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生態建設中樹種選擇與質量控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不僅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且能夠提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及生態效益,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因此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應兼顧林業生態的建設工作,提升其利用價值。文章針對林業生態建設中樹種的選擇進行重點探討,并對提高造林質量提出了幾點建議,從林業建設的基礎方面入手解決實際樹種選擇及栽培中的問題,以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生態環境;樹種選擇;林業建設
在林業生態建設中,樹種選擇和栽植技術對林業建設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只有保證樹種選擇合理,適應林區生長條件才能保證樹種長勢完好,同時,樹種之間的合理搭配對營造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森林生態建設需要同時滿足物種多樣性和空間環境的需求,為此,在進行林業建設時,對樹種的選擇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文中就圍繞林業生態建設的相關問題展開分析,對林業生態建設中的樹種選擇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從根本上提高林業生態建設的質量。
1林業生態所具有的生態意義
水土流失會引發干旱、沙塵暴和洪澇等自然災害,對生存環境帶來嚴重影響。要想達到改善生態環境,就必須開展退耕還林活動,營造良好的林業生態環境,增加森林覆蓋率,從根本上減少水土流失發生的概率。林業生態的建設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重要作用,改變農業原有的運行模式。同時,林業產業的大力發展還可以為社會生產活動提供充足的能源,農民參與到林業生產活動中,不僅能夠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還能有效提升地方經濟的發展進程。在林業建設活動不斷深入的基礎上,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再局限于農業生產,還可以通過林業建設的有效開展收獲部分干果和牧草,這對加工行業的發展也提供了一定的原料支持。
2林業生態建設中樹種選擇的原則
2.1根據土地選擇樹木和根據樹木選擇土地在土壤和樹種沒有特定要求的情況下,既可以根據土壤條件和氣候環境選擇合適的樹種,又可以根據林業生產的實際需求選擇適當的區域來進行造林。主要目的就是讓樹種與土地相適應,進而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確保森林生態環境的有效構建;林業建設中在對樹種具有一定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地適樹的方式進行造林,既根據特定樹種的生長特性,對栽植區域的土壤進行人為干預,通過換土或者施肥的方式進行土壤改良,確保經過處理之后的土壤能夠適應樹種的生長要求,提供樹種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而在特定的區域需要進行樹種栽植時,在樹種與土壤條件不相適應的情況下,也可以采用人工干預的方式對樹種進行改良,以便于適合栽植區域的環境,從而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
2.2喬灌草相結合原則林業生態建設除了要關注樹種的多樣性之外,還需要保證生物多樣性,即動物和昆蟲多樣性,這對于維系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在進行樹種選擇時,需要根據樹種的實際生長特性,做好樹種的配置,確保樹種之間能夠起到促進生長的作用,同時,還能為動物和昆蟲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以便于達到林業生態物種多樣性的需求。在林業生態建設的過程中,最常采用的樹種搭配方式為喬灌草相結合的方式,這些樹種的合理搭配不僅有層次感,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森林的光照和通風性能,同時,樹種的合理布局,還能保證每個樹種都能獲得充足的生長空間。森林中,草本植物的大量覆蓋既能降低水土流失的概率,又能起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對降低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具有積極的作用。
3林業生態建設中樹種的科學選擇策略
3.1加強對地區氣候環境條件的分析林業生態建設中樹種選擇除了要考慮土壤條件之外,還需要考慮到區域內的氣候環境,不同樹種的生長特性不同,自身生長所適應的氣候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開展林業生態建設之前,需要先對造林區域的土壤條件和氣候環境進行充分了解,之后制定對應的樹種選擇計劃。樹種選擇的主要操作方式為,在對栽植區域的土壤成分進行全面檢測之后,對以往的氣候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為了保證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可以尋求氣象部門的幫助。對林區的光照情況、溫度、降水分布情況以及土壤成分等資料進行全面了解之后,選擇適應當地氣候環境和條件的樹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樹種的長勢。樹種選擇的科學性與林業生態建設的質量是相互關聯的,為此,相關人員需要對樹種選擇環節給予足夠的重視,保證林業生態建設的有序開展。
3.2要注意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首先要考慮生態,對經濟林進行相應的規劃,針對經濟林樹種來進行林業建設,找出合適的種植方式,使林業的經濟和生態效益都能得到有效發揮。可以應用以下模式,林草穿插種植、林花穿插種植、先密種再疏種等。此外,為避免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因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不合理選種種植,造成生態影響的情況發生,林業部門也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做好林業建設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調,保證林業生態建設的順利進行。
3.3合理進行商品林樹種的選擇應確保所選樹種具有相應的穩定性,要能夠有效抵抗地區間歇性的自然災害,要實現相應的穩定性這一目標,可通過對不同立地條件下樹種的立地指數與平均材積生長量兩項指標的分析,來作為合理選種的依據,例如在相對干旱的地區,可選取抗旱性能較好、速生豐產、抗逆性強的一些楊樹品種如赤峰楊、小黑楊、哲林4號楊等,并可適當進行混交造林,發揮不同樹種的優勢特點,提高用材林的經濟與生態價值。
4提升林業生態建設造林質量的途徑
4.1林業生態造林的松土除草松土工作需要對地表板結土壤進行處理,從而提升土壤表層面的通氣性。松土工作貫穿在造林各個環節中,在造林初期應配合幼林的管理工作,針對不同的樹種及季節氣候特點進行松土,以滿足樹種對土壤的需求。再有就是需要對林間雜草進行及時清除,這項工作需要結合雜草的生長規律,在不破壞幼樹生長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時期進行雜草清除工作,從而保證樹種的養分需求。
4.2林業生態造林的苗木灌溉一般情況下樹種苗木灌溉工作需要在栽植完成后立即進行,而且需要保證灌溉到土壤深層。后續的苗木管理還應結合當地氣候做好抗旱準備,抗旱灌溉需要根據干旱特點、土壤特點及樹齡大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便適應各種樹種生長所需。對于冬季的灌溉應當結合除草及修剪工作,使苗木生長地土壤水分維持在成長范圍,并提升苗木抗凍及抗低溫的能力。
4.3林業生態工程的造林整地造林整地工作首先應進行林地的坡度改造,合理的坡度能夠提升栽培效果并減少水土流失。其次需要保證土地的地面平整,沒有大塊的碎石及硬結的土塊,保證土壤疏松。最后應結合當地的物種情況,盡量保留原生植被,滿足物種的多樣性需求,從而促進生態林的建設。
5結語
在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的情況下,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在對環境問題進行全面分析之后可以發現,對環境問題帶來嚴重影響的主要因素為森林覆蓋率大量降低,引發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由此可見,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為了保證林業生態建設的順利開展,需要保證對栽植樹種的科學選擇,只有保證樹種與栽植區域的土壤條件和氣候環境相適應才能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進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饒飛.分析現代生態林業建設中對樹種的優化選擇[J].中國科技投資,2014(A14):373
[2]王平.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的應用探究[J].種子科技,2017,35(1):53
[3]馬長松.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應用原則與開發利用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6(36):269
作者:劉煥婷 單位: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