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
目前,我國低碳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這些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能耗日益加重,溫室氣體排放量加大
我國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在糧食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大量副產品。根據研究表明,我國每年生產各類農作物秸稈高達7億噸左右,畜禽糞便40億噸左右。由于我國對于農作物秸稈的處理技術和畜禽糞便的處理還不系統,技術還不成熟,導致每年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被就地焚燒,畜禽糞便隨意排放,在污染環境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溫室氣體。此外,由于我國采用的粗放型的農業生產模式,使得我國農藥、化肥使用量非常大。我國每年農業消耗的化肥量約占世界的1/4左右,農業用地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超過全球認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3,相當于150億噸二氧化碳,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7%。
2、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干旱是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國,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節水灌溉占總灌溉面積的比例還很小。化肥在世界農業生產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估計,世界農作物增產的30%~60%來自化肥。然而,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我國化肥利用率低,化肥生產效益長期徘徊在較低水平。據測算,我國化肥利用率與美國等發達國際差距明顯。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平均每千公頃耕地上化肥使用量467.6噸,而美國每千公頃耕地上化肥使用量只有101.9噸。我國是美國的4倍多。大量使用化肥不僅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化肥利用率低下,導致絕大部分的肥料不能被植物吸收,流入河流,變成地下水,導致地下水的污染日益嚴重。
3、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農民種地積極性降低
隨著我國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企業單位職工工資水平穩步上升。國家統計局的2012年平均工資主要數據顯示,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6769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9.0%;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28752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4.0%。就以最低工資水平來說,每月平均超過2000元。而全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若以每畝地收入糧食2000斤計算,種糧收入人均不到2000元。這種情況下,種地收入與打工收入相比差距進一步拉大。結果是農民種地積極性逐漸降低,有些地方土地撂荒現象有所抬頭。由于沒有對土地進行精心管理,導致土地固碳效果大打折扣。
4、缺乏土地的良性開發制度
長期以來,我國非常重視糧食生產,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糧食產量上面。而對于如何讓土地得以休養生息,恢復土地養分等問題考慮不夠全面。簡言之,我國很多地方對于土地采取的是重視使用,輕視保護的政策。反觀西方發達國家情況大不相同,如美國有成熟的土地輪作制度。美國有2萬多個生態有機農場采用豆科綠肥和覆蓋作物為基礎的輪作,通常豆科作物占總面積的30%~50%,輪作形式與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的輪作制相似。絕大多數生態農場不用壁形犁耕作,通常使用齒形或圓盤形裝置淺耕,只是將土壤混合一下,但不把土壤翻轉過來。而德國提倡少耕法,保護土壤結構,種植根系發達的豆科牧草,減少翻耕;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農場利用畜糞產生沼氣用于發電,沼渣沼液用于肥料和病蟲害防治,提高物質和能量的利用率。發達國家采用的這些先進的農業土地耕作方法,能夠大大減少由于土地不合理耕作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
5、高素質農業人才缺乏,農業科技貢獻率低
農業科技人員主要有三個部分:從事農業科學研究的人民;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農業科技成果的采用者———農民。有資料顯示,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每萬名農村人口中有40多名農業技術人員,我國僅有6名,這方面差距很大。高素質的科技人員的缺乏,一方面使得我國科技研發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另一方面科技推廣水平也落后于發達國家。結果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科技貢獻率低于發達國家20個百分點以上。由于不能及時使用高科技進行農業生產,導致我國多數地方還不能擺脫粗放性生產模式。這種粗放性生產的結果是能源資源的大量浪費。
6、相關法律滯后低碳經濟
這個概念剛剛提出,還沒有形成全社會的共識。我國政府對于減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非常重視。然而現在國家提倡的節能減排指標主要是工業生產方面的,涉及到農業方面的還較少。已有的關于環境保護、節約能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和《循環經濟促進法》,專門針對農業如何進行低碳建設的法律還沒有。相關法律政策的缺失,使得農業生產過程中如何實現低碳式發展出現了無法可依的現象。現在由于相關制度缺失,糧食、蔬菜生產過程中超標準使用化肥、農藥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帶來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更為嚴重的后果是,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促進低碳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要促進我國低碳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改變現有的粗放型生產方式,采用綜合的手段,形成合力,從而解決低碳農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幾個方面。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對發展低碳農業的認識
政府部門應該采用多種手段,可以有媒體宣傳,文化下鄉,在學校師生中開展宣傳等多種手段,讓全社會特別是農業從業人員了解低碳農業的內涵,增加對于發展低碳農業的認識,從思想上認識低碳農業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自覺從事低碳農業生產的意識。
2、加大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
加大新種子的研發,特別重視新種子的抗病蟲害功能,重視新種子的高產功能。農業生產中使用化肥和農藥一個主要原因是病蟲害,如果新的種子能夠抗病蟲害,農民就會自動減少對農藥化肥的使用。加大先進耕作技術的推廣力度。如測土施肥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土地輪作技術等,這些方面發達國家有較為先進的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再根據我國農業生產實情進行相應的修改,并形成適合我國的新的農業耕作技術。
3、加大農業科技人員培養力度,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
從根本上說,要使得我國低碳農業能夠做到可持續發展,取得實效,關鍵靠科技的力量。農業科技人員不僅包括技術研發人員,也包括技術推廣人員,同時也應該包括廣大的農民。國家應該制定一整套農業科技人員培養計劃。目前各個高校有農業科技人才,然而由于農業的比較效益總體不高,許多農業科技人員無用武之地。要改變這種情況,國家需要加大投入,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地位。對于農業科技人員的待遇可以采用補貼的方式,使得農業科技人員,特別是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的收入能夠穩步提高。同時進一步加大對于農民的補貼力度,比如土地輪作休閑時的補貼,這樣可以做到土地資源有效利用,既有利于土地可持續耕作能力的恢復,又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使得土地由碳源變成碳匯,使得土地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4、制定相關法律和標準
要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低碳農業發展方面的法律,用法律形式規定我國實施低碳農業的程序、措施和保障機制等。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制定農地耕作標準,嚴格控制每畝地化肥、農藥使用量,控制每畝地用水量,并且嚴格監管。這樣既可以節約能源,實行低碳生產,也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作者:陶愛祥單位: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二)
一、存在的問題
翁牛特旗設施農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主要用于蔬菜、瓜果、花卉的生產,其中節能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發展最快,傳統加溫溫室由于耗能大、費用高、產量效益低下而逐漸為節能日光溫室所取代。翁牛特旗設施農業發展方面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從而導致翁牛特旗設施農業技術的總體水平雖有提高,但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1農牧民誠信素質低
傳統的小農經濟思想、眼前利益影響了設施農業的效益,成為設施農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在設施農業發展之初,農民還不了解市場的情況下,他們還能認真履行訂單合同,在設施農業發展兩年之后,其身上的小農思想就凸現出來,加之一些經紀人以一己之利任意抬價或降價,眼前利益讓農民失去誠信。從而很難與市場建立固定的供貨渠道,很難占據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因而有時會造成設施農業效益的大起大落。
1.2設施農業科技含量相對較低
在環境調控技術上,只能被動地保溫降溫、遮陽、防雨,而不能主動地調節光溫水汽,這是限制設施栽培作物高產優質的主要障礙。2.3綠色食品生產意識不強,產品不能進入“綠色食品”系列隨著人們營養意識和保健意識的日益增強,對蔬菜、瓜果高營養和保健的要求與日俱增,目前設施農業生產的產品很難滿足日益強烈的高營養和保健要求。
1.4農民的文化素質低
主要體現在種植計劃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而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設施農業的效益,挫傷了生產者的積極性,給設施農業的發展帶來負面的影響。
1.5品牌意識不強
從這幾年設施農業的發展看,翁牛特旗的設施農業也已經步入了產業化、規?;陌l展軌道。雖然形成了產業化、規模化,但尚未步入規范化生產、標準化分級和品牌化銷售的發展軌道。
二、發展設施農業的幾點建議
2.1建立高標準的設施生產體系
應用環境調控技術,主動地調節光溫水氣,增強設施本身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設施結構合理,配套設備完善,是設施農業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的保證。
2.2實行宏觀管理
建立信息管理機構,積極獲取市場信息,了解市場供求關系,向農民提供較準確的信息,指導農民及時調整種植計劃,減少盲目性。并根據我旗旗情因地制宜,作出合理的規劃,積極引導農民由小型的、分散的生產向規?;?、產業化經營方向發展。
2.3掌握先進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提高設施農業的科技含量,從專用品種到配套技術要完善,設施內的光溫水氣各個環境因子能夠根據作物主動進行調控,為高產穩產提供有力的保證。
2.4建立農牧民教育培訓體系
提高農民自身的文化素質、誠信素質、科技素質,樹立綠色食品生產意識。采用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使設施農業生產的產品符合現代人們營養和保健的要求。在栽培上采用有機生態類型無土栽培技術,既提高了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減少了農藥用量,又克服了土壤栽培易出現的連作障礙。
2.5由于設施農業投資大,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政府應制定優惠政策
除了產前給予可靠的信息引導,還要在產中給予資金、物質、技術的支持和服務,提高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把他們培植成規?;洜I和專業化生產的農民企業家。
2.6培育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設施農業組織化程度,開辟并建立穩固的設施農產品銷售渠道、有效增強農民市場競爭力,這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所以要規范專業合作社健康運行,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作者:鄭海燕單位: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烏丹鎮農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