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機械現狀分析與發展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發展持續上升,總量增長。2009年底,我市農機總動力達到688萬千瓦,拖拉機27.8萬臺,聯合收割機總量達13253臺。農機化裝備水平在全省領先。2009年全市機耕745萬畝,占耕地面積的99.9%;機收面積755萬畝,機播面積914萬畝,分別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65.3%和79%。全市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1.3個百分點。
2.需求持續旺盛。隨著我市農業產業集中度加快提高、產品結構加快調整,經濟作物、養殖業、林果業、設施農業和初加工機械等各類機械化裝備需求持續上升,對農業機械創新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市農機需求熱點集中在大中型動力機械、玉米收獲機械、技術先進的新型農業機械等。
3.發展機制不斷創新。農機合作社和以農機作業為主體的農業公司等社會化服務組織不斷涌現,服務領域拓展、服務形式多樣化、總體經營效益提高,實現了農戶與農機經營者利益以及社會效益多贏。2009年,全市農機合作組織發展到52個,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服務專業戶達1.8萬個,固定資產20萬元以上的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272個,全市農機服務總收入達27億元。
4.政策環境向好。隨著農機化推進工程、保護性耕作工程、農機培訓陽光工程"三大"工程的實施,中央和地方在農機化科研、教育培訓、購機補貼、作業補貼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將持續加大。其中農機具購置補貼是強農惠農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購機補貼政策的落實到位,進一步改善了宿州市農業裝備結構,促進了農機具的推廣應用步伐,激活了農機市場,提升了我市農機化綜合水平。2010年,我市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620萬元,同比增加15.9%,重點補貼耕整地機械類、種植施肥機械類、收獲機械類、動力機械類、田管機械類、排灌機械類、農田基本建設類、設施農業機械類等農業機具。
二、我市農業機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市農機化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要求、新任務還不相適應,農機化的快速發展還面臨諸多矛盾和問題。
1.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服務到位的農機裝備和技術有效供給不足,農機業裝備水平較低,我市農業機械的擁有度仍較低,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的需要,對跨區作業機械的依賴仍很大,在農忙時節,仍會出現搶機事件。
2.農機農藝融合不夠緊密,一些適用技術推廣普及受到制約。
3.農機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公共服務能力不強。
4.農機化發展基礎設施不配套,農機作業運用條件較差。
5.五是農機作業服務的組織化程度有待提升,作業的質量效益還不夠高;六是老舊農機更新報廢速度慢,設備存在部分老化,大多以小型機械、田間作業機械為主,技術含量和生產效率較低。
三、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途徑
要解決我市農業機械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農機行業升級轉型,必須要以調整優化裝備布局結構、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為重要任務,加強農機農藝融合,落實完善政策,培育發展主體,促進技術創新,建設人才隊伍,強化公共服務,加快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服務水平和安全水平。
1.充分發揮購機補貼的引導作用。2011年中央和省級財政還將進一步擴大農機補貼規模。要積極爭取各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組織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項目。把我市重點推廣的先進適用大型農機具作為購機補貼的主要選型,積極引導農機裝備結構調整。
2.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產業。堅持“突出重點,扶優扶強”的原則,進一步大力培育有帶動性和影響力的農機大戶,形成更強的帶動作用,做出品牌。積極發展農機合作組織,引導和鼓勵農民通過走合作之路推進農機化發展。選擇一些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農機服務合作組織作為典型,爭取扶持政策,進行規范管理。加強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組織的規范化管理。通過規范和發展,逐步形成以農機合作組織和農機專業服務公司為龍頭,農機大戶為主體,農機戶為基礎,農機中介組織為紐帶的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切實提高農機化生產的組織化水平,延伸農機跨區作業領域,繼續加強小麥跨區機收工作的組織協調,積極組織好玉米跨區機收作業。同時,把農機跨區作業向耕、種等其它作業環節上延伸。
3.廣泛開展培訓技術。各級農機部門要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印發技術培訓資料等方式,對農機戶進行廣泛深入培訓。
4.加快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步伐。做好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工作,讓新技術新機具更好為新一輪高產攻關服務,在提高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和質量的同時,重點應用“兩深、一精、一還田”等農業機械化技術,即:土壤深松、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種、秸稈還田等機械化技術。圍繞種植業結構特點,加快花生、薯類收種機械化技術和水果蔬菜生產、設施農業等機械化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提高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由糧食生產機械化逐步轉向經濟作物和牧草生產機械化;由單一生產環節的機械作業向全過程生產機械化轉化;在發展產中機械化的同時,進一步向產前生產資料的準備、產后農產品加工增值和農業廢棄物加工利用延伸,提高農機產業的科技創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