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科技服務現狀及創新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村科技服務是農村科技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環節。農業科技對農業貢獻率的大小,既取決于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和農業技術的創新成效,同時更依賴于農業科技在實際農業生產活動中的普及推廣程度[1]。隨著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發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等應用力度不斷加大,農業和農村對科技創新與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提高[2]。江蘇是個農業大省,農業科技資源豐富,科技創新實力雄厚,新成果、新技術不斷涌現,迫切需要有效的科技服務手段和創新服務模式來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為了加快建立完善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著力提升科技服務“三農”的水平,江蘇省自2009年正式啟動“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以下簡稱“科技超市”)建設工作。
1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建設背景
目前,江蘇農業科技服務體系還相對薄弱,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還較低,應用規模不大的“瓶頸”依然存在。特別是農民對公共科技服務的需求與實際供給存在較大差距,農村科技服務要求的多元化增加了服務難度,現有的省、市、縣、鄉四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需要進行資源整合、轉型探索新的服務理念和建立新的服務模式[3]。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的概念并不新鮮,近年來,國內各省市都有嘗試建設,多以農資經營為主,輔助技術服務。例如,由黑龍江省北安市趙光鎮鄉鎮農技站建設的農村科技超市,由湖北咸安當地科技局和種子、農資公司建立的農業科技超市,由政府出資倡導,各農業大專院校和涉農研究所共同參與的吉林省左家“東北農業科技超市一條街”等。雖然形式和稱呼不同,但在實際運行和發展中普遍存在組織化程度不高、服務資源分散、各方力量協和力不強、運作機制僵化等突出問題[4]。
2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的內涵
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以有店面、有隊伍、有網絡、有基地、有成果、有品牌等“六有”為主要模式,以有形與無形產品為商品,構建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信息流與技術流相結合、網絡服務與專家服務相結合、日常服務與專題服務相結合、咨詢服務與培訓服務相結合的新型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以總店為協調指導、分店為服務龍頭、便利店為服務主體的三級科技服務網絡。組建專家服務隊伍,篩選推廣應用技術成果,運用報紙、網絡等媒體,結合各類農業科技園區、龍頭企業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科技服務活動(見圖1)。
3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的建設內容
3.1科技超市店面建設江蘇省在交通便捷位置建立了總店、分店、便利店三級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店面,直接面向廣大農戶,提供科技服務。目前,在全省按地區產業需求建設總店1家,分店67家,便利店147家,每個縣市一家分店帶2~3家便利店。總店設立在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分店、便利店建在各地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型企業、科技型農業合作社、農業專業大戶等地。參照商品超市管理建設模式,統一建設標準(形象統一、運行模式統一、服務標準統一、服務質量統一),規范店容、店貌、店規,配套示范基地,并設有成果展示區、成果交易區、技術咨詢區、信息區、培訓區、科技特派員工作室等,總店面積約900m2,分店面積600m2以上,便利店面積30m2。此外,配備經過崗前專職培訓的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設定每日服務內容,并定期開展科技培訓和新技術、新產品推廣等服務,便利店及時收集農戶需求與難題信息,及時與總店、分店溝通,快速有效地解決農戶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3.2科技超市專家隊伍建設科技超市專家服務團隊是保障科技超市順利運行的核心力量,通過整合優化省內涉農科研院所科技人才資源,分別組建總店、分店、便利店三級專家服務團隊。在大宗農作物、設施蔬菜、特色畜禽、特種水產、經濟林果、意楊深加工、綜合技術等7個領域組建近190人的省級專家團隊(見表1)。專家團成員均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既有較高科研技術水平,又有豐富的科技服務經驗,許多成員都是國家級或省級優秀科技特派員。分店、便利店遵從本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的原則,從所在地區的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種子農資推廣站等單位遴選專家形成分團和服務小分隊。各專業領域設立分團長,負責召集專家團成員全方位為農戶提供產業鏈一站式服務。管理上由總店面向全省公開征集專家成員,制定相關專家團隊管理辦法,設立年度服務質量考核標準及獎勵機制等,確保科技超市專家隊伍的長期性、穩定性。
3.3科技超市信息網絡建設目前,農業科技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已成為發展趨勢,網上超市是科技服務便攜有效的新手段[5]。“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江蘇省科技特派員網”是整個超市網絡體系建設的重點,共提供“三農”政策、成果技術、專家服務團、科技特派員、咨詢平臺、供需信息、服務基地、超市萬村行等十大類信息。由信息技術和農業技術綜合型技術團隊負責建設和維護網站運行,進行農業信息資源的采集、加工和處理,輔助12396服務熱線、專家電子信箱、在線視頻、遠程教育、定期網刊等多媒體手段,準確、及時、便捷地和農戶進行信息互動交流,開展全方位的科技服務。此外,還設定信息更新量、專欄點擊率、互動服務數等考核指標來保障網站的長期有效運行。
3.4科技超市基地建設科技服務的最終成效要體
現在實際運用中,因此,各類示范基地的建設是科技超市網絡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選擇基礎較好、標準較高、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科技型企業、農業合作社作為基地,主要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開展技術培訓、農業科技創新,繁育優質種苗,將地方土地資源、區域產業優勢和科研單位科技人才優勢充分結合,形成品種多、技術新、科技含量高的綜合性示范基地[6]。在實際操作上,設立江蘇省農科院六合動物養殖基地和溧水植物種植基地為總店基地,分店基地面積在10000m2以上,便利店面積在3000m2以上,形成了規模化種植、養殖示范點,開放式的管理基地便于周邊農戶參觀學習。
3.5科技超市成果收集成果(適宜推廣與交易的先進實用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是科技超市的主要“商品”之一,需要保證其持續供應、品種豐富、高科技含量、成熟穩定。圍繞科技超市7個特色產業,按年度在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中廣泛篩選、采集和引進國內外技術成果,目前,共收集第一批技術成果623項(見表1)。在成果篩選時,以實際生產增產或增收的效果是否顯著,是否真正能為農民、社會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入選準則。同時,有計劃地在總店、分店基地進行示范應用,經過基地集成試驗示范后,將成熟的成果建立數據庫,和相應專業的專家對應,由總店統一采購配送到各分級超市銷售。此外,在網上實時更新成果信息,并定期制作成果匯編畫冊,各科技超市門店廣泛宣傳示范應用,通過科技超市大平臺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6]。
3.6科技超市品牌建設科技超市要實現最終的市場化運作和有償科技服務,就必須加大對外宣傳,樹立超市品牌。除了各級店面的統一標識、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外,還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增強科技超市品牌影響力。例如,編制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宣傳系列叢書、專家服務團名冊、科技成果匯編畫冊等,免費發放給農民、企業等,并在政府網站、科技超市網站、網刊上宣傳,讓更多的農戶、企業了解科技超市,主動與科技超市建立合作關系;注冊商標為科技超市產品冠名,強力推行成熟有銷量的產品,在包裝上增加科技超市品牌標識;在蘇果、家樂福等商品超市,設立科技超市的優質綠色農產品專柜,銜接科技超市的銷售環節;引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認證和追溯體系,嚴格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品牌聲譽。
4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建設創新點
4.1有效整合全省科技人才信息資源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體系的建設,首先是通過政府引導,先期匯集了省內外最新的優秀科技成果和人才資源成為科技超市的無形商品。前期圍繞7個特色產業組建了200人的科技超市專家服務團,收集近800項先進技術成果,整合優化全省涉農科技人才隊伍和產業鏈上專家,囊括產前、產中到產后的各生產環節。此無形商品是保證科技超市穩定運行的主要力量,也是有形商品的輔助支撐,能使科研和科技推廣取得“雙贏”,既能方便廣大懂技術、會經營、熟悉基層情況的高水平專家全方位為全省農戶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務,有效解決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問題,也能使實驗室內的專家更了解實際生產需求、農業科技更新狀態。
4.2綜合運用現代媒體信息服務手段現代農業技術更新換代很快,受氣候等外因影響大,因此,農業生產對農村科技服務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快速、便捷的手段采集、更新、維護各類農業科技信息資源。科技超市的建設也把信息技術的運用擺在了首要位置。由江蘇省農科院信息中心建立的一支集農業技術和信息技術于一體的信息采集隊伍,通過網站、網刊、電話、手機、報刊等方式,進行信息、在線專家咨詢、信息查詢、數據庫搜索、視頻診斷、遠程教育、建立相關數據庫等,既降低了科技超市運行成本,也快速及時解決了農戶生產問題,還保證了科技資源的穩定新穎性,方便了各組成部分的信息傳遞與資源共享。
4.3全面打造農村科技服務網絡體系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體系的建設不同于以往的各類科技超市,它以總店、分店、便利店三級超市機構為主體,通過店面、隊伍、網絡、基地、成果、品牌六大類科技要素的組合,采用單雙向鏈接各分級店的下設機構,參照現代商品超市模式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務網絡體系。該體系的建設屬全國首創,是在原有農技推廣體系基礎上的重要創新,一改以往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網破、線斷、人散”狀況,整體建設覆蓋農業生產全程、綜合配套齊全、服務手段新穎、服務成效顯著的農村科技服務網絡體系[7]。
4.4建立切實有效的科技服務長效機制我國目前的農業科技服務組織基本上采用的是單純的政府主體模式。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的建設初期也是靠政府牽頭,但目的是建立以政府為導向、項目帶動、各方參與、多元投資、企業化管理的長效科技服務機制,最終目的是以市場化運作為主,通過開展有償科技服務獲得收益,打響“江蘇省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品牌,走自給自足的發展道路,實現科技服務模式上的創新[8]。希望通過科技超市的建設,實現科技成果推廣與示范應用的“無縫銜接”,加快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的轉化速度。
5江蘇農村科技服務超市建設與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5.1科技超市總店建設速度有待加快科技超市總店注冊成非企業法人單位,按規定要成立理事會,理事會主要負責科技超市的總體策劃、統籌協調和運行管理等各項綜合事務。由于總店、分店、便利店是同步建設實施,總店規模大,人員復雜,特別是展示示范區建設規模檔次較高,章程的制定、注冊登記等法律相關手續煩瑣,需要經過反復修改調整,所以建設進度相對有所滯后。此外,科技超市人員還未完全到位,規章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時常出現管理、協調工作難度大、效率低、影響整體進度的現象。因此,需要加大政府推進力度,制訂工程進度計劃表,盡快協調各相關單位,落實建設科技超市實體工程,配套相應的軟硬件設施。
5.2科技超市各層級聯系不夠緊密目前,科技超市的各層級店面均在建設和完善中,特別是分店和便利店的建設擴展速度較快,數量不斷攀升。但是在實際運行中,分店和便利店的自主運行能力還有待加強,特別是相互間以及和總店間的交流溝通、信息反饋不夠頻繁,大多數還局限于完成總店安排的各項活動任務,對所在地區的影響力有限。因此,需要總店制定相關政策、規章調動各層級店面的積極性,或定期舉行一些店面間互動的推廣活動;各分店、便利店也應從自身發展角度出發,取長補短,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主動從總店獲取資源信息。
5.3科技超市后期市場化運作難度大科技超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脫離政府扶持走向市場化運作,進行有償服務,這也是國外許多成功的農業服務機構的運行模式。鑒于中國的國情,這還需要一個過程,前期還是要以政府推進為主,但要逐步為后期面向市場做準備[9]。目前,國內成功的實例還不多,難度較大,這就需要科技超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篩選出優質、高產的新品系,研究創新并集成應用產業化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滿足國內消費特點、市場競爭力強、開發前景廣闊的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科技超市品牌農產品,增加對消費者和企業的吸引力,并注重發揮企業聯盟的優勢,使之融入科技超市建設中,為后期市場化做準備。
5.4科技超市長期有序運行有待保障科技超市的建設運行是一項長期持續性工程,建設規模和范圍巨大,特別是后期運行需要不斷投入人力、物力,在尚未面向市場化運作時,政府需要保障資金來源的穩定充足,后期要多方引進企業資金,為科技超市打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要設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推進總店建設,實施規范化管理,同時,還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管理規章制度,規范科技超市運行流程,保障科技超市“六有”要素的完備[10]。此外,要實行適當的考核獎勵措施,提高各層級店面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并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科技超市在省內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