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水利專業招生難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即原農田水利工程專業)是我國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傳統專業,5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農業水利工程技術人員,足跡遍布祖國各地,他們為我國農業水利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勛。隨著水資源危機的不斷加劇,節水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建立節水型社會,首當其沖就是要發展節水型農業。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九五”期間,我國的節水灌溉事業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進入新世紀后,黨和國家又為農業水利制定了更加宏偉的“十五”規劃,令人振奮。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峻問題現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嚴重匱缺,并且大有后繼乏人的態勢,已經真真切切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7,因此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是國家的命脈的地位就顯而易見,這就決定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農業水利有著極強的依賴性。也就是說,農業水利事業的與時俱進和興旺發達應該是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眾所周知,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才是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只有掌握了農業水利工程技術的人才,才是我國農業水利事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但我國農業水利事業是一個包括有億萬農民參與的勞動力密集型的弱質事業,其現狀是人力資源豐富而人才資源嚴重缺乏。
縱觀我國目前從事農業水利事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數量結構,均不容樂觀。因此,除急需對包括廣大農民、基層水利工作者以及有關專業設計院所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農業水利科技素質的提高外,更需要培養一大批適應新世紀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否則就無法真正實現“十五”規劃的目標。現在國內許多具有甲級、乙級資質的水利勘測設計單位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很少,“九五”期間,許多國家級節水灌溉工程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項目的設計只有靠水工專業或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去做,結果在專家對設計成果審查時,經常會發現許多不該出現的關鍵性技術錯誤。在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高校招生計劃較少,大學生包分配,畢業后就有了“鐵飯碗”。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與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一樣,既不愁工作,工資待遇也有保證,所以報考該專業的生源供大于求。但現在,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渡時期,大學生畢業后不包分配,推向人才市場,雙向選擇。特別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新興專業的建立和高新產業的迅速崛起,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量持續上升,使得這些高新專業的人才倍受寵愛,并且待遇豐厚,其他專業人才遭受冷落。在這種人才市場的導向下,出現了更多的生源在填報志愿時向新興專業、時髦專業一邊倒的現象,而高等院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招生就必然要面臨十分尷尬的局面。現以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在河北省的招生計劃為例:在河北省招生的理工類普通本科院校361所,而設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院校僅有10所。原來在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方面辦得很有歷史、很有成就的院校,如西安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鄭州大學(原鄭州工學院)等,現在都沒有該專業的招生計劃,具有百年歷史的河北農業大學也只有30人的招生計劃,用以維持專業不斷線。在河北省計劃招收的理工類本科學生約4.7萬人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招生計劃僅有96人(其中華北水利水電學院50人;河北農業大學30人;其他8所院校共招16人)。
再以各校錄取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學生的填報志愿情況為例: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錄取的考生中,第一志愿只有1人;第二志愿只有12人,余下的37人均從服從調劑志愿中錄取;揚州大學該專業計劃招生175人,第一志愿者沒有,均為調劑志愿;武漢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計劃招生100人,但報考第一志愿的為數不多,主要從服從調劑者中錄取。出現上述情況,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①考生對該專業的認識帶有一定的偏見性,在填報志愿時,偏重于當前流行的、時髦的專業,認為當今處在電子信息時代,既然是“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不會有什么科技含量。②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考生從自身的利益考慮,認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帶“農”字,又是搞水利,肯定工作環境艱苦、待遇低。那么,同樣是拿錢上大學,為什么不去選擇待遇高、就業形勢好的時髦專業呢?③國家雖然把農業水利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來抓,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培養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宣傳力度小。④國家對開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學校和就讀該專業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傾斜政策和激勵機制。在信息社會中,高新技術和新興專業飛速發展,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時代的需要,無可非議。但在任何時候,一個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其國民經濟決不允許出現畸型發展,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設施的水利事業也萬萬不能偏廢。
我國在今后更長的歷史時期內,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解決因“水多、水少、水臟”引發的事關國計民生的大問題,特別是要下大力氣解決由“水少”和“水臟”而形成的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急需大量能夠在有9億農民的農業大國中從事建立節水型農業、保護水環境的高素質人才。這種需求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我國已經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后,就愈發顯得緊迫。同時,充分開發和利用水利人才資源,用人才資源之長,補自然資源之短,也不失是一種積極應對我國水資源日益短缺局面的重要戰略舉措。而高等教育正是實現人才資源總量增加、質量提高、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提供優秀人才的根本途徑。為此,高校開設了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也相繼培養了大批此類人才。但隨著在崗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逐步走向退休年齡,再加上前幾年金融專業熱、房地產專業熱、計算機專業熱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年輕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出現斷檔趨勢,使得現有該專業人才明顯不足。從目前開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院校反饋的信息來看:武漢大學該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都到了省級水利部門和國家各大流域機構工作;揚州大學、河海大學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也不錯;還有不少省、市級的水利部門專門到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去要該專業的畢業生等等。這足以說明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并不是社會需求明顯不足的專業,而是一個對我國這樣的農業國來說,其現實需求量和潛在需求量均很大的長線專業?,F在,當國家更需要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人才時,考生卻都不愿報考該專業,任其下去,必將后患無窮。
因此,我們提出解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招生難的問題刻不容緩,決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聳人聽聞,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現實。我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開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院校加大教學改革力度,進一步拓寬該專業口徑,在主動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需要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學教師和學生家長教育考生應從國家長遠利益考慮,積極報考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國家從政策上給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以保護,比如對就讀該專業的學生由國家資助學費等,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和國家的輿論導向,及時向社會公布基礎性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引導學生報考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專業。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不培養和儲備足夠的掌握了現代化農業水利技術的專門人才資源,要完成歷史賦予水利事業的偉大使命將無從談起。所以,在發揮市場人才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同時,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更要注重對年輕人才培養的均衡發展,實現人才資源培養上的有序化、合理化和可持續發展,以保證國民經濟各行業實際需要的人才資源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