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地區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介紹了彰武地區林業有害生物普查中所用到的踏查、標準地調查、輔助調查及內業整理等基本方法與技術,對查清本地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的種類、發生程度、科學防治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彰武地區;林業有害生物;普查技術
本次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在重點疫區設置調查點和調查樣地,記錄表內的調查時間,調查位置、GPS點、調查面積、有害生物種類、蟲口密度、發生面積、危害程度等逐項填寫。根據不同有害生物的發生期確定具體時間。調查同時對有害生物及危害癥狀拍攝照片,并制作有害生物的4個形態即成蟲、卵、幼蟲、蛹的標本。
1踏查
踏點以林業有害生物危害為導向。根據疫區主要植物種類被害現狀及危害程度的輕、中、重度,確定本地區的有害生物種類、寄主植物。做好踏查前的準備工作。通過詢問護林員及當地農民、查閱檔案,了解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并根據當地自然交通狀況、植物種類分布、有害生物發生種類,設計好踏查路線。把鐵路、公路、新近施工的人流物流經過地塊、受災地塊及歷史上有害生物頻發地塊作為踏點。踏查時要詳細做好記錄。
2標準地調查
2.1病害調查
每塊標準地面積不低于0.2hm2,標準地內寄主植物不少于30株。調查時,隨機抽取30株,對枝梢、葉片、果實、干部、根部進行調查。調查根部病害時,根部應挖開。
2.2蟲害調查
枝、葉、干部害蟲調查,標準地面積不低于0.2hm2,標準地內寄主植物不少于30株。調查時,按對角線有代表性地抽取30株,對每株樹上害蟲數量進行統計,植株危害程度采用目測估算。種子、果實害蟲調查,在種子園、母樹林和采種林內,50hm2以下地塊,設1塊標準地,每增加10hm2,增設1塊標準地。每塊標準地面積為667m2。調查時,按對角線抽樣法抽取5株,在樹冠的上、中、下均勻采摘種實10~100個,解剖統計數量。地下蟲害調查,同一地區,立地條件相同的同一種植物林分可設1塊標準地,面積大小不低于0.2hm2。調查時,有代表性地挖土坑3個,規格為1m×1m或深度到無害蟲為止。
2.3林業鼠、兔害調查
林木受害情況調查:重點疫區為彰武縣東部山區,多為經濟林栽植的大扁杏,地塊零散,設置標準地盡量大些,每個標準地應設置1hm2左右,調查時按對角線隨機選100株為宜。
2.4林業有害植物調查
每塊標準地面積0.2hm2左右。對于有害植物,調查其覆蓋度;對于藤本有害植物,調查其覆蓋度或受害株率。
3輔助調查
根據有害生物的趨光性和性引誘劑的敏感性,輔助調查林業有害生物。
3.1設置誘蟲燈
誘蟲燈設置在彰武縣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大清溝自控區、高山臺森林公園、章古臺自然保護區等。在林地內設置誘蟲燈,可以確定本區域有害生物優勢種類。誘蟲燈的設置應遠離公路和其它燈源,林地選擇要有代表性,地勢要平坦,林地面積要大。誘蟲燈距林緣50m以上,放置誘蟲燈的地面要清理平整25m2以上。誘蟲燈設置密度以燈光相互間不影響為標準。誘捕點要用GPS定位。每天天黑后開燈,日出前關燈。誘捕時段為4月初—9月末。每天做好觀察記錄。
3.2掛放引誘劑
引誘劑調查是排大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是否傳入的主要調查手段。在被調查的林業有害生物羽化前,根據引誘劑的有效使用距離和使用方法在林間掛放引誘劑。
4經營場所的調查
4.1種子、果實等經營場所調查抽樣數量為貨物總量的0.5%~5.0%。如發現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應全部調查。
4.2苗圃地、花圃地的調查樣地累計面積不低于苗圃、花圃面積的5%,樣地要有代表性。針葉樹播種苗為0.1~0.5m2或1~2m長播種行為一個樣地。調查時按對角線或棋盤式抽樣法,抽取300株以上。闊葉苗木每個樣方的苗木應在100株以上。調查時按對角線或棋盤式抽樣法,抽取100株以上。
4.3木材加工廠林業有害生物的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法或機械抽樣法抽取樣品進行調查。抽樣比例為貨物總量的0.5%~5.0%。如發現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應全部調查。
5內業整理以鄉鎮、林場為單位匯總統計普查數據并上報縣級森防站,最后縣森防站匯總統計全縣普查數據。對此次普查產生的工作方案,踏查路線圖、調查表、標本、影像資料等及時歸檔管理。
作者:王曉春 單位:彰武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