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山區農業綠色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五個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咸寧幕阜山片區始終堅持走綠色農業發展道路,積極打造綠色產業經濟帶,但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實踐體系和整體實施思路。因此,本文基于創新驅動和鄉村振興戰略,分析咸寧幕阜山片區綠色農業發展的成效和制約因素,提出咸寧幕阜山片區的綠色農業發展要基于自身的綠色資源稟賦,發揮地方比較優勢,在綠色農業的主體培育、金融服務、科技發展等方面進行制度完善和創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關鍵詞:幕阜山片區;綠色發展;對策
引言
農業的供給側改革是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舉措。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農產品的安全性和生態性,因此農業的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推動農業的綠色發展。農業的綠色發展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推行健康中國戰略,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特別是對于欠發達地區,要實現農業生產端和服務端的轉型,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就必須推動農業的綠色發展。咸寧幕阜山片區位于鄂東南,含通山、崇陽、通城三縣,屬湖北省特困連片地區,是欠發達山區。幕阜山片區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森林覆蓋率上都達到了66%以上,同時氣候、水分和陽光都適合農業的綠色發展。
1咸寧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咸寧也在著力建設幕阜山綠色產業經濟帶,重點改造交通基礎設施,搭建綠色平臺,為各個產業的綠色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和政策性支持。同時,咸寧幕阜山區也在緊跟農業的供給側改革,積極進行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加強農業服務的質量,不斷培育農業新動能,提高農產品的生態性、綠色性和健康性。但是從咸寧幕阜山片區的農業發展看,不管是在產業結構中的地位,還是自身的產值,都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1.1幕阜山片區產業結構發展現狀
2017年,咸寧幕阜山片區三縣合計GDP為352.11億元,增長速度只達到7.86%,雖然高于全國平均增速,但是在這種低基數的基礎上,絕對值的增長是緩慢的。從產業結構上看,幕阜山片區的二、三產業增加值占比80%,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一半以上,第一產業的占比較低,一、二、三產業間的協同較弱,產業鏈條較短。也就是說在供給側,第一產業的轉化能力比較差,主要集中在一些原材料和簡單加工的產品,農業附加值低;而第二產業與第一產業銜接性差,工業產品主要是分兵作戰,集聚協調能力不足;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金融、旅游業。咸寧幕阜山片區產業結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優化,農業經濟絕對值有所發展,但是增幅不大,表明咸寧幕阜山片區農業發展現代化程度不高,產業高附加值低,歷年來都呈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1.2幕阜山片區農業發展現狀
2017年,咸寧幕阜山片區農業總產值為118.24億元,相較去年增長速度較慢,只有5%左右。農林牧漁等產值崇陽縣都是同比下降的,通城和通山的林業增長明顯,其他也是處于停滯狀態。整體而言,咸寧幕阜山片區農林牧漁業發展不佳且增速較慢,并沒有充分發揮崇陽縣的優質土地優勢、通城縣的水域優勢和通山縣的林業資源優勢。利用區域優勢稟賦對經濟發展促進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助推產生能力較小。而且,幕阜山片區的主要綠色農產品為油茶、竹筍等,但不管是蔬菜、水果還是藥材,與咸寧市其他縣相比(如表1),均處于較低水平,且差距較大,完全沒有任何要素稟賦優勢。2017年,咸寧幕阜山片區的林業發展較為顯著。在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下,幕阜山片區當年造林面積達到20余萬畝,年末實現林地面積400多萬畝,全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如表2)。年末茶葉面積、園林水果、水果產量等綠色林業產品均有所上漲,幕阜山綠色林業發展越來越好,這得益于美麗鄉村建設的推動,但是從林業的附加值看,沒有相關配套產業的延伸。從表2可知,幕阜山片區的綠色林業相關產品發展較好,且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其各類林業相關產品與咸寧市其他縣相比,均處于較高水平,有一定的優勢,這也是山區縣特有的優勢資源稟賦。
2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問題分析
2.1農業綠色發展人才資源短缺
目前,咸寧幕阜山片區中小學學校數量和學生數量較多,九年義務教育完成效果較好。但是高等教育學校和專任教師人才較少。可見雖然幕阜山片區在抓基礎教育發展中表現較好較完善,但是能提供創新的高等人才產出較少,農業綠色發展人才資源供給不足。并且具有兩大人才問題:一是缺乏理念先進、農業管理水平較高的專業人才;二是缺乏掌握某項農業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綜合型、復合型的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人才就更少。農業產業人才的稀缺無法滿足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的需要;三是幕阜山片區的農民職業培訓學校非常稀缺,對存量農民的素質提升政策強度不大;四是片區內農業經營主體的缺失,導致農民只能外出務工,農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明顯。
2.2農業綠色發展創新能力不強
農業要綠色發展,必須具備新理念,應用新技術,但是幕阜山片區的創新動能明顯不足。從全市范圍看,有R&D活動的企業數為130個,有研發機構的企業數有38個,科技主體偏少。全市能夠提供科技創新的高等教育人才較少,只有1所本科院校。科技產出較少,新技術應用也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綜合而言目前咸寧幕阜山片區科技創新不足,面對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創新能力需求是遠遠不足的。同時在農業生產和農業商業模式的變革中,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撐,很難防控各種風險的發生。
2.3農業綠色發展資金供給不足
2017年,咸寧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489.52億元,但與之相對應的是,幕阜山片區金融機構年末各項貸款余額僅有23.05億元。面對豐富的存款余額,要么就是貸款需求少,要么就是貸款難。也由此可見,目前幕阜山片區金融機構的融資能力及貸款能力均較弱,很難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而且從投資效率看,與城市相比,農村的投資回報率和風險偏大,而且投資回收年限較長,又受到天氣地質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因此社會資本的參與度不高,更需要政府做前期的投資和改造,比如基礎設施和交通的建設,而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業的綠色發展會迎來新的契機,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資金缺口。
2.4產業協同程度不高
咸寧幕阜山片區有著良好的綠色農業發展的生態環境,但綠色農業的高附加值,不僅僅是先天的條件所決定,更需要要通過二三產業去體現。但是目前而言,咸寧幕阜山片區能產生綠色生態的農產品,但是面對著渠道和需求,還有賣不出價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過多的產出粗加工產品,農業現代化水平低,在深加工環節與第二產業銜接不緊密,在銷售渠道環節與第三產業融合不到位,造成產品既無附加值,又提高了交易成本,導致出現農業發展存在“賣不出去”與“買不到”局面。因此綠色農業發展必須與二三產業高度融合,通過種植生產銷售等產業鏈的打通,來提升綠色產品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對策研究
3.1深化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經營體制改革
要促進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首當其沖的是積極深化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經營體制改革。第一,加快咸寧幕阜山片區的三權分置改革,對經營權進行有效流轉。在市縣級建立農村土地的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對所有山地農地林地進行確權后備案,所有經營權交易均在交易中心完成,提供權證服務,并進行公示,賦予法律效用,讓交易人對產權交易有憑證,有信心,經營權的法律保護會讓投資者和社會資本的信心得到大大增強。第二,保護農村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社會資本的下鄉經營,往往涉及到大面積的土地改造和人員就業的問題,這就會直接與村集體和村民產生利益關系,咸寧幕阜山片區須出臺相關條款保護農村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鼓勵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制等多種經營模式,在政策和資本上予以傾斜,增強經營主體的活力和動力。
3.2創新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人才培育機制
人才是發展的主力軍,要引進、留住人才,需要創新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人才培育機制。第一,人才引進政策。農村最缺的是人才,與城市相比,農村對于青年人才很難有吸引力,而且還面臨著大量的人才流出現象。咸寧幕阜山片區在人才引進政策上需加大力度。首先,必須制定系統的農業人才引進激勵措施,對于政府工作人員要多引進農業技術、經濟和管理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財政扶持家鄉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對社會投資者在土地流轉和劃撥上做好周到服務,并進行財政補貼。第二,建設農民培訓學校。農業的綠色發展需要人才的示范和引導,也需要一支龐大的新型農民隊伍去支持產業的發展。各縣鄉鎮應根據自身的農業產品和比較優勢,建設各具特色的農民培訓學校,開展現代綠色農業的技術培訓,注入新的綠色發展理念和農業發展新模式,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3.3建立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的資金保障體系
農業資金供給是綠色農業發展的基礎,盤活資金,使其成為綠色農業健康發展的助力。第一,給綠色農業加保險。農業生產和發展因受到一些不可抗力的風險,帶來收益上的不確定性,因此,在欠發達地區發展農業保險業務很有必要,既能對沖農業經營的風險,又能增強資本投入的信心。通過引導保險公司的進入,推出優勢特色綠色農業的保險普惠產品,融合政府扶貧資金和農業財政資金等,建立幕阜山片區的特色保險機制,支持綠色農業和龍頭企業發展,激發農業綠色生產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應,促進咸寧幕阜山片區綠色農業的健康發展。第二,創新農業金融產品。要發展綠色農業,需要人才的引進,農民隊伍素質的提高,新技術的采用,而這些都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但同時,農業生產的土地和房屋經常獲不到抵押貸款,農業生產所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普遍和明顯。因此,需要政府提供保證金,與銀行合作,創新金融產品,以保證金為杠桿,擴大對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額,并以財政資金的形式進行貼息;為降低農業經營主體的道德風險,必須建立農業征信體系,有效區分經營主體的信用程度,并采用聯保等方式降低融資風險。第三,做大綠色農業規模。任何產業和行業都需要集聚才能發展,綠色農業也不例外。要做大綠色農業的產業規模,必須借助于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的力量,通過大項目、大產業獲得政策性銀行的支持,成立綠色發展基金,逐步發展綠色農業的產業鏈條,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良性循環。
3.4構建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創新涵養機制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幕阜山片區農業綠色發展必然離不開創新。不僅是科學技術上的創新,也是商業模式、運營方式的創新。第一,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幕阜山片區在技術和理念上相對較為落后,需要引進來和走出去。引進來就是引入綠色農業相關的科研機構,高校院所來進行合作。對于當地政府和經營主體而言,缺的是技術和前期的試驗摸索成本;對于科研院所而言,缺的是實踐基地和養護人員。這種產學研合作是天然的互補,當地政府和企業提供農業生產的基地和基礎設施,科研院所和高校提供技術支持和知識供給。走出去,是把潛力的農業人員送進高校和科研機構去培養,以形成高素質、多層次的農業人力資源。政府在此扮演中介的角色,提供交流的機會,也要提供研發上的資助。第二,推進經營模式創新。因為農村特有的產權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特色,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需要進行合作模式上的創新。從現有的實踐來看,最普遍的創新是“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公司管輸入和輸出端,提供原料和資本,建立銷售和渠道,中間生產端交給合作社和農戶,由合作社來組織農戶進行農業生產,或者農業大戶自己生產,再交給公司銷售。既解決了生產和管理的成本,也解決了市場和資本問題,各取所需,但也同樣面臨著信用上的道德風險,需要政府進行監督和管理。第三,推進制度創新。一是要出臺政策激勵,鼓勵多種合作模式的探索;二是建立綠色農業發展服務體系,為綠色農業企業提供資金融通,研企合作等能落地的服務機構;三是探索鄉村振興與綠色農業發展的融合機制。
3.5加強幕阜山片區產業的互融互通
隨著現代技術和商業模式的發展,任何產業都不是相獨立的,都需要融合和互通,農業發展也需要工業和服務業的助推。第一,發現和建設一批綠色發展項目。咸寧幕阜山片區經濟底子薄,基礎弱,應從龍頭示范引領效應出發,在三個縣著力圍繞地方農產品特色,發現一批,培育一批,從農產品的種植、技術的改良、吸收等,政府全方位的提供服務;同時重點發揚企業家精神,讓企業自主去發現新產品、市場需求大的產品,打造綠色經濟。第二,著力推進綠色新型工業。在農產品的基礎上,引進新的綠色技術等在農產品的深加工上進行應用推廣。咸寧幕阜山片區作為欠發達山區,不要好高騖遠,追求技術的原創的研發的投入,更應該把資金投入到成熟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中。重點扶持培育農業輕工業、推動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升級。第三,推進物流電商的發展。這應在區域上加強與咸寧市沿江縣市區的合作,打造碼頭經濟,直接降低幕阜山片區的物流成本和銷售成本。同時引進一批高質量的電商企業,能顯著提高咸寧幕阜山的農產品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參考文獻:
[1]何雪峰.鄉村治理的制度選擇[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6(2):25-27.
[2]蔣南平,向仁康.中國經濟綠色發展的若干問題[J].當代經濟研究,2013(2):50-54.
[3]唐嘯,胡鞍鋼.綠色發展與“十三五”規劃[J].學習與探索,2016(11):120-125.
[4]徐勇.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鄉村治理創新[J].中國農村經濟,2016(10):23-26.
[5]鄭風田.綠色生產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功的關鍵[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1):84-85.
[6]馮俊華,徐青青.農產品綠色供應鏈管理相關利益者動態博弈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3):299-302.
[7]許泱,潘婷.湖北幕阜山片區脫貧機制研究—基于縣域城鎮化的視角[J].中國商論,2018(10):143-145.
作者:宋雪雪 喻瑜 龔德坤 單位:湖北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