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林業局林業基層人員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章通過實地調查與調查問卷相結合的方法,分析阿龍山林業局林業基層人員中技術人員占比、男女職工比、職工年齡比、職工學歷比等數據,得出阿龍山林業局林業人才總量極度不足且結構嚴重不合理,林業基層單位林業專業技術人才尤為緊缺的現狀。提出了與林科院校合作,加強培訓,促進繼續教育,并且創造工作生活條件,建立人才引入機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建議。
關鍵詞:阿龍山林業局;林業基層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就重點講到生態環境保護問題,要求廣大林業工作者,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在當前形勢下,我國林業生態建設正處于轉制升級、提質增效的新階段,增強生態系統功能,提升依法治林水平,推進林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階段,迫切需要大力加強林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但由于林業行業長周期性、環境艱苦、收入偏低等特點,始終處于行業類別的下游和底端,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明顯不足。特別是基層林業單位,具有扎實的林學基礎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緊缺,使得林業新思想新理念新科技的推廣應用力度和程度受到了極大限制。為研究基層林業單位人員結構狀況,提高林業人才隊伍建設能力,對阿龍山林業局人員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提出基層林業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建議。內蒙古阿龍山林業局地處大興安嶺西坡北部,行政隸屬于呼倫貝爾市根河市和額爾古納市管轄,林業經營上隸屬于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1°12′16″~122°44′03″,北緯51°34′03″~52°05′10″,東西長123km,南北寬55km。北與滿歸林業局毗鄰,東以大興安嶺主脈與黑龍江省為界,南與金河林業局接壤,西與莫爾道嘎林業局相連[1~2]。阿龍山林業局是典型的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相對較低,僅為16.6℃。阿龍山林業局經營面積為357427hm2,森林覆蓋率高達97.2%。興安落葉松林是阿龍山林業局重要的林型,樟子松、興安落葉松、山楊、白梢、黑梢、榆樹和柳樹為常見樹種[3]。
1調查方法
文章通過文獻查閱,問卷星線上調查,實地訪問等方法,分析阿龍山林業局林業基層人員情況,較為深入分析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現狀及發展瓶頸,提出新形勢下加強林業專業技術人才對策提供了有力依據。調查問卷的設計是根據體面勞動以及工作質量的維度和標準,結合林業從業人員的特征,選出相關的25道題目。調查問卷主要結構包括個人信息,如性別、年齡、籍貫等,及就業特征信息,包括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專業對口情況等題目。課題組分別對阿龍山林業局下屬6個林場進行實地調研,對當地林業企業職工進行問卷調查,并結合對企業管理人員的訪談以及當地林業部門的配合,取得了有關林業企業職工就業質量的大量數據和資料[4]。本次關于就業質量的調研,共收回300份有效問卷。
2國有林區林業基層人員狀況分析
2.1阿龍山林業局基層技術人員情況
在阿龍山林業局技術人員情況見表1。技術人員所占比例最高的為塔朗空林場占比18.45%,最低的先鋒林場技術人員占比為7.52%,塔朗空林場技術人員是先鋒林場的2.45倍。阿龍山林業局基層技術人員平均占比11.92%。技術人員數量嚴重偏低,技術人員所占比例最高的塔朗空林場技術人員占比還不到20%,遠難以滿足目前林業生產對林業技能人才的需求,造成工作上產生諸多問題。
2.2阿龍山林業局基層職工男女性比情況
阿龍山林業局基層職工男女性比情況,見圖1。阿龍山林業局6大林場男職工人數均遠遠超過女職工人數,其中阿龍山天然林資源管護林場男女性比最大,男性職工人數是女性職工的26.6倍;阿北天然林資源管護林場男女性比最小,男性職工人數是女性職工的3.39倍;阿龍山林業局職工男女總性比為26.6∶1。這主要由林業的生產特點所決定的。基層林業工作者的生活環境遠離城市,遠離人群,常年工作在森林深處,生活條件艱苦,體力消耗巨大,有時甚至有生命危險,男職工更能勝任。
2.3阿龍山林業局基層職工年齡結構情況
經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50周歲以上職工所占比例是29.09%,41至50周歲所占比例為57.69%,31至40周歲所占比例是11.54%,30周歲以下職工所占比例為1.68%。從圖2中可以看出,阿龍山林業局基層職工年齡結構偏大,主要以中老年為主,41~50周歲以上職工占比86.78%。年齡老化嚴重,隊伍補給能力較差,30周歲以下青年職工數量非常少,難以滿足工作需求,年齡結構不能滿足正態分布,比例嚴重失調。
2.4阿龍山林業局基層職工學歷結構情況
在阿龍山林業局下設6個林場的人員學歷結構分析中,如表2所示??梢钥闯?,大學本科、???、技工學校、中專、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其他人員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31%、12.23%、6.02%、4.44%、6.31%、64.10%、0.59%,初中學歷占從業人員的6成,本科、??乒舱伎傮w從業人員學歷的18.54%,不到總體的20%。說明阿龍山林業局基層林場職工學歷結構偏低,知識結構較低,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較差。不能滿足新型林業生產發展的客觀需要,人力資源水平整體呈現知識結構低、業務能力不達標的現狀。
3林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林業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
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的總量、相對比例、學歷結構等指標都是評價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關鍵要素。在本次調查中,阿龍山林業局6個林場的林業專業技術人才數量偏少,平均比例為11.93%。職工年齡普遍集中在41~50歲之間,年齡大者偏多,青年人的數量偏少。大學本科與專科人員只占職工人數的18.54%,極端偏少,無林科專業畢業生和高學歷專業人才。由于大興安嶺林區地處偏遠,工作場所更在深山老林,加上待遇偏低,年輕人的擇業觀巨變等現實情況,高端人才更加奇缺。目前,林業生產中的濕地保護技術、跡地植被恢復技術、森林資源監測管理、林權制度改革、林業數據信息化處理、先進森林防治防火技術、森林旅游開發和林業經濟等專業人才更是嚴重緊缺。
3.2林業基層單位林業專業技術人才尤為緊缺
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林業前沿技術更替也是變化快速,各種新的儀器、工具、方法要在實踐中得到應用,都必須通過基層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的長年累月的艱苦工作。但大興安嶺地區氣候惡劣、林場交通不便、生活和工作條件極為艱苦,工資待遇與其他行業、地區差距太大,很難吸收到具有一定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職工中有近65%的人員都是普通初中畢業生,沒有經過專門的林業專業培訓,這就導致林業從業人員很難從根本上理解林業的行業特點和工作規律,無法從生態文明建設和新時期精準林業建設層面去認識和把握國家政策,運用林學基礎理論去解決林業生產中的現實問題,很難有效提升林業建設的質量和效益,難以創新林業的生產和發展方式,更難以發揮林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和價值[5~7]。
4林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不斷催生出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進而帶動進一步技術變革,從而重塑世界格局,所以,在新革命背景下誰贏得人才,誰就擁有一定主動權。
4.1與林科院校合作,加強培訓,促進繼續教育
首先,林科院校是培養林業專門人才的基地,不但可以傳授系統的林學知識,而且是對新科技、新知識和新事物最敏銳、傳播最快的地方,可以考慮選派30歲左右、高中或中專技校畢業、接受能力強的職工通過單獨招生形式取得大學??茖W籍,通過校企合作,根據生產情況采用彈性學習時間的方式進入林科學院學習,經過3a的時間,取得??茖W歷,培養出專門的人才。各林業局在學習時間、學費、書費等方面予以支持。2016年9月起,呼倫貝爾市林業局下屬的烏奴耳、南木、柴河林業局已經選派137人進入扎蘭屯職業學院林業工程系林業技術專業學習。其次,緊密結合單位的具體崗位需求,選派專門人員參加高新技術培訓班,如“無人機生態監測技術、圖像處理與GIS數據分析應用實踐”,“植被參數光學遙感反演建模與實戰應用”,“ArcGIS在森林資源管理的實踐技術應用”等培訓班,把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理念有效推進到生產一線,將培訓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來抓,要將人才培訓培養和人才使用有機結合,讓人才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最后,想方設法讓培訓效果落地,實現“崗得其人、人適其崗”的匹配效果,讓專業技術人才學有用武之地,讓終生學習制度、終身教育理念有效貫穿于人才工作始終。
4.2建立人才引入機制
現階段,發達國家競爭焦點是人才,各國出臺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法規,加強人才集聚和積累,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加以借鑒。如美國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是以獎學金吸引國外留學生,而留美學生獎學金的44%是由民間機構資助的。在現有資金來源渠道的基礎上,積極爭取世行貸款、林業企業合作出資等方式爭取各方面的資金支持,成立“國家林業雙高人才專項基金”[7]。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人才“訂單式”培養機制,為自己培養人才。
5建設和改善人才評價體系
現在,各單位的人才選聘制度日臻成熟,市場化、職業化使林區基層專業化人才素質更高。科學合理和公平公正的人才晉升機制、工作獎懲制度,規范靈活的管理制度等都是激勵專業技術人才事業心、工作積極性的重要抓手,用好用活人才的關鍵。更要健全人才評價機制,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重在體現能力、業績、產出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對在林業發展重點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予以表彰獎勵。6創造工作生活條件營造和諧向上的工作氛圍、舉行地方特色文化活動、創造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使專業技術人才的創新創造潛力能不斷迸發,不斷為單位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動能。同時,幫助林業工作者們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解決諸如住房、上下班交通、孩子入學等問題[6],通過不斷改善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和成長成才的發展條件等方式吸引人才,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不斷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代寶成.內蒙古阿龍山林業局野生漿果資源分布及開發經營建議[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5,38(5):58-86.
[2]孫桂華.內蒙古阿龍山林業局植被調查初報[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0,33(1):63-128.
[3]郭穎濤,大興安嶺北部林區主要樹種生物量和碳儲量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5.
[4]王剛,陳建成,張玉靜.林業從業人員就業質量的實證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5,102(3):46-49.
[5]王蒙蒙,胥佳慧.國外人才政策對雄安新區優化多層次人才戰略的啟示[J].河北企業,2018(12):180-181.
[6]劉昌勇,玉寶,等.林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分析[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3):52-58.
[7]李淑艷,于波,等.新時期國家林業雙高人才儲備戰略研究[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2):48-52.
作者:王玲 蘇柳 孫寶友 單位:扎蘭屯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