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棉田除草劑應用問題及策略綜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除草劑在當地棉田的使用情況
安徽沿江棉區以種植棉花、油菜、小麥為主,一般為兩熟制。在當地廣泛使用的除草劑類型主要有:(1)滅生性除草劑有10%草甘膦、62%草甘膦、40%草甘膦、百草枯等;(2)闊葉除草劑有苯磺隆、乙羧氟草醚、二甲四氯等;(3)禾本科除草劑有高效蓋草能、精奎禾靈;(4)芽前除草劑有乙草胺、金都爾、床草凈、野老等。滅生性除草因省工省時、除草效果好,備受農戶青睞,在棉花生產中至少使用2次,即移栽棉花前使用一次,封行前再使用一次。國家雖然三令五申要求不使用低含量草甘膦,但大多數農戶仍在使用。闊葉除草劑和禾本科除草劑效果好,每年至少使用1次;選擇性除草劑除草效果相對較差,一般也用1次。7月1日隨機調查了20個農戶,10%草甘膦使用次數最多,3戶每年使用4次,其中2戶有2次用量為30kg•hm-2,其他用量是15kg•hm-2;15戶每年使用3次,其中2戶有1次用量為30kg•hm-2;只有2戶每年使用2次,每次用量為15kg•hm-2。據調查,沿江棉區復興鎮一年使用量達25萬kg(復興鎮耕地面積0.5萬hm2)。
2使用中出現的問題
2.1濫用、錯用現象。由于低含量的滅生性除草劑價格低、除草效果較好,出現了濫用現象。如6月24-25日,有風,棉田雜草多,需要除草,一般農戶多使用10%草甘磷定向噴霧,施藥后,棉花心葉出現黃化現象,棉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另外,忽視除草劑對后茬作物的影響,有錯用現象。5月22日調查中,有一個農戶,在5月6日移栽棉花前使用了10%草甘磷和芽前除草劑42%惡草•丁草胺乳油(野老,水稻田除草劑,除草效果好)造成移栽后棉苗活棵差,高達60%僵苗,苗病發病率高達20%。在后來7d里噴霧施用了2次“金愛收”加殺菌劑,苗情有所緩解,共增加農藥和人工成本618元•hm-2,而該地中央的營養缽苗床由于當時未使用除草劑,移栽后的棉花長勢喜人。我們對這一地塊(密度均為每公頃2.32萬株左右,品種均為鄂雜棉11)進行了跟蹤觀察,在“三桃”調查中,發現差異明顯。
2.2土壤肥力下降、板結。由于常年連作套種,使用低含量除草劑,沒有進行“用、養”結合,以致土壤中毒素存積多,肥力下降,保肥保水能力低,枯萎病、黃萎病地塊增加,立枯病、炭疽病頻發。在棉花苗期,使用營養缽育苗,立枯病發病地塊在60%,病株率一般30%,有的地塊甚至達到80%;枯萎病發病地塊在10%,病株率40%。據7月22日在復興鎮老岸村和平組大田調查,枯萎病發病地塊明顯多于2010年,60%地塊有病株,發病株率在16%~20%。這與常年使用低含量的除草劑有一定的關系。
2.3施藥機械殘留。今年在苗期施藥防蟲治病后,棉花出現葉片增厚、彎曲、呈雞爪狀,原因是施藥器械上年冬季用于施油菜田專用除草劑,有殘留所致。
2.4除草劑的飄移特性。自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每個農戶的種植的地塊越來越“細長”,種植模式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種植,在有風天氣施藥,藥霧借風勢吹到鄰近的棉田,引起鄰里糾紛。在2001年6月,江西江心洲種植蘆葦,噴施了2,4-D丁酯類除草劑,噴藥當天,南風5~6級,藥霧飄移過江,沿江棉區復興鎮王洲村、同心村、套口村3個村,660多hm2棉田的棉葉不同程度出現了雞爪狀葉子,影響棉花的生長,有的地塊完全被毀,損失100多萬元。
3解決對策
3.1適時噴藥。在雜草的幼苗期除草效果較好。雜草幼苗期,雜草剛出土,組織幼嫩,蠟質層薄,抗藥性弱,容易除掉。如小麥田除草,在冬季除草效果明顯比來年春季除草效果好,而且冬季除草,距下茬作物種植時間相對較長,除草劑可以在土壤中充分分解,不影響下茬作物的生長。可在11月中旬小麥幼苗期,雜草處在2~4葉期時除草。另外,注意溫度影響除草效果。如草甘膦,在晴好天氣無風溫度高(高于10℃)時的除草效果明顯比低于10℃好。因此,在溫度較低較干旱的冬季,蓋草能需加大藥量。
3.2選準除草劑。不同的除草劑所除的雜草對象不同,如棉田除草,在營養苗床上,如狗牙根較多時,每667m2用蓋草能25~30mL對水15kg噴霧;移栽后,溝邊及空白處雜草較多時,可每667m2使用草甘磷1kg+乙羧氟草醚乳油20mL定向噴霧。
3.3合理配制藥液,采用兩次稀釋法。即用少量的水先溶解藥劑攪勻,再倒入噴霧器攪拌均勻,這樣使藥劑充分溶解,從而達到更好的除草效果。同時適當加大用水量。每667m2所噴施稀釋后的除草劑藥液不應低于30kg,不漏噴,不重噴。盡量不與殺菌劑、殺蟲劑混用。
3.4結合中耕松土進行除草。如6月上中旬,棉花尚未合壟,長勢較好,田間有雜草時,可結合中耕松土同時除草。3.5加強管理。對2甲4氯、2,4-D丁酯類除草劑要加強管理,督促生產經營者履行職責,做好各類除草劑安全使用技術的培訓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