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務農業論文:農村農業融資開發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張超劉媛單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
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問題
就農業信息化網絡建設來說,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我國建立了“農業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系統”。“金農工程“的實施和開展,為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目前,全國所有的省級、97%的地市級、近80%的縣級農業部門設置了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機構,47%的鄉鎮成立了信息服務站,各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均建立了局域網和農業信息網站,81%的地級和38%的縣級農業部門建立了局域網,83%的地級和45%的縣級農業部門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網站。
近年來,我國農業電子商務雖然有一定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階段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上網的農戶少。雖然我國網民總數達到1.11億,但其中絕大部分是城市網民,達到9168.6萬。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2%,卻占有網民總數的82.6%,普及率達16.9%。農村網民的總規模1931.4萬,占全國58%的人口中卻只有17.4%的網民,普及率僅為2.6%。
從行業分布看,農、林、牧、副、漁業僅占2.3%,從職業分布看,農、林、牧、副、漁業僅占1.21%。由于農戶整體素質偏低,上網農民少使得廣大農民不能從信息時代的主干渠道獲得信息,還停留在傳統的電視、廣播方式上。除此以外,現階段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基礎設施落后雖然我國在農業商務中建立了一些大型數據庫,但真正投入運行的不多,硬件設施投入不足。軟件方面,由于農村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的限制,使得一些相關人員不愿意去農村去,因此導致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短缺,影響其發展。
(二)農產品的屬性、標準化、品牌化障礙農產品具有易腐爛、易變質的自然屬性,鮮活農產品在標準化方面沒有統一標準和要求,導致在農產品交易中摻假、魚目混珠的現象屢見不鮮。
(三)信息開放程度低且有實用價值的少盡管在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建設上面取得一定成績,但大部分網站內容和形式雷同,缺少特色,能夠給農戶提供決策、指導生產的信息就更少。
(四)商務立法滯后電子商務的特性,使其的運行涉及到海關、稅收、知識產權及個人隱私等諸多法律問題。但我國的電子商務標準、法規尚不健全,使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缺少法律保障。
發展新農村電子商務的對策
(一)發揮政府在新農村電子商務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在新農村建設中,政府要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要發展,關鍵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只有使農民及相關政府主管部門的管理者的觀念轉變了,才能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二)加強農村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培養新一代農民要借助新農村建設中“村村通工程”,將農業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建設融入其中。解決好影響農業電子商務在信息傳遞方面的網絡技術、通訊速度、資費水平等因素存在的問題。同時,加大對農民的教育力度,在農村真正推行義務教育,對農民進行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培訓,提高農民的信息素質和技術水平。
(三)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建設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包括質量標準體系、包裝標準體系和品牌管理等。有了標準,產品才能對比,就有了衡量產品質量的標桿。雖然我國于2004年已經啟動農產品分級標準的制定,但只有11個農產品分級的行業標準涉及的農產品種類太少,遠不能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只有標準化工作的完成,才有可能實現農村電子商務質的飛躍。
從傳統面對面模式的農產品交易轉變到利用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和設施在網絡上進行交易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充分把握住契機,順應歷史潮流,發展好具有中國特色農業電子商務,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