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棉花生產情況與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面積增加。江蘇鹽城市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為11.2萬hm2,比2010年10.6萬hm2增加0.6萬hm2。
1.2單產下降。2011年全市皮棉單產1203kg•hm-2,比2010年的1279kg•hm-2下降76kg•hm-2。
1.3總產略減。2011年全鹽城市2011年棉花總產13.4萬t,比2010年的13.6萬t減0.2萬t。
1.4棉價下跌。2011年棉花市場平淡,價格低而不穩。棉花需求不旺,子棉銷售冷清。2011年子棉平均收購價格為8.2元•kg-1,比2010年的平均價格12.6元•kg-1下降4.4元•kg-1。
1.5效益減少。2011年全市子棉單產3250.5kg•hm-2,比上年的3456kg•hm-2下降205.5kg•hm-2;子棉平均價格8.2元•kg-1,每公頃產值26654元,比2010年減少16891元•hm-2??鄢锘度氤杀?400元•hm-2,勞力用工成本9000元•hm-2,每公頃純效益為9254元。
2生育表現
2.1單株生長量不足。2011年9月10日調查,平均密度24960株•hm-2,比上年增加180株•hm-2;株高102.6cm,比上年矮10.2cm;單株果枝16.33個,比上年少0.21個。10月10日單株果節87.45個,比上年少8.3個;總果枝40.8萬個•hm-2,比上年少0.15萬個•hm-2;總果節218.25萬個•hm-2,比上年少19.05萬個•hm-2,棉花個體生長量不足,架子小。
2.2苗蕾期生育受阻。5月上旬,天氣晴熱,墑情不足,帶水移栽地膜棉活棵早,緩苗期短;5月中旬后,未帶水移栽的露地棉,受旱活棵遲,生長慢,疆苗不發;6月中旬至7月下旬,遇上梅雨達35d,棉花受澇受漬,營養不良,生育受阻,蕾鈴脫落加重,發育晚,長勢弱,開花遲,架子小,果枝少,成鈴差,生育進程比常年遲10~15d。
2.3花鈴期生育偏差。7月10日至8月12日,全市棉花先后遭受大暴雨、陰雨高濕、低溫寡照、雷暴雨等天氣過程,棉花傷根傷苗、發育遲緩,大部分棉田豐產架子未搭起來;現蕾強度弱,蕾鈴脫落重,成鈴強度不高;枯萎病、黃萎病發病中等,棉盲蝽為害加重。
2.4成鈴期脫落重。8月17日至31日連續15天陰雨低溫寡照,似“秋黃梅、秋呆子”天氣,沒有出現秋老虎溫光條件,棉花上部果枝短,果節少,脫落重,結鈴少,減弱了后期成鈴強度,未能實現秋桃蓋頂。
2.5生育進程偏慢。6月25日以后,株高、果節日增量均慢于前3年同期;大鈴日增量小于前3年平均水平,日增大鈴在0.4個以上的高峰時間僅有20d,比上年少21d,其中日增大鈴0.5個以上的只有10d,比上年少21d。
2.6單株成鈴減少。2011年棉花總體成鈴率為31.79%,有效果節成鈴率為38.7%,低于上年;單株成鈴27.8個,比上年減少3.2個;總鈴69.45萬個•hm-2,比上年減少7.41萬個•hm-2。
3氣候條件2011年棉花生長期間的氣候條件十分不利。主要表現為: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暴雨低溫、秋季陰雨寡照,使棉花生產遭受了干旱、雨澇、低溫、寡照等交替發生的氣象災害,這樣的氣候狀況極不利于棉苗發棵搭架和開花結鈴。在棉花現蕾、開花、結鈴關鍵季節的6月上旬至9月下旬,積溫2893.7℃,比常年少114.5℃,比上年少230.4℃,比常年日均低1℃、比上年日均低2℃;雨量650.2mm,比常年多51.2mm,比上年多50.2mm;日照536.6h,比常年少279.6h,比上年少182.5h;比常年日均少2.3h、比上年日均少1.5h。
4技術措施
4.1推廣主推品種和技術。推廣科棉6號、科棉7號、寧雜棉3號、南農6號、泗雜3號等品種;推廣雜交棉增密高產技術、高品棉高產保優技術、輕簡育苗移栽技術、棉田高效間套技術等輕簡高效栽培集成技術。
4.2組織高產攻關。開展“千斤棉”攻關示范,江蘇鹽城大豐市稻麥原種場3.667hm2攻關示范田,2011年10月22日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專家組測產驗收,密度2.6萬株•hm-2,總鈴數106萬個•hm-2,子棉單產達到6450kg•hm-2,比面上平均子棉產量3045kg•hm-2增產3405kg•hm-2,增產達極顯著水平。
4.3推進高產創建。承擔部級棉花高產創建萬畝示范片建設項目4個,皮棉平均產量1356kg•hm-2,比大面積平均的1113kg•hm-2增產243kg•hm-2,增產21.8%。
5體會與建議
5.1棉花生產仍處困境。棉花生產仍處在三難的困境之中,一是棉花難長,二是價格難保,三是前景難料。近7年來,鹽城市沒有出現風調雨順的宜棉氣候年份,年年有災害,年年災害不相同,風、雨、澇、漬、旱、蟲、病、低溫、寡照,輪番襲擊,導致棉花不能取得豐收。
5.2制定保護價格。現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只能惠及具有400型打包機的企業,而一般企業和農民得不到實惠,見不到收益。建議將臨時收儲政策調整為最低保護價收購,在棉花生產年度開始前,及時出臺棉花保護價收購政策,每千克子棉價格提到9~10元,讓農民得到植棉實惠。
5.3實行種棉補貼。棉花也是事關國計民生、軍需民用的戰略性物資,也應和糧食一樣受到保護,實行種棉補貼,讓種棉農民與種糧農民享受一樣待遇而放心種植棉花。
5.4實行科技支持。目前支持糧食生產的科技項目重復疊加,申報部門難招架,部分單位因人手少、承擔不了過多的項目而放棄申報。支持棉花生產的科技項目寥若晨星,從事棉花科研、教學和推廣單位沒渠道申報項目,棉花技術研究和科技創新缺少必要的資金支撐。為此建議在棉花生產技術研究和科技推廣資金項目支持上,不能和糧食生產差別太大,要增加對棉花生產的科技列項支持,推動棉花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推進棉花科技進步,提高棉花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