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經濟發展與計劃生育的關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我國是一個有幾千年農耕文明歷史的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農村經濟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新形勢下,在農村地區實行少生、優生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關鍵。本文就從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和計劃生育實行的基本情況出發,探究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村計劃生育之間的關系,進而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提出合理的解決策略。
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農村地區長時間存在早婚、早育、多育的傳統習慣,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得不到很好的貫徹,龐大的人口負擔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傳統的計劃經濟開始逐漸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經濟結構的變化必然會導致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重大改變,必然會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產生積極地推動作用。
一、現階段我國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現狀
由于一些歷史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農村地區不同年齡段的人生育觀念存在較大的差異,相應的計劃生育政策在不同年齡段的實施情況也不盡相同。經過我們實際調研發現具有以下特征:①50歲以上的人中持有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生育觀念的人占絕大多數,他們都是從計劃經濟的年代走過來的,當時生活資料按照人口平均分配,經濟不是影響生育行為最主要的原因;②40-50歲年齡段的人,在他們的適婚年齡國家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一部分人開始接受少生、優生的政策,但是傳統觀念很難改變,生育動機受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等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他們大都經歷了計劃生育最艱難的時期,也是超生現象最普遍的群體;③20-30年齡段的人開始普遍接受計劃生育政策,也是計劃生育政策受益最多的一代人。面對日益高昂的生活費用和子女撫養費用,且超生的家庭不能享受國家相關的福利政策,他們大多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胎,人口增長速度得到進一步控制;④20-30年齡段的人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很多家庭符合二胎標準,但生活節奏進一步加快,撫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太高,且人們更多的希望過簡單的二人世界或三人世界,對孩子的性別往往不太重視,傳統觀念得到了大力改善,農村人口數量也逐漸趨于穩定。
二、農業經濟發展促進生育觀念的轉變,進而有效的控制人口數量
隨著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生育觀念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尤其是在封建時期和計劃經濟時期,農村人普遍認為人口即財富,只有多生育才能有充足的人口進行勞動生產,導致農村人口一直呈上升趨勢。農村地區長期存在養兒防老和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導致農村人普遍認為沒有兒子就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很多家庭在接連生了幾個女兒之后一直希望生個男孩,然后就一直生下去,無疑給家庭生活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尤其是從建國之后到改革開放的一段時間內,農村人口呈井噴式增長。改革開放以后,農村經濟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不再滿足于以前的生活方式,注重個人生活樂趣,而超生必然會導致生活水平的下降,很多家庭即使符合生二胎標準也不再生二胎,無疑使人口增長速率進一步下降。另外,經濟的發展也大大提升了兒童的教育經費,很多家庭負擔一個孩子的教育經費就已經很吃力,沒有多余的資金和精力撫養更多的孩子,這也是農村人口的得以有效控制的關鍵原因。
三、農村經濟發展推動人口素質的提升
隨著農村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科學種植、科學養殖技術已經逐漸被引進農村地區,并被廣大農民和養殖專業戶接受。一個人的科學技術水平在提升家庭收入、改善個人生活環境以及促進個人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城鎮居民的生活方式也被引進新農村建設中,人們普遍要求實現市場規范化和法制化,并以法律和道德規范作為評判個人行為最重要的標準。這就對農村地區人民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客觀程度上促進了思想解放,也促進了少生、優生的理念在農村地區的普及。從另一方面考慮,農村經濟的發展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傳統的以人力為主要勞動力的農業生產方式逐漸被取代,農業生產對勞動力的需求進一步減少,相反對勞動力的機械操作技術和綜合素質則進一步提高,人口出生率必將下降。因此可以說農業經濟發展在降低農村人口出生率、提升農村人口素質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關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生育率下降關系的研究已經開展了很多,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普遍認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是有效降低人口出生率、提升人口素質的關鍵原因。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惠農政策的頒布必然使農村經濟發展迎來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經濟發展也必然會導致人口增長率的下降,并進一步提升人口素質;同時,人口素質的增長也為農村地區經濟建設提供了優質的人力資源,為進一步實現農村地區城鎮化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參考文獻:
[1]楊發祥.當代中國計劃生育史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3(12).
[2]劉清芝.中國農村人口結構綜合調整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7(10).
[3]葉靜.美好鄉村建設背景下農村計劃生育宣傳現狀調查——以六安市裕安區小華山街道十里崗村為例[D].合肥:安徽大學,2014(5).
[4]孫琪.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村計劃生育淺論[J].農業與技術,2002(4).
作者:李國春 單位:赤峰市敖漢旗長勝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