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綠色農業發展及金融服務情況調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綠色農業是小康社會食品安全的質量取向、更是生態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確立了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主線,以綠色農業為導向,建立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但是發展綠色農業并非一蹴而就,涉及觀念轉變、市場定位、收益保障等諸多問題,以北安市綠色農業發展及金融服務情況為例,需要政策扶持、農技保障和金融信貸多方并舉的支持。
【關鍵詞】北安市;綠色農業;金融服務
綠色農業是小康社會民食的質量取向、更是農業生產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北安市是全省現代農業整縣推進試點單位,是國家區域性大豆良種繁育和綠色食品大豆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綠色農業生產在我市正逐步擴大有序推進。然而,綠色農業這一由“量”向“質”的轉變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政策扶持、農技保障、金融支持等諸多環節。對此人行北安市支行,對北安市綠色農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進行調研。
一、綠色農業基本情況
2019年,北安市農業生產播種面積338萬畝,其中:大豆播種217萬畝、玉米播種90萬畝、水稻播種12萬畝、小麥播種10萬畝、雜糧播種6萬畝、果蔬播種3萬畝;耕地輪作25萬畝。今年,北安市在積極引導無公害種植的基礎上,著力推進綠色農業發展。2019年備春耕統計,無公害農業種植面積11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34%。綠色農業種植及生產已經在兩個鄉、七個村進行試點(推廣),共依托41個農業合作社、227個種糧大戶及287家農戶,落實綠色農作物種植面積38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1%,其中:綠色大豆種植面積19萬畝,綠色水稻種植面積6萬畝,綠色玉米種植面積11萬畝,綠色小麥種植面積1萬畝,綠色蔬菜和中草藥1萬畝;落實大米、面粉、蔬菜等10余品種綠色產品認證。
二、發展綠色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農業生產快速發展的條件下,化肥、農藥已經成為糧食穩產增收的主要因素,然而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帶來的則是土壤板結、有機物質降低、影響生態環境、危害食品安全。雖然發展綠色農業已經形成共識,但是推進綠色農業發展仍然存在許多亟待的問題。一是發展綠色農業認識不足。在減少或杜絕使用化肥農藥的情況下,糧食產量、農民收益能否得到保證,是困擾農業經營者的主要問題。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6年聚焦“三農”,農業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方式全面普及,糧食豐收、儲備充足。然而,化肥農藥連續使用生態環境、土壤結構、食品安全受到影響。在決勝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刻,黨中央提出轉變生產觀念、提高農業科技、推進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著力發展綠色農業。這一重大決定不僅惠及到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和身心健康,更關系到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二是推廣綠色農業缺乏信心。發展綠色農業絕不是沿襲落后傳統的農耕方式,而是基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的生產方式,逐步減少糧食生產過程中對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依賴。目前,我市綠色種植示范區,大豆和玉米已采用農科院推廣的110厘米大壟栽培技術,其品種選用早熟、抗低溫的德美1號、華美2號和綏粳18、龍粳47等適合我市土壤結構的優良種籽,并實施全流程科學耕作技術,為穩定糧食產量、生產綠色糧品提供科學的基礎保障。三是對產量收益、市場銷售、政策扶持存在思想顧慮。顧慮一產量減少影響收益。缺少化肥農藥的催化,糧食產量必然減少,但并不意味收益降低,如市場銷售的成品綠色大豆每公斤10.00元,而普通(施化肥和農藥)的大豆每公斤5.00元,綠色大豆收益率高出普通大事100%,扣除產量降低、田間成本增加實際收益高出普通大豆的17%。顧慮二規模生產與銷售存在較大難度。市場調查,綠色產品較少,其銷量也少于其它產品,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認知與購買沒有形成正比,普遍使用和規模生產仍處在觀望之中,規模生產與經營缺乏必要保障。顧慮三補貼機制尚未形成。北安市在推廣綠色農業中,實施了“一年試點、兩年推廣、三年鋪開”的工作總體要求,制定了《北安市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規劃(2018—2020年)》和《北安市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整鄉(村)推進試點工作方案》,雖然發展綠色農業的規劃措施方案均已制定,試點鄉(村)也已全面鋪開,但是適應綠色農業的糧種補貼機制還未制定。對于剛剛起步的綠色農業投入大、產出少、市場銷售不確定,現有常規補貼政策不能起到有效的保護和調動作用。顧慮四缺少綠色農產品認證。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綠色農產品中,只是簡單的冠以綠色商標及產地,缺少具有說服力和法律依據的三方認證,市場銷售存在阻力。
三、綠色金融信貸機制還處于空白狀態
截至2019年3月末,北安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46億元,其中:涉農貸款投放15億元,同比提高11%,但是綠色農業貸款及綠色信貸品種均處于空白狀態。自2018年推廣綠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以來,人民銀行多次下發關于開展綠色農業金融信貸支持指導意見,各家金融機構相繼開展了綠色農業信貸培訓業務,在培訓中對推廣綠色農業都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對開發綠色信貸品種也提出各自的建議和主張,但是觸及到風險防控和自身安全方面,各機構不約而同的提高了信貸門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綠色融資渠道的發展。一是農業生產中的信用體系建設尚未形成;二是綠色農業參加農業保險率較低;三是金融機構貸款權限上收,仍然是貸款難的主要問題;四是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品種只是停留在討論和意向中,金融機構對綠色農業發展的信貸支持沒有實質性步伐。
四、推進綠色農業發展相關建議
一是落實綠色農業扶持政策。2019年是我市綠色農業從試點向推廣轉型期,為此各級政府要緊緊抓住國家農業補貼“精準性”策略,結合屬地綠色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扶持、財政補貼和優惠稅收等政策,著力推進陽光綠色農業保險、加快土地確權工作,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二是提高綠色農業科技水平。按照國家“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加大綠色農業的科技開發力度,抓住綠色農業特點,注重改良土壤、優選良種、實施無害化耕作、強化科學田間管理,提高綠色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三是建立綠色農業認證體系建設。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多數沒有經過認證、沒有標注正確的認證標識,消費者很難確認。對此,應加快生產、加工和銷售為核心的綠色農業認證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對綠色農業產地、品種、質量進行全程認證,為消費者提供翔實的綠色質量說明,贏得市場認可。四是做好綠色農業的宣傳及市場推介活動。積極做好綠色農業廣義的宣傳工作,引導經營者充分認識綠色農業不是傳統農業的回歸,也不是對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自然農業的否定,而是基于先進的科學技術,取之所長、定向健康的新型農業生產方式。近年來在哈爾濱農博會、北京農博會、上海農博會都展現了我市綠色農產品,政府推介取得了廣泛認可。五是完善金融信貸品種為綠色農業提供有力的金融信貸支持。發展綠色農業離不開金融信貸支持,對此各金融機構要在涉農信貸的基礎上廣開思路,圍繞“產品認證、綠色農業訂單、綠色農業保險、財政擔保”等機制制定信貸品種,形成多渠道、多元化,適合綠色農業生產發展的金融信貸服務體系,減少審貸流程、降低利率標準,爭取信貸審批權限、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綠色農業發展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作者:蘇文紅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北安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