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平頂山農業旅游情況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引言
農業旅游,又被人們稱為“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指的是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等為主要吸引物的活動。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成都、深圳等大城市的郊區開始出現農業旅游的萌芽。農業旅游的發展有助于農業增收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對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都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農業旅游的開發在較大程度上改善了旅游產品的結構,緩解了旅游熱點的壓力,滿足了旅游者在后工業文明時代渴望回歸自然的需求。因此,農業旅游在當地居民、當地政府、旅游者的推動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國家旅游局推出了“98華夏城鄉游”和“99生態旅游年”,提出了“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享農家樂”的口號,又在2006年將旅游主題確定為“中國鄉村旅游年”,這些舉措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農業旅游的發展。
1.1農業旅游的開發現狀平頂山位于河南省中部,現轄汝州、舞鋼兩個市,寶豐、郟縣、魯山、葉縣四個縣,新華、衛東、湛河、石龍四個區。平頂山的農業旅游起步比較晚,進入21世紀才在市區周邊出現了以采摘為主的觀光農園和較大水域周圍以垂釣、餐飲、娛樂為主的“漁家樂”,在堯山、畫眉谷等風景區周邊已具有相當規模的“農家樂”。在2006年國家旅游局公布的第二批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名錄中,金牛山石榴園、林豐莊園名列其中。
1.2農業旅游發展優勢1)市場優勢。農業旅游主要是吸引城市居民利用節假日、周末與家人、朋友到近郊親近大自然,放松身心。因此,本市的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就成為發展農業旅游的重要因素。國際慣例表明,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旅游需求急劇膨脹,但主要是觀光型旅游的需求。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時,將基本形成對休閑的多樣化需求和多樣化選擇。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度假需求就產生了。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平頂山的市區人口已經達到91.2萬。2008年平頂山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已達13531元,人均消費性支出9555元。城鎮居民的消費傾向將越來越多樣化,成為農業旅游這一休閑產業的游客群體也將越來越大。2)農業資源優勢。“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金牛山石榴園種植石榴已達萬畝,年產石榴80多萬公斤。石榴園已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產品基地認證,成為重要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林豐莊園始建于1999年,總面積5000多畝,現已成為集生態保護、科技示范、林果生產、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全國生態示范園。平頂山的農業區水資源比較豐富,形成了已初具規模的以白龜山水庫、石漫灘水庫、沙河等水域為中心的“漁家樂”。除此之外,轄區內越來越多的特色農業基地正在興起,例如湛河區北渡鎮的草莓、香菇種植基地。體驗采摘的樂趣、親近大自然、基地產品的無公害等特點都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出城市,走向田間。
2.平頂山發展農業旅游的優化對策分析
平頂山的農業旅游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雖具有諸多優勢和機遇,但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障礙。比較突出的問題有:經營個體分布散、規模小、競爭力弱;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計發展滯后;宣傳不到位;服務質量不高等。針對平頂山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筆者提出了以下優化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2.1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在進行農業郊區旅游時,城市居民一般會選擇私家車或者公共交通車出行。無論選擇何種交通工具,交通的便利度和舒適度在很大程度影響著農業旅游的發展。平頂山市有不少的農村道路長年失修,存在坑坑洼洼、沙土飛揚、沿途沒有路標等現象。要想把農業旅游做大做強,就需要進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通往景區的道路路面需要整修,道路兩旁需要規劃和綠化,對某些破壞景區道路平整和衛生的車輛實施禁行改道,讓旅游者在未進入景區前就能感受到整潔衛生、綠意盎然。落后傳統的生活方式使農村的衛生狀況難以符合城市游客的要求。因此,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需要加強,不能達到衛生標準的生產生活方式都需要進行改善,如牲畜糞便的處理、污水排放、廁所等。這些條件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的引導和投入。
2.2加強農戶之間的合作,盡快成立適合本地發展的農業旅游合作組織。平頂山的農業旅游現正處于起步階段,其經營個體存在散、弱、小等問題。市場信息不靈、營銷能力弱、缺乏綜合競爭力等就成為制約平頂山農業旅游蓬勃發展的瓶頸。基于此種弊端,在政府的引導下,很多地區的農業旅游經營者自愿聯合組成不同類型的經濟合作組織。例如在“中國農家樂旅游發源地”成都就活躍著這些合作組織,它們對成都農業旅游的發展和繁榮功不可沒,僅僅在錦江區,就有紅砂村小盆花協會、江家宴蔬菜協會等十余個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他們在育種、技術指導、產品營銷上為農戶服務。在平頂山開發農業旅游,可以按農民意愿,結合旅游開發類型組成多種形式的合作組織。如在農家樂分布密集的魯山地區,可以考慮成立農家樂協會或旅游服務公司,經營戶把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上交協會或公司,協會或公司采取統一促銷、統一分配客源、統一管理監督等辦法,使農家樂的管理更加規范,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而在以農園為主要經營對象的地區,可以考慮采用“股份制企業+基地+農戶”的合作形式,即農戶負責生產農產品,企業負責市場,雙方按一定比例分紅,共同承擔風險、分享收益。
2.3加強農民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平頂山農業旅游的經營者大都是當地農民,沒有從事服務行業的經歷,也很少進行過系統的培訓,普遍缺少服務意識,服務質量普遍不高,影響了旅游者的體驗效果。近年來,平頂山的旅游管理行政部門逐步開始認識到培訓的重要性,開始組織農民參加培訓班,但是有些培訓班的效果未達到預期,其主要原因是培訓內容與農民需求發生錯位。農業旅游培訓應該是循序漸進、分階段、持續的。在平頂山處于農業旅游發展初期階段時,農業旅游經營戶需要的不僅僅理論方面的引導,更多地需要實踐操作的提高。因此,農業旅游培訓可以請旅游界專家講授餐飲、客房服務的禮儀、方法和技巧等知識,也可以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選擇一家經營戶進行實地教學。除提高無形的服務質量外,改善有形的農業旅游產品質量也應作為培訓的重點。如何改善農家菜的衛生和口味、果樹栽培技巧等內容都需要烹飪、營養衛生、果林等方面的專家傳經送寶。
2.4政府相關部門出臺扶持政策,做好引導宣傳工作。根據農業旅游開發較早地區的經驗,農業旅游發展初期,應加強政府主導和政策扶持。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好旅游企業、科研機構、新聞媒體、中介組織、旅游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的作用,營造社會各界支持、關心和參與農業旅游的良好氛圍。旅游管理部門應引導和幫助農戶舉行一系列的宣傳推介活動,比如湛河區可舉辦草莓采摘節,衛東區舉行石榴采摘節,魯山縣舉辦桃花節,桃子節等節慶活動,并且使這些活動常態化。為了使農業旅游深入人心,政府部門需要疏通媒體宣傳渠道,加大對農業旅游的相關報道和推介。宣傳的方式可多樣化,可考慮采用以下方式:1)報紙、電視。利用本地新聞、農業欄目等陣地,對農業旅游進行報道宣傳;2)制作宣傳畫冊、畫報、宣傳片,向市民發放或播放;3)網絡宣傳:在平頂山政府、平頂山旅游局的網站上增加關于生態農業旅游的旅游指南;4)在平頂山交通要道、主要出入口進行旅游廣告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