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防災減災中氣象服務應用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經濟等方面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業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但是,基于不可控制的自然災害影響之下,不僅極大的降低了農作物的質量,同時也導致農民經濟效益受到嚴重的威脅。為了能夠有效解決該種現狀,提高農民的收益,文章主要針對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士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我國各行業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之下有了較大的提高。而在人們生活,尤其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氣象技術的應用,因為能夠對天氣變化進行及時的觀測以及調整,因此有效避免了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的破壞。在新時代下,氣象部門繼續加大研究力度,不斷推出完善的農業發展對策,充分發揮氣象服務性能的同時,也提高了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進而為農民經濟效益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現狀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長期以來,農民的觀念中就是靠天吃飯。在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因為技術水平有限,農民只好“觀云識天”,進而促使農業生產有效進行。在報告中再次提出了對三農問題的重要程度[1],對于三農問題而言,不僅要確保農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要重視農業的防災減災技術。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氣象服務受到了廣大農民的青睞。根據實際調查情況顯示,雖然人們自身的防災減災意識不斷提高,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還存在質疑的態度。針對防災減災工作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對突發事故進行有效的把控,隨著信息獲取渠道的不斷增多,農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到風險數據,進而由此也導致農民主觀意愿上的不安全意識。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當前我國城市防災減災條例不斷成熟,雖然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各類氣象災害的出現,但是相比較于城市地區而言,農村地區在防災減災工作上還存在較多的不足。基于助農政策之上,我國大部分的地區開展了各項脫貧項目,同時也重點強調氣象科技服務產品應用的重要性。但是,我國仍然還有不少農村地區靠天吃飯,遇到惡劣天氣環境下,農作物產量無法得到保證。
2氣象服務在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應用
2.1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氣象預警
將氣象服務應用在農業的防災減災過程中,氣象預警作為主要的核心部分,是促使農業防災減災能力有效提高的重要保證[2]。所謂的氣象預警,簡單來說,也是氣象為農的根本,是當前除了天氣預報之外,氣象服務中的核心內容。在科學技術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目前我國已經構建了完善的具有自動化的,氣象綜合觀測平臺,同時在采集數據過程中,也達到了自動化的目的。同時,伴隨著風云三號D星的發射成功,與其他風云三號氣象衛星實施有效的結合,進而在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環節中,促使數據具備較高時效性的同時,更提高了預報數據的質量。經過實際調查發現,其大部分的數據更新失效可以達到2h,促使預報的精度得到極大的提高。在人們觀看天氣預報過程中,經常會發現黃色預警、紅色預警等,這些都是氣象預警在防災減災中的應用實例。例如,為了能夠在晝夜溫差較大的天氣下,做好相應的保暖等措施,人們可以借助天氣預報的作用,做好第二天的準備工作。
2.2農業防災減災中的氣象科普宣傳
對于氣象科普宣傳工作來說,主要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全面做好群眾的氣象科普教育工作,從而更好的促使農民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能做好防災減災工作。作為氣象服務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氣象科普宣傳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成就。目前,在廣大農村地區,氣享科普宣傳工作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同時不同地區下,也紛紛開展了多樣化形式的氣象科宣傳工作。比如,我國某地區氣象局,根據觀云識天這一話題,深入到農村地區,全面對氣象知識進行全面的宣傳,同時還組織農民朋友進行防災減災培訓,成立了氣象信息意見箱,進而受到了該地區廣大農民的青睞。
2.3氣象服務指導農業生產
農業的防災減災工作,最為根本的就是希望在發生自然災害過程中,提高農業抵抗災害的能力,進而有效服務于三農[2]。在現代化農業生產過程中,在應用防災減災過程中,氣象作為極為關鍵的部分,農業生產中因為氣象的應用,從而有效的得到了指導。在農村地區不同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因為對氣象條件有著充分的依賴性,進而針對農作物對氣象條件提出的多樣化需求之下,為了保證所有農作物能夠有序生長,應用好氣象服務,滿足農作物多樣化生長需求至為關鍵。例如,在我國以水稻作物為主的農村地區,針對水稻生長過程中,必須10℃以上的溫度,借助氣象服務可以對水稻進行實時的保溫以及降溫等舉措,進而為提高水稻生產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提升氣象為農服務的建議
3.1提高氣象預報的針對性與準確性
將天氣預報應用在農業防災減災過程中,為了提高應用質量,身為氣象部門,就必須注重氣象預報數據以及內容的準確性,與此同時,還需要與農民保持密切的聯系。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的農村地區經濟水平還較低,一些現代化、高科技技術很難實現全面覆蓋利用[3]。針對該種現狀,氣象部門就必須加強對農村地區氣象預報的宣傳力度。比如,可以借助電視、廣播等農民比較容易接受的形式,全面將氣象信息深入的傳寶到廣大農村地區,促使天氣預報更具針對性以及時效性。除此之外,還應該對農業方面相關專家之間進行深度的交流與合作,進而為農業更好的生產提供良好的指導與意見,為全面提高我國農業生產力水平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3.2設立完整的災害天氣預測系統
預測災害天氣系統作為農業生產防災減災體系中極為關鍵的部分,在實際進行防御災害工序中,最為關鍵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促使氣象做出及時的播報,進而在發生一些嚴重的自然災害時,能夠提高農民抵抗風險的預警。為了能夠有效提高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可以以農作物生長習慣為基礎,從而建立一套具有針對性的農業氣象預警體系。而作為氣象服務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對自身工作性質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全面掌握氣象服務相關工作內容,緊跟時展步伐,充分發揮監測手段的作用,進而基于不同天氣條件下,為提高農業抵抗自然災害風險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4結論
簡而言之,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之下,雖然我國農業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但是根據現實情況來看,,仍然還存在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為了能夠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擺脫傳統中農民靠天吃飯的觀念,在應用氣象服務進行農業防災減災過程中,就必須不斷的提高氣象預報的針對性,同時,促使長期預報水平有效提高,由此一來,才能讓農戶有效抵抗自然災害的同時,為我國整體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4]。
參考文獻:
[1]辛吉武,邢旭煌,翁小芳,等.我國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分布特征及其防御措施[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92(4):199-202.
[3]劉建英.氣象為現代農業防災減災服務的思考[J].中國農業氣象,2019(30).
[4]于庚康,徐敏,黃亮,等.氣象服務在江蘇農業減災增效中的效用分析[J].氣象科學,2018(1):34-38.
[5]《中國科技發展研究報告》研究組.科技全球化及中國面臨的挑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作者:馮建英 單位:蘭州區域氣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