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機械化發展論文:農機化歷程的缺陷與應對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繆守莉單位:安徽機電工程學校
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要求加快農業機械大中型化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從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而言,實現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從農業生產形態而言,實現封閉型向開放型的轉變;從農村勞動方式而言,實現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從農業生產結果而言,實現單一農業經濟效益向“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轉變;從經營方式而言,實現分散的家庭經營向合作的適度規模經營方式轉變。
改變粗放型經營方式,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農村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農村從總體上已經進入小康水平。但相對于全社會的發展,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還相當滯后,傳統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大部分農村仍然使用傳統的生產資料,生產力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放。特別是家庭粗放型經營方式,不僅產量上不去,而且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達不到市場化的要求。只有改變家庭粗放型經營方式、實行機械化耕作、集約化經營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的整齊劃一,才能提高效益、把握和占領農產品市場,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有效解決現代農業生產社會化與農村勞動力不足的矛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的許多行業得到高速度的發展,特別是二、三產業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從而為社會提供了較多的就業機會。在我國大部分農業區,一方面由于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勞動力價格持續攀升;另一方面由于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農業的比較效益較低,使得大量從事農業生產的、特別是農村青壯年勞力轉移到二、三產業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減輕了農民的生活壓力,但也使我國農業生產的從業人員老齡化和女性化比較突出。在家庭經營仍占大多數的今天,過去家庭購置的小型農機具既讓現有的農業從業人員干不了,也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生產社會化的需要。因此,只有加快農業機械大中型化和農機專業服務隊伍建設,才能有效解決農業生產社會化與農業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投入不足的矛盾。
現代農業要求農業生產經營適度規?;茖W發展觀要求農業生產具有節約性和可持續性。節約型農業主要表現在勞動力的節約,農業用耕地、能源和水的節約,以及種子、化肥、農藥的綜合節約等方面。農業機械化是節約型農業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如果大中型農機具能夠廣泛使用,則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將會大幅度提高,就會大幅度地減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拖拉機、耕整機、節能型農機以及滴灌、微灌、噴灌機械的大量使用,就會實現農業節地、節能和節水;各種精播機械、化肥精施及秸稈還田機械、高效農作物植保機械的推廣使用,也必將減少種子、化肥、農藥的使用,提高利用率,從而推動節約型農業快速發展。
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向農業機械大中型化提出了內在要求
1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將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新主體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農村開始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度。掙脫了當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的束縛,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快速發展,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但是發展到今天,一家一戶的分散的生產關系,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中央提出了在堅持家庭承包基本經營制度長久不變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流轉和集中規模經營步伐。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苯陙恚P陽縣也和全國各地一樣,在加快土地流轉和實施土地規模經營方面進行了有效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雖然土地規模經營仍處在起步發展階段,所占比例較小,但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依托土地流轉進行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的蓬勃發展,預示著今后一個時期,實行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必將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新主體。
2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需要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要求實現土地、勞動力、資金、技術、機械等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促進農業的綜合開發,達到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率、高效益的目的。土地集中連片適度規模經營,不僅要求機械化耕作,而且需要綜合配套和充分利用農業新技術,如機械深耕、深施化肥,機械化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機械精量播種、開溝、機械藥劑除草、免中耕等。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業成本,增加農產品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這些農業新技術的綜合利用,靠過去購置的傳統的小型農機具(手扶拖拉機,小型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是難以實現的,只有采用大中型農機具以至適用于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具有相應科技含量的大中型農業機械才能勝任。
3農村勞動力轉移呼喚農業機械大中型化和農機隊伍專業化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和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鳳陽縣農業用工與二、三產業用工出現了明顯的差距,絕大多數青壯勞力轉移到了二、三產業,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力呈現老齡化、女性化,他們對傳統的小型農機操控不了,對新型大中型農機不會操作,土地耕作只能靠他人幫忙或專業農機戶提供服務。而該縣的專業農機戶往往擁有的農機單一,要么耕種,要么收割,很難提供配套的綜合性服務。即使已經實行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也因資金投入等原因,大中型農機具也難以配套齊全。因此,迫切需要通過政府(農機管理部門)牽頭,各種專業農機手配對組合,成立各種農機具基本齊全的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專業化、社會化農機服務,既能滿足農民農機化服務的需求,又能增加農機戶的收入;既能讓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機具其基本實現滿負荷工作、節約能源、提高利用率,又能避免大中型農機具的重復購置而帶來不必要的浪費。
鳳陽縣農業機械化現狀及發展需求
1鳳陽縣農業機械化現狀鳳陽縣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可以分為3個階段來分析:一是2005年以前剛取消農業稅費,農業生產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時的農業機械擁有量及分類;二是2005年至2009年國家給予農業補貼、購置農機補貼,農民積極性高漲,適度規模經營已見雛形時的農機具擁有量及分類;三是2010年至今,農業生產條件普遍改善,適度規模經營正在興起,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情況下,農機具的擁有量及分類。經調查,3個階段情況如下:
(1)到2005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67.95萬kW。小型拖拉機63565臺(手扶47523臺,小四輪14754臺);大中型拖拉機1288臺;聯合收割機610臺;拖拉機配套農具144819臺。其中:精少量播種機(或復式作業機具)810臺,插秧機3臺,深松機89臺。
(2)到2009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88.45萬kW。小型拖拉機69337臺(手扶60820臺,小四輪13247臺);大中型拖拉機3447臺;聯合收割機1718臺;拖拉機配套農具179787臺。其中:精少量播種機(或復式作業機具)947臺,插秧機269臺,深松機89臺。
(3)到2011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105.55萬kW。小型拖拉機73977臺(手扶47523臺,小四輪13157臺);大中型拖拉機4995臺;聯合收割機2624臺;拖拉機配套農具195965臺。其中:精少量播種機(或復式作業機具)1101臺,插秧機590臺,深松機259臺。
從3個階段的農業機械擁有量及分類可以看出,早在2005年的第一階段,鳳陽縣14.3萬戶農戶,就擁有小型拖拉機63565臺,平均約每2戶就有一臺拖拉機,每臺套農機具的使用率不高,農業機械投入的浪費情況已經出現。
第二階段,由于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持續增加,農村生產條件普遍改善,農民收入普遍提高,大中型拖拉機擁有量較2005年翻一番還多。在農機總動力已飽和的情況下,小型拖拉機擁有量仍然以近10%的速度增長,小型農機重復購置、農機投入浪費現象繼續發生。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業勞動力轉移,解決農業用工的農機增長較快。如旋耕機增長1倍;聯合收割機增長2.8倍;插秧機增加266臺,增長了近90倍。第三階段,小型拖拉機擁有量仍在增加,但增長速度減慢;大中型農機購置增長較快,2a增加1548臺,增長了44%。農業科技的應用和農業勞動力的短缺,促使了一些大中型農機具的增長,如精少量播種機(或復式作業機具)2a增加了154臺;插秧機增加了321臺;深松機增加了170臺。
2鳳陽縣農業機械化發展走向根據鳳陽縣農機擁有量的現狀和對以往農機購置分析情況來看:
(1)小型拖拉機購置仍會增加。對農民來講,需要就是根本理由。作為解決土地邊角問題和大中型農機的補充,無機戶的購機,有機戶的更新,就是小型農機仍會增加的原因。
(2)大中型農機具的購置,將會成為近幾年農村農業固定資產投入的重點。這是因為:一是擁有量與需求量還有較大的差距,發展潛力很大。二是土地流轉形成了眾多的農業經營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正在興起。鳳陽縣目前擁有259個農業專業合作社,經營土地面積3886.93hm2,這些土地經營都需要大中型農機具。三是農業科技的推廣、增產增收的需要。精少量播種、復式作業、深耕深松、秸稈還田等農技推廣應用,沒有大中型農機的參與是難以實現的。
(3)農機戶的聯合、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將會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這是因為:一是大中型農機只有會使用、懂其使用價值的家庭才會購買;二是大中型農機具投入較大,重復購置可能性極小,配套機具繁多,一個家庭全部擁有也不可能,所以,農戶之間的聯合,成立專業的農機合作組織勢在必行。
發展對策
既然農業機械大中型化和建立農機專業隊伍是大勢所趨,那么就應該因勢利導地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和策略,加快農業機械大中型化的進程和農機專業隊伍的建設與完善。
1發展符合現代農業、適銷對路的農機具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過程,就是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隨著生產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規模、工藝水平等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農業機械生產企業要與時俱進地加大科技投入,結合農村農業的新變化,生產出符合農業經濟發展的好產品,提高現代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
1.1加快發展適合適度規模經營的大中型農機具據調查,鳳陽縣農業土地經營格局變化加快,到2011年底,全縣土地流轉面積已達12060hm2,占耕地面積的16.7%,土地流轉還在持續加快。這表明農業經營主體經營面積加大,適度規模經營正在逐步形成和擴大。這些流入土地的經營者,需要的是適合適度規模經營的大中型農機具。
1.2加快發展和供應適合農業科技推廣、革新生產工藝的農機具提高農產品產量、質量,節約種子、化肥,節省勞力和減輕勞動強度的農機具正在廣泛深入地應用于農業生產中,但解決農民“彎腰”問題的機插秧,玉米、油菜、棉花收割機械有待于進一步研發和革新。3.1.3加快發展和供應節能型和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農機具目前秸稈還田的成本太高,農民接受還有困難;節水滴灌設備還未能進入家庭經營農田等,節能型和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農機具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與開發。
2發展互利合作的專業服務組織
鳳陽縣現在擁有總動力為105.55萬kW的農機,但機械化作業與經營服務主要靠“單打獨斗”,不是供需脫節,就是形不成合力;有的機具種類飽和甚至過剩,有的機具卻無法滿足農業季節性生產的需求。全縣目前只有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與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的農機服務相差甚遠。農機管理部門應在組織好季節性農機化生產、加強農機安全生產、抓好農機手培訓等工作的同時,采取政府訂購、定向委托、招投標等方式加緊培育新型農機服務合作組織。
3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刺激和推進農業機械裝備現代化
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民購置農機給予補貼的政策,拉動了農民購機的需求和積極性,大中型農機具進入農家,小型農機具更新換代,使農機裝備有了質的飛躍,但與農機裝備現代化還有相當距離。現在,由于原材料、人工費用、市場等因素,大中型農機具的價格不菲;農民的購買力和經營效益預期等,對新型現代農機裝備能否進入農業生產領域有著直接的影響。為此建議:
(1)繼續保持和加大對購買農機的補貼,特別要加大對生產率提高大、增產增效能力強、可持續發展效果好的農機具的補貼。如插秧機、深耕機、秸稈粉碎機等。
(2)制定以舊換新的優惠鼓勵政策。對購置大中型和新型農機具的,除補貼外,給予小型和老舊農機具以舊換新的優惠。隨著農業勞動力轉移、土地流轉和農機具的更新換代的不斷發展,農村已經出現或今后還將出現大量的過剩的小型或老舊農機具,如果沒有以舊換新政策,這些農機具只能當做廢鋼鐵,浪費和損失可想而知。
結論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物資裝備。沒有農業機械化就不可能有農業的產業化、現代化。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已進入初級階段后期,處于邁向中級階段的關鍵時期,正是小型農機向大中型農機過渡的時期,也是農機服務由個體向組織化轉型的重要時期。迫切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大力扶持,以促進其健康、持續、協調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