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技中心科技創新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自2007年以來,淄博市農技中心創新思路,圍繞發展和服務現代農業,創新推廣模式與工作方式,成功建設了農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著力突破技術推廣難、成果轉化慢、服務能力不足等諸多難題,加速了全市農業科技進步,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農業科技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撐能力不斷加強。2009年6月,淄博市人大主任、市委書記劉慧晏視察朱臺鎮集成示范基地時稱贊農技人員用實際行動推動著淄博市農業科技進步,充分體現了作為技術部門應有的專業程度。淄博電視臺、電臺和淄博日報對此分別作了深度報道。
1開展技術集成創新的背景
1.1國家大力倡導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
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部署;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順應世界科技發展潮流,著眼于建設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斷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
1.2單一技術示范推廣增產潛力明顯不足
淄博人均耕地不足0.6畝,糧食供求矛盾突出。前幾年,農技部門開展推廣技術多圍繞一個單項技術來進行,單項技術帶來的增產潛力明顯不足,糧食單產連年緩慢爬坡。
1.3農民接受能力差
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淄博市務農人員多為年老體弱、文化水平偏低的農民,其中高中及以上學歷的僅占15.4%,初中以下的占84.6%,對新技術、新成果的接受能力偏低。
1.4農技推廣經費缺乏,農技人員科技素質不高
淄博市鄉鎮農技人員人均技術總經費與人均業務經費(推廣經費)嚴重不足,42.6%的鄉鎮農技人員仍靠自收自支,辦公、交通服務等硬件設施落后;縣鄉農技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占38%,副高級以上職稱僅占5%,為農服務能力較差。
1.5技術研發與推廣嚴重脫節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與農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缺乏密切聯系,導致技術研發缺乏現實針對性,技術推廣缺乏成熟技術。
2技術集成創新主要做法
2.1加強領導,強化落實
2008年,在臨淄區朱臺鎮成功建成優質高產糧食技術集成示范基地的經驗基礎上,該市農技中心正式決定在全市范圍內深入推廣、建設技術集成示范園區,在局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以市農技中心主任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明確每個示范園區從規劃到實施,考察指導均有專門的技術骨干。在播種、冬前、春季及異常氣候發生前后及時組織區縣、鄉鎮農技專家和有實踐經驗的農民開展專題會進行討論,并邀請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多名教授、專家蒞臨指導。
2.2創新農技推廣模式
淄博市農技中心把示范園區建設的核心內容放在建立一批特色鮮明、豐產增收效果明顯、能形成精品效應的示范基地上,把試驗示范重心放在一些條件相對成熟、具有全局帶動性或發展前瞻性的領域。通過設立開放性的試驗示范園區,將多項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成果直觀地呈現在農民眼前,真正實現“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讓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用得上,縮短了與農民的距離,加快了農業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有效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難題。同時鍛煉了農技隊伍,農技人員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2.3創新試驗示范方式
改變原來分散式試驗示范為建設集中技術集成示范園區。圍繞核心技術,合理搭配其他輔助性先進技術,經科學排列組合,大幅度提高了試驗示范展示效果。5年來,集中落實不同種植方式、不同耕作方式、不同品種、不同播期、不同播量、不同施肥量、不同澆水次數、不同施藥次數、不同施藥品種等試驗、示范、攻關150余項。密集的多專業、多學科、多層次技術試驗示范展示,讓農民能夠親眼目睹、切身感受,完成了對農業科技重要性的再認識、再提高,改變了自身傳統的生產觀念,使示范基地真正成為了農民的田間學校。
2.4創新現代農業經營模式
通過整合淄博市、區縣、鄉鎮農技人員力量,建成三級聯動機制,各技術集成示范基地,由市農技中心統一進行規劃安排,統一試驗示范方案設計,市、區農技中心聯合制定種植管理技術意見,鎮農技站具體負責技術指導,鎮政府和村負責組織各項耕作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術示范推廣的操作流程。充分發揮農技推廣協會和農機服務協會積極性,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深耕整地、統一秸稈還田、統一供種播種、統一防治病蟲害的“五統一”服務,從土地耕翻、播種到收獲采取一體化操作、集約化生產,讓農民省心、省事又得實惠,加快了農業科技推廣速度。
3技術集成創新取得的主要成效
3.1建成一批精品技術集成示范基地,提高了農業科技轉化率
相繼在臨淄區朱臺、鳳凰、皇城,桓臺縣索鎮、新城、唐山,高青縣唐坊、青城,周村區北郊,淄川區商家,高新區朱莊,沂源縣中莊建成優質高產糧食、綠色控害、地力培植、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技術集成示范園區20余處。通過技術集成園區直接帶動技術集成示范鎮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實現跨越式進步。在淄博市技術集成示范基地,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8%。
3.2促進了多項核心農業技術的快速推廣
通過建設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分類分區域集成化示范推廣糧食高產高效栽培、耕地地力培植、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等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30余項。其中成功引進、大幅推廣并取得巨大效益的先進技術有:小麥寬幅精播技術推廣面積80萬余畝、綠色控害技術示范面積15萬余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700萬余畝;高產優質新品種有:濟麥22累計推廣面積307萬畝、鄭單958累計推廣面積426萬畝;新式藥劑藥械12種;總結推廣循環農業模式33種。
3.3提高了基地糧食單產,增加了農民收入
截至2010年底,淄博市累計推廣技術集成示范基地面積已近20萬畝,增產小麥0.5萬t,增加農民收入970余萬元。通過技術集成,淄博市小麥、玉米單產記錄逐年刷新,在桓臺縣創出了小麥實打畝產759.18kg,在臨淄區創出了夏玉米實打單產1027kg的高產記錄。技術集成帶給農民增收是實實在在的,臨淄區朱臺鎮大夫店村技術集成示范基地,農民邢春祥通過集成應用了寬幅精播栽培技術、小麥氮肥后移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一噴三防技術、深耕還田技術等先進技術,種植的9畝小麥,每畝單產達到577.4kg,較傳統模式畝增59.8kg,增產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