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進商丘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面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農業供給側改革已成為“十三五”時期農業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分析商丘市農業發展的現狀,發現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在農業用地不斷減少的同時解決農產品在總量、質量和品種經營上的結構性失衡。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基于商丘市情,合理規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創新農業科技,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深化體制改革,完善農業政策體系,加強社會服務,促進城鎮化農業發展,實現商丘農業又快又好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商丘;供給側改革;農業發展
2017年黨的勝利召開,的工作報告中就指出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面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農業供給側改革已成為“十三五”時期農業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商丘市位于河南省的最東面,是一個平原農業經濟區,被稱為“豫東糧倉”,是河南省典型的農業大市,“三農”問題永遠是商丘發展的關鍵詞。據統計,2017年全年全市生產總值2220億元,比上年增長8.5%。僅上半年全市就實現了4.4%,達171.18億元的農業產量增值,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4530元/人,夏糧總產值355.4萬t,同比增長2.85%[1]。從2015年“十三五”開局之年到2018年,商丘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初見成效,我市農業經濟發展穩中有增,但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農產品需求日趨多樣化、特色化,商丘市農業生產缺乏特色,標志性農副產品品牌影響力不大,再加上農副產品增速較慢,且品質層次區別不大,資源利用率不高,農業效益提升困難,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配套農業金融、法律服務不夠健全和完善,農業發展存在較多障礙。文章立足商丘市的基本市情和農業發展現狀,通過詳細的分析研究提出以下推進商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建議。
1立足商丘實際,合理規劃調整農業結構
2017年,商丘市優質小麥、花生、水果、蔬菜分別發展到4.02萬hm2、4.69萬hm2、4.02萬hm2、9.38萬hm2,新增肉牛18000頭、奶牛3500頭,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年交易額已突破220億元。商丘是糧食主產核心區,糧食產量常年穩定在60億kg以上。近些年農業發展觀念轉變較為滯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商丘市的糧食產量雖有穩定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關系民生的糧食安全問題,但良好的發展形勢,并不能掩蓋我市農產品生產結構不合理,農業發展不平衡的現狀。
2緊跟時代需求,創新農業科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導致了大量不適應社會需求的農產品滯銷,而人們需求的農產品供不應求,甚至需要大量進口,這就形成了供需雙方結構性失衡,嚴重阻礙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因此,我們應加大農業科技研發的資金投入,創新農業科技,積極引導農民多元化生產,提高有效供給,從根本上解決農產品滯銷、農民增收等問題。商丘市擁有河南省最大的農貿交易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和供給狀況了解及時又準確,可以借助河南省深厚的農業科技研發力量,在我市率先成立研發試點基地,創新農產品研發,增加農產品科技含量和營養元素,提升商丘市的農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做好新技術的開發、推廣和轉化工作,還必須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制定相關的教育方案,成立提升農民接受并運用新科技的專業培訓機制,尤其是和各大高校的合作,能夠為農業科技的推廣,培養高素質、強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輸送源源不斷的中堅力量。目前,商丘市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18個、綠色食品13個、有機食品4個,注冊了“龍雨”粉絲、“梁苑”番茄、“代莊”草莓、“故道情”香蒜、“秋水湖”河蟹等一批國家、省名牌農產品,并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發展模式,累計發展一村一品村鎮500個,其中5個村鎮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柘城縣、寧陵縣、夏邑縣、民權縣分別被授予“中國辣椒之鄉”“中國酥梨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和“中國河蟹之鄉”等稱號[3]。
3深化體制改革,完善農業政策體系
要改善農業品供需矛盾的現狀,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質量,就必須深化體制改革,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明確大市場和小生產的關系,打造健全的市場機制,去除自然、政府等市場經濟外的瓶頸阻礙。同時構建農業市場組織,來完善農業市場咨詢、創新管理方法,實現農業生產與流通的高效運轉,提高農業發展的全要素效率。為此,商丘市在深化市場體制改革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向發達國家和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弱化政府干預,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改革原有的管理體制,簡政放權、有據可依、分工明確,提高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第二,農業技術推廣、科技裝備更新、中介服務、政府資金投入、現代農民職業素質培養等方面,需要出臺相關的實施方案;第三,結合商丘市農業發展現狀,構建與發展相配套的體制機制,做好網絡應用推廣和信息技術服務,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政策,創新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第四,加速資金流通,完善信貸服務,引導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政府職能[4]。
4加強社會服務,促進城鎮化農業發展
在我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三農”問題的解決與發展是新時期的工作重點和難點。社會服務工作的創新和完善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催化劑,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繁榮,促使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完美銜接,促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點工作。因為深化結構性改革并非易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和支持。
4.1重視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
就我市而言,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原來傳統的農業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已經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我們要深化結構性改革,就必須改善農業生產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比如商丘市梁園區是較繁榮的農業大區,根據自身實際投資建設高標準糧田,并重視土地整合、農業開發、水利建設、農機使用等興農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2推進城鎮化農業發展
不斷加快的城鄉一體化進程,促使我們找到適合城鎮化農業發展的工作抓手,因此,重視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是推進城鎮化農業發展的高效路徑。產業集群的形成與完善,能夠實現信息溝通、生產加工、倉儲運輸、廣告銷售、利益聯結等諸多環節的銜接,節約了資源,提高了效率,帶動了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產業集聚不僅拉長加寬了農業產業鏈條,實現了上中下游的緊密協作,還可建成服務功能配套設施完善、輻射帶動能力非常強、綜合效益較高的農業產業園,產生品牌農業、科技農業、綠色生態農業、休閑娛樂農業等多種現代農業類型,這些都大大助推了現代城鎮化農業的發展。
4.3農村金融保障服務
商丘市農村市場的金融機制和農業保障服務機構應著力改善和調整。建立一套有效的農業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保障政策這樣才能多方面保障農業從業職的利益。同時,隨著城鄉居民的進一步融合,應采取措施調整農村收入分配方式,持續推進惠農補貼政策實施,創新建立農業用貸款方法政策和相關服務機構。商丘市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處在較初級階段,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很多方面的工作還在探索中前進,各地因地制宜不斷探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途徑。根據商丘市目前農業經濟現狀,調結構、去庫存,通過科學分析結合實踐經驗找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大力發展產業融合度高的現代化農業,比如大田托管智能化、農產品深加工品牌化、種養結合產業化、銷售策劃靈活化、倉儲物流高效化等特色化市場化農業服務。現代化農業發展還應致力于農業與科技、農業與教育、農業與健康、農業與養老、農業與休閑娛樂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創新農業、品牌農業、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訂制農業,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基礎上提高農產品有效供給。引導新生代農民、大中專畢業生、返鄉人員創新創業為老家農業發展貢獻力量,并完善提高農民素質的培訓組織,大力推進農村電商“互聯網+”新業態、“一站式”農村合作社、便民服務站等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并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集群,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不斷提升蔬果、苗木、花卉、禽畜等產業集群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特色,實現農業經濟效益又快又好可持續發展[5]。
參考文獻:
[1]張建慧.商丘市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8-01-22).
[2]張偉.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品牌農業建設[N].商丘日報,2017-04-14.
[3]王平.商丘:做特產業做優農業[N].河南日報,2017-01-17.
[4]蔡建科.鄭州市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研究[D].河南工業大學,2016-05-01.
[5]謝伏瞻.2016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6-02-04).
作者:宋婉靜 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經貿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