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法治理論研究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文獻學研究表明,我國近年來林業法治理論研究在21世紀后發展較快,但發表文獻多來源于大學。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生態補償、林權改革、森林法修改等方面。從最近五年研究文獻分析看,未來我國林業法學研究將會引入系統法學、發展學等理論,在林業法治效益分析、林業和諧發展、公平發展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關鍵詞:林業;法治;理論;文獻學,綜述
1文獻統計分析
1.1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學方法,在中國知網上,使用主題為(“林業”or“森林”)and(“法治”or“法制”or“法律”)進行檢索,共檢索到1951年至2018年相關研究文獻3486篇,對檢索到的文獻,采用文獻學分析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1.2資源類型分析
3486篇文獻中,主要為期刊論文,共2600篇,占文獻總數75%,其次為學位論文,共668篇,占比為19%,如圖1所示。
1.3時間分析
檢索到的3486篇研究論文,時間跨度為1951年~2018年,其中進入21世紀后,研究文獻數量以較快的速度增長,這與我國林業法治水平與現狀基本一致,特別是在21世紀初的有關生態補償的法學理論研究較為火熱,對后來的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文獻的時間分布,如圖2所示。
1.4研究機構分析
在所檢索到的文獻中,絕大部分作者來自于大學,發表文獻數≥10篇的機構中(如圖3所示),除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發表了56篇、國家林業局發表了54篇之外,其他29個單位均為大學,其中,東北林業大學發表了161篇,北京林業大學發表了117篇。
1.5被引數分析
林業法學理論研究文獻被引數分析表明,被引次數較多的文獻集中在少數幾篇研究文獻上,這表明我國林業法學理論研究共現度不高,研究者之間互動交流少,研究熱度不高,研究水平有待提高,這與我國林學界普遍輕視林業管理類研究、輕視林業軟科學研究有著很大關系。被引次數居前十的研究文獻,如表1所示。
2我國林業法治主要理論研究概述
在森林生態補償法理方面,杜群、張濤等對生態補償關系以及補償的實質、補償的主體與對象、補償的模式以及補償的標準等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為我國實施公益林生態補償提供了理論基礎;徐豐果、周訓芳、溫世揚、高利紅等對林權基礎理論進行了研究,對我國的林權制度改革有著較大的指導意義;蔡守秋、周訓芳、張國慶、程毛根、胡緒轉等從不同角度,對我國森林法的修改提出了建議。
3我國林業法治理論研究展望
從最近五年研究文獻看,以及結合當前林業改革熱點問題和當前我國法學研究熱點,為促進我國林業改革,實現我國林業和諧發展,我國未來的林業法學理論研究,將在以下方面取得較大研究進展:一是系統法學研究成果將會引入林業法學研究,特別是系統法學中的法治效益分析技術與方法將會引入林業法學領域,開展對林業法治效益、林業行政績效進行評估分析;二是林業法學基礎研究引入發展學理論,特別是和諧發展理論,開展對林業企業管理、林業勞動公平以及林業行業減熵化、林業企業減商化等林業法學基礎領域研究;三是從公平發展方面,探討我國森林生態保護、生態物權、產業發展、工程化管理等基本理論與實現途徑。
作者:王學兵 單位:潛山市源潭木竹檢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