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糧食作物農業保險問題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介紹了鳳陽縣現有糧食作物保險運行情況,對糧食作物農業保險成效及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農業;保險;研究
自2008年下半年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以來,安徽省鳳陽縣精心組織,積極落實有關政策,目前已徹底改變了“多年致富,一災變窮”的局面,收到了農業得保障、農民得實惠、農村得發展的可喜成效。
一、鳳陽縣現有糧食作物保險運行情況
(一)政策性農業保險運行情況。1.參保情況。2014年,全縣糧食作物共參保、投保184.71萬畝,其中:小麥97.5萬畝,油菜0.27萬畝,水稻67.2萬畝,玉米14.26萬畝,大豆5.48萬畝。參保農戶150043戶次,收取農戶保費557.9萬元,完成全年種植業保險計劃187.18萬畝的99%。今年前三季度,全縣糧食作物共參保、投保小麥90.4萬畝,油菜0.049萬畝,水稻67.39萬畝,玉米25.07萬畝,大豆5.12萬畝。參保農戶152294戶次,收取農戶保費572.5萬元。2.理賠情況。2011—2015年,全縣累計出險面積為129.57萬畝,理賠總額8204萬元,理賠戶次為51.38萬戶次。其中:小麥出險面積68.48萬畝,理賠金額2856萬元,理賠戶次24.43萬戶次;油菜出險面積0.06萬畝,理賠金額4萬元,理賠戶次0.099萬戶次;水稻出險面積48.95萬畝,理賠金額4508萬元,理賠戶次21.14萬戶次;玉米出險面積6.15萬畝,理賠金額511萬元,理賠戶次2.66萬戶次;大豆出險面積5.39萬畝,理賠金額325萬元,理賠戶次3.05萬戶次。
(二)農業商業保險(或政策性補充保險)運行情況。1.運行模式。(1)開展小麥補充保險。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的保障水平,提高抗災減損能力,2014年,國元農業保險鳳陽支公司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基礎上,開展了小麥補充商業保險業務。(2)開展家庭農場保證保險業務。為滿足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需求,國元農業保險鳳陽支公司創新服務,加強與農業銀行鳳陽支行的合作,推出了家庭農場保證保險貸款業務,專門為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家庭農場發放生產貸款,有效破解了家庭農場缺少擔保物的融資瓶頸。(3)開展天氣指數保險。自2013年起,由國元農業保險鳳陽支公司自主開展天氣指數保險,重點保險對象是水稻種植大戶。每畝水稻的保險金額為300元,費率4%,每畝保費12元,財政不補貼。根據現實天氣指數和約定天氣指數之間的偏差,進行統一標準賠付。(4)為農業生產主體辦理保單質押貸款。自2014年起,對接各家專業銀行,開展了以保單擔保貸款業務試點。2.運行情況。(1)2014年,辦理小麥補充保險22953畝,承保農戶59戶。(2)2015年3月17日,國元農業保險鳳陽支公司與農業銀行鳳陽支行聯合向鳳陽縣殷澗鎮宋集村陳興衛家庭農場成功發放30萬元的“家庭農場保證保險”貸款。(3)2013—2015年,天氣指數保險共投保24戶,參保面積6894畝,收繳保費82728元。(4)2014年,鳳陽縣族光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安徽省興安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和農戶,用保險單作質押,辦理貸款約500萬元。3.理賠情況。2014年,全縣小麥補充保險受災面積3481畝,理賠戶數54戶,理賠金額16.47萬元。其中凱祥科技發展公司受災面積581畝,最高賠付金額為2.41萬元。
二、糧食作物農業保險成效及問題分析
(一)政策性農業保險。1.取得的成效。(1)組織建設逐級完善。在縣、鄉(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縣、鄉、村農險組織健全,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政策性農業保險組織機構建設日臻完善,組織網絡實現了全覆蓋。縣、鄉(鎮)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導小組及其農險辦和理賠辦健全;全縣223個行政村全部成立了“三農保險服務點”,每個村配備了一名協保員,“三農服務站”覆蓋了全縣各鄉鎮和經濟開發區。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的積極性,有效化解了農業保險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農險辦、理賠辦及“三農服務站”工作職責清晰,分工明確,履職到位,成效顯著。(2)保險工作規范有序。一是種植業按規定開設了小麥、水稻、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六個保險品種。二是為貫徹落實安徽省關于鼓勵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自2012年起在全縣開展了育肥豬和大棚蔬菜兩個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2015年擴展到肉羊、肉牛和大棚蔬菜三個特色農產品保險品種。三是始終堅持通過財政“一卡通”,將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資金直接打卡發放到戶,既節約了時間,更有效預防了滯留、擠占、挪用、貪污等現象的發生。四是縣農險領導小組每年就如何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工作印發文件,提出要求,規范理賠行為和程序。強化業務管理,堅定務實作風。通過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培訓和規范管理活動,對照部門工作職責,著力克服履職缺位與越位的問題,規范承保、查勘、定損、理賠等操作環節和手續,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做到職責明晰、承保規范、查勘及時、定損合理、理賠科學,初步形成了縣、鄉(鎮)兩級政府和各相關部門既各負其責,又互相支持,協調推進的良好氛圍。五是規范操作流程,確保信息準確。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和時效性很強的工作,基礎數據和信息的完整準確,材料的及時上報,資料的整理歸檔,是政策性農業保險的一項重要工作。縣、鄉(鎮)、村和農業保險公司按照“工作有計劃、行動有軌跡、材料有簽字、核災有記錄、歸檔有秩序、獎懲有措施”的工作要求,規范操作,加強管理。六是抓好示范推廣,引導自愿參保。為了更好、更快地落實農險計劃,積極動員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自愿參保,為廣大農戶起到帶動和引導作用,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對新型經營主體造成的影響。努力抓好“一個龍頭”和“兩個示范”,充分調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簽單農戶集中投保。抓好國有農場和種養大戶的參保示范帶頭作用,帶動農戶自愿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3)宣傳工作,開展有效。采用多種形式宣傳政策性農業保險,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鳳陽縣農險辦和國元農保公司通過舉辦農業保險培訓班,利用網站、媒體等方式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利用宣傳車、宣傳畫(冊)、標語、短信平臺、民生工程宣傳展板等方式進行宣傳;鄉鎮則利用鎮村會議和發放“致農民群眾的一封信”、“農業保險一點通”、“政策宣傳適用手冊”、“集鬧市場咨詢點”等宣傳方式,對農業保險政策和業務進行點上和面上的廣泛宣傳。(4)創新保險品種,降低風險。通過開展小麥補充保險、擴大特色農業保險品種、推廣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為種糧戶減少了因災損失,降低了農業生產風險,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種糧積極性。2.存在問題。一是村級專項協保人員配備不齊。二是政策性農業保險民生工程基礎信息表內容填列不完整,信息更新不及時。三是在防災減損方面,對于大額賠款沒有實行預付賠款方式及時進行生產救助。四是理賠制度執行不嚴格,賠款支付不及時。五是政策性農業保額金額低于直接物化成本,需要提高。
(二)商業保險成效及問題。1.取得的成效。通過補充保險和擴大特色農業保險品種,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防災減損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的保險水平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存在的問題。由于沒有財政支持,農戶需全額交保費。一方面,增加農業成本;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的風險加大,幾乎沒有盈利空間。
三、對完善糧食作物農業保險政策的建議
(一)對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的建議。建議最高賠付額提高,保費中農戶承擔比例可在20%—30%之間適當調整。
(二)對推廣商業農業保險的政策建議。一是推進天氣指數保險和價格指數保險。目前,糧食價格不穩定,氣候變化異常,對農作物的影響很大。大部分種植大戶愿意參加此類保險。二是建議保單抵押和信用保證保險需要政府出臺風險補償金政策。三是建議增加基層協保員工作經費。
作者:欣聞 單位:安徽省鳳陽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