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經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總體上解決了我國農產品總量供給不足的問題。但是,隨著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長期以來依靠化肥和農藥嚴重過量使用實現農業增產的舉措,不能再適應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這需要更深層次挖掘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潛力,實現從“吃得飽”向“吃得好”的戰略轉型。在此背景下,農業科技投入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幾年,我國在農業產業中的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農業科技投入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我國農業科技在科研人員數量、科研經費、科研項目數、農業機械總動力方面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得出雖然我國的農業科技投入在逐年上升,但并不是所有農業科技投入均對農業經濟增長產生正向的影響,因此需要在加強農業科研人員的職業素養、農業機械化程度等方面進一步作出合理的改善。
關鍵詞:農業科技投入;農業經濟增長;對策建議
引言
“三農”問題是我國發展和建設的基本問題,“三農”問題的研究是為了實現農業增收、農業發展提供科學方法與建議[1]。近幾年,我國農業得到了較為快速的發展,但是在農業科技投入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2]。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收集相關數據,研究我國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深入分析產生了何種影響以及產生影響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對農業經濟增長提供科學有效的政策建議。
1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生產現狀
1.1農業科技投入現狀
為充分掌握我國農業科技投入現狀,該部分整理《中國統計年鑒》農業研究開發相關數據,主要從農業機械總動力、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研發的經費支出、研發項目的數量等4個方面反映我國農業科技的投入現狀,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我國的農業科技投入總體狀況是逐漸上升的。其中,農業機械總動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農業科技應用的狀況,因此農業機械的總動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農業科技投入的狀況,且農業機械的總動力由2009年的87496萬kW上升至2019年的102758萬kW,上升了17.44%。農業行業的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反映了農業行業的人力資本狀況,故而也是農業科技投入方面體現,且研發人員的全時當量由2009年的117635人年上升至2019年的497939人年,上升了323.29%。農業行業的科研經費支出反映了農業生產所投入的科技研發資本,由2009年的3227228萬元上升至2019年的17981351萬元,上升了457.18%。研發項目個數由2009年的16753項上升至2019年101964項,上升了508.63%。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農業科技在研發人員、科研經費以及研發項目數量方面均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我國的農業科技正在迅速發展。
1.2農業生產現狀
對農業生產現狀的把握有助于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了解,該部分經過對《中國統計年鑒》數據的整理,從農業生產總值、農作物的播種面積、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糧食作物的總產量等4個方面充分了解我國農業生產的現狀。我國的農業生產總值總體上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由2009年的29984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66067億元,上升了120.34%。農作物的播種面積與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變化趨勢較小,這可能是由于土地是一種稀缺資源,總量是保持不變的,因此農作物的播種面積與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分別由2009年的157242千hm2、110255千hm2上漲至2019年的165931千hm2、116064千hm2,分別上漲了5.53%、5.27%,基本保持了同步的上漲趨勢。糧食作物的總產量由2009年的53941萬t上漲至2019年的66384萬t,上漲了23.07%。因此可以看出,農業生產總值的上漲與農業科技投入的上漲幾乎處于同步的趨勢,故而初步判斷,農業科技的投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正向的,為了進一步證明這個觀點,以下將進行更為嚴謹的實證檢驗。
2定量分析
2.1數據來源與變量說明
2.1.1數據來源
中國農業從業人員數據來源于《中國勞動統計年鑒》,其余數據如無特殊說明,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及作者計算整理得到。數據的樣本區間為2009—2019年10a的樣本數據,所有數據均是中國的整體統計數據。
2.1.2變量說明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農業經濟增長,解釋變量為農業科技投入相關衡量變量、農業播種面積變量、農業從業人數變量,具體的衡量說明及描述性統計如表3所示。
2.2模型設立
本文以農業產業研發人員的全時當量、農業機械總動力、研發經費、研發項目數量作為農業科技投入的衡量指標,并將其作為自變量放入模型中,且由于農作物播種面積、農業從業人員也會影響農業的經濟增長,因此將其作為控制變量放入模型中,將農業生產總值作為農業經濟增長的變量放入模型中。
2.3農業科技投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將本研究的相關數據導入STaTa15,并進行最小二乘回歸。研發人員的數量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呈現負向的關系,與理論預期的方向不符,但是回歸結果并不顯著;農業產業研發的經費支出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呈現正向的關系,且研發投入增加1%,農業經濟增長上升1.1%,投入回報成正比,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農業研發項目數量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為負,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農業研發項目的質量有待提高,不僅關注是項目數量,更應該關注項目效率;農業機械總動力與農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為正,但不顯著,這可能是因為農業機械消耗總動力中不僅包含了現代科技含量高、投入產出比低的現代農業機械,還包括了一些傳統效率低的農業機械,因此不顯著。
3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3.1提升科研人員專業素養
農業科研人員數量的增加只能在短期內促進農業科技的發展,但只關注農業科研人員數量的增長,而不關心科研人員專業素養的提高,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農業產業生產率的提高,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從而拉低經濟增長的動力,因此科研人員專業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應加大職業素養培訓投入。
3.2適當增加農業科研經費的投入
由上述的現狀描述及回歸結果可知,我國農業科研經費的增加有助于農業經濟的增長,因此加大對農業研發的科研經費是必要的,政府在這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升在財政方面的支持,進而鼓勵農業科技的研發。
3.3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支持力度
由《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可知,農業從業人員總數是在逐年減少的,這與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程度是密不可分的,農業機械化解放了人們的雙手,使得勞動力流入生產率更高的工業和服務業。因此,農業機械化是不可阻擋的順潮流趨勢,政府應該針對我國不同地方的不同地勢形式制定不同的機械化措施,兼顧大型農機和小型農機的平衡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峻,于文靜,高敬,胡璐.確保如期完成“三農”硬任務的總部署———透視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四大信號[J].新西藏(漢文版),2019(03):7-8.
[2]黃少安,孫圣民,宮明波.中國土地產權制度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對1949—1978年中國大陸農業生產效率的實證分析[J].中國社會科學,2005(03):38-47,205-206.
作者:邱麗 張鑫 朱玉龍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大數據應用與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