1.2氣候聶拉木縣屬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區,氣溫偏低,冬季寒冷。以喜馬拉雅山脈為界,可分為南北兩大氣候類型,一是以樟木為主的南部氣候類型區氣溫高,降水量大,年均氣溫在10~20℃之間,年降水量超過2000~2500mm,無霜期達250d左右;二是以門布、鎖作為主的北部氣候類型區,年均氣溫3.5℃,年降水量僅為200~300mm,且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高寒干旱少雨,多大風,日照強,蒸發量大是北部氣候類型的主要特征。
2林業機構以及野生動植物及森林資源現狀
2.1林業動植物的組成聶拉木縣野生動物種類繁多,屬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野驢、雪豹等,Ⅱ級保護動物有麝、馬雞等。因受地形、氣候、土壤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植被主要隨著水熱條件的不同呈明顯的規律性變化。海拔3000m以下河谷地區為干熱河谷,植被以耐寒帶刺灌叢為主,有白刺花、綿雞兒、醉魚草、耐旱蒿等;經濟林有石榴、花椒、桃等;在離干流較遠的支溝中分布有云杉、高山櫟、樺等,森林分布上限可達4300m,但一般海拔4100~4500m多為高山灌叢,以小葉杜鵑為主,海拔4500m以上主要為高山草甸。
2.2森林資源現狀根據聶拉木縣2002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報告和2010年人工林、宜林地、苗圃地調查情況,全縣土地面積762160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96147.76hm2。林業用地面積中,有林地9667hm2,未成林造林地822.91hm2,宜林19692.72hm2,苗圃0.13hm2。隨著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建設項目和拉薩周邊造林工程項目的實施,縣林業部門著手開展了北部鄉鎮人工造林項目,主要是防沙治沙造林、四旁植樹、水土保持造林等,近5年累積造林面積達到1266.7hm2。
3林業發展成就
通過各有關部門和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現聶拉木縣林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改善北部鄉鎮人居氣候環境因聶拉木縣北部和南部的氣候條件差異顯著,南部氣候類型為氣溫高,降水量大,植被類型豐富,北部氣候類型為氣溫低,高寒干旱少雨,多大風,日照強,蒸發量大。因此聶拉木縣林業工作部門主要植樹造林工程開展在北部鄉鎮,從2007~2010年開始,通過各種造林項目的開展,現累積面積達到933.3hm2,大力改善了農牧區環境、加強了防沙治沙的功能,提高了洪災的抗衡能力,增加了林業用地面積,提高有林地面積比重,提高人工造林面積比重,提高該區域生態功能。
3.2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形成長遠生態治理功能根據對當地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等特征的分析,選擇適宜的樹種,堅持做到適地適樹的原則。聶拉木縣林業工作部門結合當地土壤、氣候、水份三要素來選擇抗嚴寒、抗風沙、耐干旱等抗逆惡性很強的沙棘作為北部地區的造林優選樹種,經過5年的種植,北部地區種植沙棘成為當地改善生態環境,控制水土流失,防風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改善生態環境,減輕洪澇災害的最有力的先鋒樹種,已經形成了該區域長遠的生態治理模式,并呈現明顯的治理效果。
3.3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力度,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聶拉木縣毗鄰尼泊爾,樟木作為西藏最大通商口岸,這里旅游、經商人員和車輛流動頻繁,特別是聶拉木縣屬于該區邊境縣,尼泊爾邊民到樟木來回頻繁,特別是尼方邊民中搞牧業的人員多,林區農牧民有刀耕火種的習俗,因此,給森林防火工作帶來很多困難。隨著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縣林業主管部門的精心安排以及林業一線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出臺了一系列防火保證措施,使邊境一帶每年火災的發生率降到最低,防火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4存在的問題
4.1村落零散,存在林牧矛盾在聶拉木縣境內,樟木林區是全縣森林分布最密,野生動植物種類多,氣候條件最好的林區之一,該林區農牧民基本上以從事牧業為主。目前,全封育工作基本展開,但村子坐落在林區,因此,林牧矛盾非常突出,加之該區域生態區位也非常突出,應該把該區域的零散的村子整合到一起,形成生態移民,建立起全封育的林區,形成護林管護的長效機制。
4.2全民造林意識不強,應加強造林管理力度之前,農村發展工作一直都放在脫貧致富上,對鄉村綠化,村容村貌整治為核心的農村生態環境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隨著國家一系列造林項目的落實和開展,對改善環境帶來很大機遇,但農牧民造林意識不強,導致開展造林工作產生很大的困難,造林質量也達不到上級業務部門的要求。通過上級專業人員的精心設計和縣林業工作人員的積極努力,從2007年起全面開展植樹造林工作,但是隨著造林工作項目的數量增多,造林區域面積加大,使后期管護工作出現了很多問題,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達不到要求。
5建議和對策
5.1提高預防和控制森林火災的控制能力經過多年努力,聶拉木縣森林防火工作呈現明顯的進步,防火隊伍也基本完善,但由于防火設施設備都屬于容易消耗的物品,需要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防火設備的更新和改造,更好地適應生態環境的建設。要積極做好發生森林火災的應急準備,各林區需要組建快速撲火隊伍,加強綜合素質的訓練,確保出現森林火災時能夠及時到位,及時撲火。
5.2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堅決實施執法工作聶拉木縣林業開展全封育以來,農牧民對木材的需求量不斷增多,偷砍木材或者破壞森林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森林法》作為我國林業的大法,應該堅決的執行,依法管理森林資源和林業生產,堅決制止亂砍濫伐林木的行為,狠狠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各種違法行為。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水平,造就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熟練,嚴格執法的專業隊伍,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5.3加強苗圃整治改造,提高管理與技術水平隨著苗圃整治改造工作的完善,前期育苗工作的陸續開展,已經逐步形成了培育苗木的良好勢頭,但隨著管護人員沒有技術上的培訓和支持,對今后培育更多樹苗時技術上不能夠跟上要求,因此,為了充分利用好苗圃的功能和作用,不僅在苗圃基礎建設上投入更多資金,而且應對相關管護和育苗工作人員提供技術上的訓練。
參考文獻:
[1]徐德兵,趙粉俠,李根前,等.沙棘生態功能應用[J].林業實用技術,2008(1):1~2.
[2]朱運進,朱小舍,周明,等.朱溪鎮林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浙江現代林業科技,2009(22).
[3]馮志超.淺談苗圃的經營和管理[J].林業科技,2010,38(5).
作者:索朗歐珠 單位:西藏日喀則市國土資源管理局執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