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促進地方農業科技的進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是在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市林業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撤所建院組建而成的公益型的科研單位。市農科院的建立既是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要求,更是寧波市實施“一號工程”的成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對市農科院的建設十分關心和重視,同時提出了明確的建設目標,即要將市農科院建設成為我市農業科研的核心基地和農業科技人才高地,成為全市農業科技研究開發的龍頭。市農科院除承擔必要的基礎性、公益性研究任務外,主要精力應放在應用性技術研究上,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農業結構調整,為農業產業化提供科技支撐。目前院部設黨政辦公室、科研管理部、科技開發部、計劃財務部4個管理部門,院內設作物研究所、林業研究所、蔬菜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農業新品種引進中心、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7個研究所(中心),尚有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核能農業應用研究中心、現代園藝設施示范中心等3個所(中心),由于人才、經費等原因沒有建立。院現擁有寧波市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寧波市稻麥良種選育中心、寧波市林業花卉技術服務中心3家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占地面積科6畝。現有在職職工91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0人,具有高、中級職稱的30人(正高級1人,副高級14人),碩士學位的7人,在讀碩士5人,在讀博士1人。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和市級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5人。建院兩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我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以應用性研究為主,突出重點,抓好特色,取得了一定成績。2001年獲科技成果獎9項次,通過鑒定8項。其中農業部農業豐收三等獎一項,省、市農業豐收一等獎各一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自主創新科技成果推廣面積達255.7萬畝次,增創經濟效益1.37億元。去年全院共開展29項研究,科研經費74萬元,各項研究開發都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1調整科研結構,明確創新重點根據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我們及時調整科研結構,拓寬科研領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努力為我市效益農業發展提供優質種苗。一是保持原有優勢,加強優質高效水稻新品種的選育、引進及良種產業化研究。重點是優質晚梗稻新品種及優質雜交粳稻新組合的選育。二是培植新優勢,加強蔬菜、林特、花卉等新品種的選育。去冬我院首次有4個蔬菜品種在海南島進行了3.4畝南繁,收獲種子200千克。三是加強農產品優質高效無公害生產技術的研究,尤其是蔬菜、瓜果無公害生產技術研究和推廣,確保市民菜籃子安全。四是加強生物技術研究,用生物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技術,擴大植物組織培養工廠化生產的規模,開始了一些花卉的組培,努力生產具有市場前景,農民喜歡的各類試管苗。至今已生產89個品種、70萬株試管苗,力爭年底達到100萬試管苗供給各縣(市、區)的種植單位。五是大力引進新品種,重點引進名特優稀瓜果新品種、優質牧草新品種、名貴珍稀花卉色塊樹種以及中藥材品種。近兩年來已引進各類品種種質資源119個,其中48個已有了較大的應用面積。
2面向廣大農村,推廣創新成果我們堅持走出去為農服務,加快成果推廣步伐。一是建基地。各所(中心)根據自身研究特點,結合地方種植特色,共建大小基地28個。如作物所在鄲州區高橋鎮、奉化市松番鄉、余姚市馬諸鎮等地建立了雨優1號、雨優2號、甫優3號等9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總面積2770余畝,生產雜交水稻種子98.3萬千克。再如引種中心在鄲州區鄲江鎮建立太子參生產基地;在江北區莊橋鎮建立優質牧草生產基地,每日為動物園提供新鮮優質牧草近300千克。二是進園區。如生物所為鄲州區下應鎮灣底農業示范園區提供扶郎等各類花卉試管苗3萬株;為鎮海區莊市鎮光明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提供薯條馬鈴薯試管苗20余萬株;在余姚市建立了生物技術所余姚分所,并生產豐香、章姬草葛試管苗3萬余株。再如蔬菜所與慈溪市長河鎮,鄲州區下應鎮、鐘公廟鎮、洞橋鎮,北侖區三山鄉,奉化市滕頭村等地開展技術合作,為他們提供優質網紋甜瓜、小西瓜等新品種制繁種和栽培技術,加快了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又如林業所為江北區洪塘都市農業園區規劃設計茶花種植園,幫助引進茶花108個品種,1200余株。三是進村入戶,科技下鄉。我院組織科技人員送科技下鄉54場次,分發資料3.2萬余份,培訓84場次,受訓人員7960人次。今年4月18日和7月10日,我院與鄲州區農技推廣中心共同舉辦全市網紋甜瓜培訓班和嫁接西瓜現場會,100多位來自各縣(市、區)農技推廣部門、種子公司的同志和種植大戶參加了培訓班,接受了最新品種的技術培訓,受到了普遍的好評。育成雨優系列雜交稻組合,2002年種植面積超50萬畝,實現了浙江省雜交梗稻發展的歷史性突破,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3擴大對外合作,拓寬創新視野我院與國內外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主要是共同開展學術交流、珍稀品種引進、合作研究開發和技術培訓。我院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就耐鹽堿野生大豆與栽培大豆體細胞雜交和抗鹽堿水稻研究等項目開展長期合作,并引進了有關的種質資源。與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合作的蔬菜花卉新品種引種項目已被市科技局立項并落戶江北區洪塘都市農業園區。與日本大和種苗有限公司簽訂的部分優質瓜菜良種試種示范和制繁種合同已進人實施階段。去年日本大和種苗有限公司在寧波制繁種29個品種、560余畝,今年在我市的制繁種面積達700畝,我院一直擔任該公司在浙江省制繁種的技術指導。本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與中國水稻所合作開展“優粒野生稻和栽培稻體細胞雜交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已成功獲得疵粒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體細胞雜交再生植株及其后代,并從中培育出抗白葉枯病的材料,該研究已通過由哈佛大學、中國農科院組成的專家鑒定,認為總體研究水平達國際先進。今年4月,德國洪堡大學植物學家屈恩博士第二次來我院進行為期fl天的學術交流與訪問,幫助我院解決在植物組織培養等方面的技術難點,還帶來了花卉品種19個,其中2個為屈恩博士親自選育。5月,以臺灣省農會前理事長簡金卿先生為代表的農業參訪團一行21人來雨,與我院在花卉苗木、瓜菜種苗、農產品加工等方面開展了合作,并簽訂了合作意愿書。本院引種中心與安徽毫州市名貴藥材種植研究所共建寧波分所,并就發展我市名貴中藥材生產簽訂了合作協議書。同時,我院已先后派7名科技人員赴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亞、德國、法國、美國進行科研考察與培訓,以拓寬視野、更新觀念,學習技術,提高水平。近兩年來,我們共組織學術報告18場,接待國內外專家28批,還聘請了臺灣省農學會原會長簡金卿先生、澳大利亞聯邦科學院首席研究員薛剛平博士、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所長成卓敏研究員、浙江省林科院院長汪奎宏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為顧問或客座研究員。
4加強人才培養,構建創新隊伍創新是靈魂,人才是關鍵。我院堅持人才引進與培養并重,近期以引進為主。首先是嚴把進人關,其次是重視培養關。對科研人員在工作上給予支持,生活上給予關心。如在學歷的提高方面,我院專門安排10余萬元經費,鼓勵和支持科研人員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在項目的啟動方面,專門建立院長基金,充分挖掘年輕科研人員的創造力。去年安排巧萬余經費支持n個項目,今年還將繼續加大扶持力度。
5爭取財政支持,改善創新條件一是建設寧波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并開始正常運行。經過半年的努力,我院完成了從立項、論證到儀器的招標、購置、安裝、調試及人員的培訓和實驗大樓的改造等任務,并于2001年11月23日正式揭牌運行。中心目前擁有省內配置最先進的電感藕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和一批高檔先進的氣相色譜儀、氣質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儀器。中心還主持起草完成寧波市農產品產地環境標準、榨菜安全衛生質量標準、雪菜安全衛生質量標準等3個地方標準。上述標準均已通過省、市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審定,并已經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實施。中心已接待省、市、縣有關領導30余批200余人次,并指導象山、余姚、鄲州等縣(市、區)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站。中心還受省農業廳委托,對我市4個較大農貿市場的指定蔬菜品種(青菜、黃瓜、菠菜、木耳菜、花菜、西蘭花)進行農藥殘留抽檢。中心累計完成我市蔬菜、綠化土、灌溉水、糧油、水果、茶葉等4500項次的檢測任務。受市食用農產品安全工作協調小組委托,中心從6月份起對我市10個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10個出口蔬菜茶葉農業龍頭企業、ro個水產品生產加工農業龍頭企業的產品進行有害有毒安全質量摸底抽檢,并將抽檢情況于每月底向市政府匯報。中心于今年9月份取得浙江省技術監督局頒發的計量認證資格證書。二是建設寧波市高新農業技術實驗園區。我院原農場因市國際會展中心建設需要而整體搬遷,市政府同意我院在鄲州區東錢湖鎮章隘村建立寧波高新農業技術實驗園區,占地面積260畝。實驗園區由浙江現代農業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并經中國農科院、浙大、省農業廳、省農科院、上海孫橋現代農業園區等專家論證,園區將采用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建設。自2002年起至2004年止,3年建成。目前,整個園區透綠護欄鋼板網的建設已結束,二橫一縱道路的塘渣墊鋪也已完成。備料倉庫正在建設之中,智能溫室、薄膜溫室已完成設計和招標,組培樓、服務樓建設方案正在設計。三是建設市林業花卉技術服務中心。為適應農業結構調整和城市綠化的需要,市科技局和市委農辦共同投人140萬元建設這一工程技術中心。現已建成130平方米玻璃溫室,設置了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室,配置了部分實驗儀器,引進并繁育了金葉黃揚6萬余株,建立林業花卉協作基地3個。
6穩步推進改革,營造創新機制機制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建院后,首先我們利用各種會議,講清我院雖為全額撥款的公益型科研機構,但仍要推進改革的道理。其次我們終止了7名合同期滿的合同制工人的勞動合同,逐步優化人員結構。三是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部署,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人事上實行定崗定責、雙向選擇、競聘上崗;分配上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實行按實績和技術要素分配相結合,最大限度地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們寧波市更要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與此奮斗目標和時代要求相比,我們深感本院高素質、高層次人才匾乏,學科帶頭人缺少;科研條件差,研究手段較落后;蔬菜和林業花卉種質資源缺乏;內部改革尚需加大力度。我們應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為全面推進寧波農業科技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