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生態建設和林下經濟協調發展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近些年,甘肅林業生態建設已經初步取得成效,基本適應了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在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動作用下,林業經濟逐漸呈現出了向林下經濟發展的趨勢,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對此,本文主要結合林下經濟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意義,對促進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協調發展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林業生態建設;林下經濟;協調發展
自我國提出生態環保理念后,甘肅省越來越重視林業生態建設,通過落實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快了林下經濟發展方式,為地方經濟發展、林業生態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這一背景下林業生態建設逐漸與林下經濟呈現出了協調發展的趨勢。
一、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概述
(一)林業生態建設
林業生態建設表示在生態理論下實現對林業的科學種植、科學管理,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相應的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建設對生態保護有很好的效果,以地方為主導的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還可以幫助農民實現增收,對提高地方經濟水平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一般情況下,林業生態建設都是由地方政府領導,通過資助、扶持等方式開展工作,尤其是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為了進一步提升植被覆蓋率,改善地區生態和居住環境,近年來,這些地區高度重視林業生態建設的開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進行了改善,還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將林業的經濟效益發揮出來,從而實現經濟、生態的雙贏和可持續發展。
(二)林下經濟
林下經濟的發展是建立在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出了林業生態建設所創造的經濟效益。通常情況下,在林業生態建設達到一定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可以實現經濟效益提升。比如在經相關專家評估預測后,認為某地區非常適合桃子、蘋果種植,所以開始大量重視桃樹、蘋果樹并培育新的水果品種,這種大面積種植果樹的方式對生態環境有極大地改善、保護效果,而在水果成熟以后當地的農民又可以通過出售水果的方式獲取收益,即林下經濟的實現[1]。為持續推動林下經濟發展,近年來,甘肅進一步深化農村林業改革,大力發展以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森林景觀利用和林產品采集加工等為主的林下經濟,將林下經濟發展和新型主體培育、林權抵押貸款等工作有機結合,推進農村林業規模高效經營。此外,甘肅將繼續開展林下經濟示范創建,著力培育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和示范點,通過抓點示范,典型帶動,引導林下經濟規模、高效發展,并鼓勵創業基礎好、能力強的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人員充分挖掘集體林地林木資源潛力,投資發展林下經濟,促進就業增收和民生林業建設。各級林業部門還將深入探索林下經濟與其他林業建設項目的有效結合方式,多渠道、多途徑增加林下經濟投入??偟膩砜?,林下經濟的實現不只囊括了單一的果樹種植,主要是人們可以結合地方自然環境將林業、農業、畜牧業等眾多項目有效結合起來,在充分發揮林業生態建設效果的同時,還可以有效增加農民的收入,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巨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為甘肅林業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林下經濟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意義分析
(一)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
森林對氣候調節有很好的效果,是生物的天然棲息地。加強對地區林業生態建設,實際上就是增加地方的樹木數量,通過提高植被覆蓋率的方式人工創造森林。在大力推動林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還可以帶動部分項目建設,比如種植業、養殖業等,也可以建設相應的生態工程,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加森林面積,還可以加強對森林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對森林生態系統起到了一定的完善效果。
(二)增加農民收入
近年來,甘肅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引導龍頭企業、專合組織及農民拓展林地空間,向支柱和優勢特色產業聚集,建成優勢突出、特色明顯的生態種養示范基地,從而帶動農民通過發展現代特色種養產業實現就業增收,全面小康。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支持其參與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木質原料林、特色經濟林、林下特色產業等。通過產業帶動、重點培育、規劃建設等方式,將生態建設與林下產業相結合,培育發展林下經濟新興業態。依托生態資源優勢,通過實施適度規模經營,實現以短養長、長短結合,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積極引導新型經營組織創建生態品牌,取得突破,綠色生態品牌的創建夯實了林下特色產業發展基礎,為綠色生態經濟持續助力農民脫貧增收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林下經濟依托地方生態環境而發展,當地農民將成為林下經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農民可以通過種植樹木、養殖畜禽的方式獲取更高的利潤,尤其是對經濟發展較落后的地區來說,林下經濟是提高農民收益的有效方法。在林業經濟發展逐漸具備一定規模以后,林下經濟將逐漸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法寶。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對農民的創造性進行調動,可以幫助農民樹立良好的發展觀念,在促進農民增收目標實現的時候,還能夠保護地方林農生態環境,所以合理對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協調就顯得十分重要。
(三)帶動綠色產業發展
林下經濟是在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一種經濟,農民則需要依靠林業生態尋求發展,二者之間存在相互協調的關系。在林業生態建設中,會出現大量綠色農產品,對地方經濟會起到較強的促進作用,同時還可以緩解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污染問題,進一步強化了對地方的管理?;诹謽I生態建設的地方經濟發展,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將越來越強烈[2]。
三、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協調發展的途徑探索
(一)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
想要實現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協調發展的目標,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林下經濟的科學化管理,在確保林業附加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有序推動地方林業行業穩定發展。比如為了加強對樹木品種的創新與推廣力度,地方可以成立一個育苗育種的實驗基地,通過實驗研究的方式不斷推出新的樹木品種。隨后在相關部門的帶領下,加強對新樹木品種的推廣、宣傳力度,吸引農民積極參與到產業化發展中。想要進一步推動林業產業化發展,除了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外,地方還應當引進更多先進的生產技術,通過財政投入的方式引進先進科技,進一步推動地方林業發展。在林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還可以逐步導入市場競爭,通過這種方式打造良好的林業產品品牌與林業生態鏈,進而促進我國林下經濟逐漸與國際化水平接軌。需要注意的是,林下經濟還應當加強與第三產業的協調力度,重點在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上推動林下經濟發展,通過這種方式為地方創造巨大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二)加強科技投入
在我國林下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加強科學創新,不斷引入先進的理念與技術,充分借鑒國際成果經驗,從林業技術、成果、設備等多角度入手,為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比如在科技創新和引進科技過程中,可以根據地方林下經濟發展需求,從病蟲害防治技術、植樹造林技術等方面入手,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還可以加強對植物灌溉技術的引進力度,充分發揮出先進科技對林下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3]。另一方面針對林下經濟科技創新與引進,還需要建立一個規范化操作體系,通過規范技術操作、加強技術推廣等方式,充分將科技對林下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發揮出來,切實提高科技林業的覆蓋廣度。在不斷引進先進科技和進行科技研發后,地方政府還需要加強對林業人才、科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力度,通過加強人力投入的方式,為地方林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加強林業人才管理
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協調發展目標的實現,必須將人才放在發展的首位,結合地方林業發展特征建立配套的人力資源管理與林業資源管理機制。一方面地方林業部門必須具備正確的人才管理理念,加大對林業人才的篩選力度,不斷提高行業準入,保證可以吸收更多高質量的林業人才[4]。另一方面,應當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力度,結合林業相關知識加強技能、知識培訓,保證每一位林業人才都能緊跟時代步伐,同時以人才培養為切入點,進一步為促進林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最后還應當在現有基礎上對我國林業體制進行創新,充分實現體制創新與實踐、理論的有效結合,并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對林業改革進行規范,充分協調好林下經濟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的矛盾,通過這種方式切實提升林下經濟的發展速度。
綜上所述,實現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的協調發展,不僅可以實現農民增收目標,還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林業產業發展,對保護林業生態環境、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地方政府還應當加強對林業生態建設與林下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做好林下經濟的發展規劃加強先進科技的投入與引進力度,并加強對林業人才的管理,通過這種方式切實推動我國林下經濟與林業生態建設協調發展。
作者:曹學海 單位:甘肅省舟曲縣九二三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