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與防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總結了楊樹食葉害蟲的發生種類、特點、發生規律,并提出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楊樹;食葉害蟲;發生;防治措施
楊樹是平原地區的主栽樹種,具有品質好、效益高、好管理、易成活、生長快、耐瘠薄等特點。近年來,隨著各項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楊樹栽植面積逐年增長,但由于樹種單一和氣候原因,導致大面積病蟲害的發生,尤其是楊樹食葉害蟲,嚴重暴發時大面積豐產林樹葉被吃光,出現“夏樹冬景”的現象,嚴重影響了林木的正常生長,大大降低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筆者通過近幾年來的觀察,掌握了楊樹主要食葉害蟲的發生情況,分析了發生原因,總結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1主要害蟲種類
1.1繁多楊扇舟蛾
又名白楊天社蛾,屬鱗翅目舟蛾科。
1.1.1發生特點。主要危害楊樹,常在7~8月暴發成災,在發生時將整株樹葉吃光,僅留主干,遠看似火燒一樣,導致樹勢衰弱,嚴重影響樹木的健康發育和生長。
1.1.2發生規律。1年發生4代,以幼蟲危害楊樹,以蛹在枯落物等處越冬。5月下旬第1代成蟲羽化;7月上旬第2代成蟲羽化;8月上旬第3代成蟲羽化;8月下旬第4代成蟲羽化;10月上旬幼蟲開始陸續老熟化蛹越冬。初孵幼蟲群集剝食葉肉,殘留表皮和葉脈。2齡以后群集綴葉結成大蟲包,夜里出來取食,遇驚后能吐絲下垂隨風飄移,3齡后取食全葉,僅剩葉柄。老熟幼蟲在苞葉內結繭化蛹,成蟲夜晚活動,有趨光性。幼蟲繁殖快、數量多、分布廣,食量大,突發性強,危害重。
1.2楊小舟蛾
又名楊小褐天社蛾,屬鱗翅目舟蛾科。
1.2.1發生特點。幼蟲食葉片的表皮、葉肉,僅留葉脈,呈篩網狀。嚴重時能夠導致成片林木葉片被吃光。
1.2.2發生規律。1年發生4代,以蛹越冬。次年4月中旬開始羽化,第1代為5月上旬;第2代6月中旬~7月上旬;第3生于7月下旬~8月上旬;第4代為9月上、中旬。成蟲白天隱匿,夜晚活動,交尾、在葉面或葉背產卵,成蟲有趨光性。初孵幼蟲群集啃食葉表皮,稍大后分散,7~8月幼蟲危害最重。常將葉片吃光。幼蟲白天隱伏,夜出取食,老熟后吐絲綴葉化蛹。
1.3楊黃卷葉螟
又名黃翅綴葉野螟,屬鱗翅目螟蛾科。
1.3.1發生特點。幼蟲喜在嫩葉上吐絲、綴葉危害,受害葉呈餃子狀或筒狀,大發生時常把葉片吃光,變成“禿梢”,嚴重影響幼林生長。
1.3.2發生規律。1年發生4代,以幼蟲危害楊樹。初孵幼蟲在落葉、地被物、樹皮縫隙中結繭越冬,翌年4月初楊樹萌芽后開始危害。第1代為7月上旬~8月上旬,第2代8月上旬~9月上旬,第3代8月上旬~10月中旬,第4代幼蟲10月底先后越冬。幼蟲淡青色,背面泛青,初孵幼蟲分散,啃食葉表皮,并吐出白色黏液涂于葉面,隨后吐絲綴嫩葉呈餃子狀蟲苞或在葉緣將葉折疊,藏在其中取食,5~8月份危害嚴重,常把嫩葉吃光,形成禿梢。幼蟲極活潑,受驚后,立即從卷葉內彈跳逃跑或吐絲下垂,老熟后在葉卷內結繭化蛹。成蟲趨光性極強,卵產于葉背面。
2防治措施
2.1人工捕殺
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葉或翻耕土壤,以減少越冬蛹的基數。成蟲羽化盛期用黑光燈誘殺,降低下一代的蟲口密度。組織人力摘除蟲苞、蟲繭和卵塊。利用幼蟲受驚后吐絲下垂的習性,震動樹干捕殺下落的幼蟲。2.2科學造林科學規劃,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地選擇較抗蟲品種栽培,加強栽培管理,營造混交林和隔離帶,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時清理落葉廢棄物,集體燒毀,深翻土壤,減少蟲害。
2.3打孔注藥防治
對發生嚴重,噴藥困難的高大樹體,可打孔注藥防治。利用打孔注藥機在樹胸徑處不同方向打3~4個孔,注入疏導性強的40%氧化樂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殺蟲雙水劑等。用藥量為2~4mL/10cm胸徑。原藥或1倍稀釋液。注藥后注意封好注藥口。
2.4藥物防治
盡量選擇高效、低毒、對天敵影響小的生物制劑及仿生制劑。在第1代2~3齡期,葉面噴灑Bt制劑或150億球孢白僵菌2000倍液、25%滅幼脲Ⅲ號、25%阿維•滅幼脲、25%甲維鹽•滅幼脲2000~3000倍液,3%高滲苯氧威2000~3000倍液。
作者:付燕珊;楊鳳生 單位:江西省樟樹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