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農業對于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具有支撐作用,也是助推經濟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以重慶渝東北11個區縣為例,根據重慶2018年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選取了8項具有代表性的評價因子,構建農業經濟評價體系。對各區縣的經濟實力進行了綜合評價和排位,并將各區縣劃分為了四個不同發展水平的等級,并提出了對渝東北發展農業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渝東北地區;主成分分析
1前言
不同地區的農業資源、地理位置及有關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力度,致使各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也存在差距。重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快,但各區縣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本文通過分析各區縣的資源狀況,因地制宜的合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創造不同地區的經濟效益。相關學者十分關注農業經濟的發展,對其各領域進行了專項的研究,有從大范圍的全國各區縣進行研究分析,彭妍、周麗對全國31個省市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分析,得出中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從東部向西部方向遞減的規律。要縮小地區差異,韓守富也提出要提高地區農業競爭能力的水平和素質,根據區域間的特點發展地區特色和比較優勢的農業產業。當然,也有相關學者對具體某個省市的各區縣進行了專項研究,分析后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及建議。吳嬌對四川省21個市州的農業經濟指標進行了主成分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法來幫助落后地區發力趕超、支持先進地區繼續發展。何劍以新疆1988~2004年14個地區的截面和時序數據為例,得出收入加劇了農業地區的不平衡性、農業結構的不平衡、農業資源稟賦等,都導致了農業區域經濟增長差距逐步拉大。綜上,發現專家對重慶渝東北關于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研究較少,本文則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8個指標為變量分析重慶渝東北11個區縣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分析出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對策。
2主成分分析評價過程
2.1相關性分析構建的指標體系
8項指標為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1),鄉村從業人員(X2),農作物播種面積(X3),農用化肥施用量(X4),農村用電量(X5),農藥使用量(X6),農林牧漁業總產值(X7),糧食人均產量(X8)。利用SPSS19軟件計算得到8個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從表1可以看出,這8個指標之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農業經濟信息交叉重疊。例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與農作物播種面積和鄉村從業人員存在非常顯著的相關關系,與農用化肥施用量、農藥使用量、農村用電量存在較為顯著的相關關系,而與人均糧食的產量存在著較弱的相關性。
2.2根據累計貢獻原則提取主成分
由表2的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可看出,第1個成分值占總方差的72.54%,前2個成分值累計占了總方差的84.598%,這表明前2個成分值可以解釋全部指標的84.598%,由于主成分的總解釋以達到80%以上為宜,故提取前2個主成分可以達到要求。至此,原有的8個指標可以降維轉化為2個獨立的、彼此不相關的指標。
2.3計算主成分表達式
第一主成分在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有較小的載荷,而對其它均具有較大的正載荷,可稱第一主成分為綜合成份,在第一主成分因子當中,糧食人均產量、農村用電量對農業經濟的影響較大;而第二主成分在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數中有較大的正載荷,而在糧食人均產量上有重度的負載荷,在農用化肥施用量、農村用電量上有中度的負載荷。可稱第二主成分為災害成份。2.4主成分綜合得分與排名總得分是兩個主成分得分之和,得出如上各個主成分的得分和總得分,各個區縣的綜合得分有正有負,綜合得分值為正,說明其經濟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綜合得分值為零時是平均水平;而綜合得分為負時,說明其低于平均水平。根據總得分能夠將各區縣的綜合排名列出來。
3主成分的評價結果分析
3.1高水平區縣
開州的綜合得分為1.61,萬州的綜合得分為0.62,梁平的綜合得分為0.52,說明這三個區縣的農業經濟發展實力較強,其開州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中得分均是最大,也擁有較多的農業從業人員,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很好的前景。萬州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較高,說明萬州的糧食的人均產量也是相對較高的,萬州有臨港的地理優勢,也具有堅實的農業基礎。梁平也是農業發展較強的區縣,對于糧食的產量都是比較樂觀的,也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
3.2中高水平區縣
奉節、忠縣的綜合得分稍大于平均水平,屬于較為發達的區縣,其經濟實力也相對較強,具有較好的農業發展基礎設施,他們的鄉村從業人員以及農作物的播種面積都占比較大,對于農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3中低水平區縣
云陽、墊江和豐都的綜合得分略低于平均綜合水平,說明農業發展的綜合實力相對較弱,可能對于第三產業的發展較好,旅游服務業。在這些地區需要政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3.4低水平區縣巫溪、巫山和城口,這三個區縣的綜合得分遠低于綜合平均水平,因為其實際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也是相對落后的,由于地理位置的偏遠,地形地勢的因素,不利于農業較好的發展,存在經濟落后導致農業發展的不穩定,可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的發展。
4對促進渝東北農業發展的對策
4.1改善基礎設施,促進經濟發展
渝東北地區多山地,道路等硬件設施落后,屬于重慶內較為落后的區縣,交通等地理位置的因素,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只有提高對落后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并加以對各區縣進行重點規劃和布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4.2跨區縣間合作,縮小臨縣之間的差距
由于渝東北農業發展水平區域差異明顯,總的來說開州、萬州、梁平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應在促進本地區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同時將自己成功的發展經驗分享給臨縣,大力扶持經濟較為落后的區縣,各區縣加強合作,互相幫助,縮小區域間差距。
4.3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提高經濟水平
根據各區縣不同的資源優勢,將本地區具有特色的生產要素靈活高效配置,從而形成具有突出特色品牌和良好效益的農業生產體系。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比如在低水平的巫溪發展特色產業中藥材、“三大坨”等;巫山發展脆李、紅葉三峽旅游業等;城口有稀有金屬錳,根據各地區的自然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一條產業融合的特色之路,來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妍,周麗.主成分分析在評價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J].中國經貿導刊(中),2018(20).
[2]吳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四川省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評價[J].安徽農學通報,2018(12).
[3]彭博,羅澤舉.河南省各地區農業經濟評價—基于聚類和主成分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4).
[4]汪慧玲,劉淑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部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研究[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2(05)
作者:何成鳳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