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流專業崗位實踐技能提升路徑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中,實踐技能提升是一項重要的目標。如何結合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特征,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物流實踐技能是學校要長期思考的問題。頂崗實踐是提升專業崗位技能的有效途徑,適合的課程設計、校企合作、學生管理是提高頂崗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物流專業;實踐技能;頂崗實習
1區域產業與物流人才培養
義烏地處浙江中部,以小商品專業市場為龍頭,帶動了周邊產業與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物流是義烏商圈龐大商業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部分,聯托運物流是適應專業市場發展的一種高效的運輸方式。然而在貿易方式變革、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化、快遞行業蓬勃發展的進程中,粗放式的物流模式已經逐漸顯示出效率低下的趨勢。專業人才的支持與科學的規劃是物流公司轉型升級的必要支持。對于企業而言,專業的實踐型人才短缺越發明顯,人才培養成本越來越高,這些問題亟待解決。企業跟學校合作,通過課程設計、實踐實習等方式培養適合的人才,有效降低人力資源培養成本,招聘適合的理論與實踐兼備的專業人才,提升市場競爭力。高職院校如何培養適合區域產業發展的人才是第一要務,就業是招生、教學、專業發展的指揮棒。教學要跟得上產業與市場發展的腳步,就需要師資、課程、實習實踐的不斷更新。師資與學生進入企業,缺一不可。師資通過進入企業學習,在產學研方面與企業深入合作,一方面給企業理論指導,共同研究,優化現有模式,提升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將企業的實踐運作案例加入到日常教學與專業建設中,推動教學與市場的融合。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實踐,通過現代學徒制,直觀地認知崗位技能需求,規劃學習生涯,提升專業的實踐技能。
2“頂崗實踐”的學習模式
“頂崗實踐”的學習模式,需要從學制設定、學生選拔、企業合作、師資指導、效果評價等多方面進行規劃與實施。2.1“4+1+1”的學制設定“4+1+1”的學制即為前4個學期在校進行全日制的理論課程學習,第5個學期進入學校指定的合作企業進行頂崗實踐,第6個學期是畢業綜合實踐環節。其中第5個學期的頂崗實踐是以實踐課程的模式進行,學生與企業雙向選擇,簽訂協議,實習期為6個月。學生在這6個月內,沒有特殊情況不得更換企業,但可以申請在企業內部輪崗。與第6個學期相比較,第5個學期的頂崗實踐的規劃性更高,要嚴格按照學校與企業設定的教學計劃完成專業實踐。第6個學期,學生可以選擇繼續留在頂崗實踐的企業,也可以重新選擇實習單位。2.2企業選擇與專業方向學校會按照專業方向選擇不同類型的企業。例如學校按照“快遞物流”“電商倉儲”“聯托運”設定三個實踐方向,分別在每個方向考察調研,選擇幾個備選企業,再根據學生報名情況,最終確定合作企業,進行校企合作。一般來說,備選的企業都是物流專業的緊密型合作企業,具有較好的合作經驗。在實踐教學前期,企業與學校一般在課程設定、師資共建、交流研究等方面積累了一些合作經驗,具備了合作基礎,為實踐教學的開展做好了前期工作。2.3實踐課程設定頂崗實踐以一門專業課程的形式進行教學實施與管理,依照專業方向進行過程指導與考核。企業為每個學生指定實踐導師,通過“學徒制”的方式進行實踐指導。學校的指導教師通過教學軟件,批改學生每周一篇的實習周記,與學生溝通,并定期到企業進行專業指導。課程的考核則由企業導師與學校指導老師共同進行,兩部分成績都通過考核后,才能取得該課程的學分。
3聯托運企業介紹
3.1企業背景
盛輝物流集團有限公司作為“聯托運”專業方向的一家校企合作企業,創建于1992年,國家AAAAA級物流企業,是集物流方案策劃、貨運、普通貨物運輸、甩掛箱運輸、三級危險品運輸、倉儲配送、貨物包裝分揀和汽車維修檢測功能為一體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集團圍繞義烏小商品專業市場周邊,在義烏、金華、永康等地開設多個托運站,結合區域產業特征,探索適合的物流模式。盛輝集團自2017年開始與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開展人才培養合作,簽訂了合作協議。盛輝物流集團擁有經營場所70多萬平方米,自有運輸車輛1300多部,員工6700多人。集團于2002年,對運輸車輛全部安裝使用“電子行車記錄儀”;2005年,開發并建成“信息技術運營管理系統”;2009年,引進GPS衛星定位系統和開發第二套信息技術運營管理系統(ERP);2009年,“盛輝”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0年,建立并推廣全國客服呼叫中心,系列舉措為對接物聯網、推廣條形碼、衛星導航、通信技術等,實現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集團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發展后勁。
3.2發展趨勢與校企合作
近些年,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了義烏小商品專業市場物流模式的轉型升級,對于傳統聯托運企業而言,既有機遇,也是挑戰。在電子商務引發的貿易模式與商業環境的變化過程中,市場范圍的擴大,訂單量的總體提升給聯托運公司帶來了發展機遇,而訂單的小批量、多批次的趨勢,也必將改變聯托運公司的作業模式,帶來成本壓力。如何合理規劃作業流程,為傳統聯托運企業規避風險、把握機遇,是企業的需求。高校人才的培養緊跟市場趨勢是當務之急,如何把市場的最新發展與崗位需求信息傳遞給學生,是教學內容更新的必然需求。企業與學校各自目標需求的契合點,推動了雙方合作順利開展。
4頂崗實踐中的問題
4.1課程設計與崗位需求的吻合度
雖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雙方在很多方面的深入溝通與交流,但學校與企業目標存在的差異不可避免,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課程設計與崗位需求的吻合度。對于學校而言,如何將頂崗實踐設計成為一門實踐課程,融入到教學計劃的課程體系中,有目標、有規劃、有體系、有內容的完成教學任務,是開設這門課程的首要目標。如果能在師資共建、學生就業、課程建設、科研項目等方面有所積累,則更是錦上添花。然而,對于企業而言,如何能夠培養一批實習學生,最終成為企業員工,則是首要目標。校企目標在微觀層面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雙方合作的具體工作的開展。
4.2學生自我定位與實習崗位的適應度
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些物流專業基礎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職業素養,但其自我定位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企業能夠提供的多是基礎操作崗位,特別是對于物流專業而言,包裹分揀、訂單查詢、貨物配送等對專業技能要求并不高的崗位是安排學生實習的首選,而這些崗位對員工學歷要求不高,多是低技能、重復性、高強度的“體力活兒”。頂崗實習前,學校與企業都會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多的了解崗位工作,但是當實習學生真正進入崗位之后,往往還是會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這些心理感受可能會影響學生對專業的客觀認知,甚至會影響學生就業選擇的決策。4.3課程考核與崗位考核的匹配度學校的課程考核以全面認識崗位、了解業務流程、理解理論與實踐融合為目標,更多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有個總體的、宏觀的認知。因而,學校的課程考核也是一個全面的、概況性的測評。企業對實習學生在崗位技能與業務流程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考察學生的工作態度、團隊意識、交流溝通能力,這些是員工融入企業與未來發展的基礎。企業對實習學生的考核更多的是性格特征、交際能力的評價,能夠更好地融入企業團隊,踏實工作是考核的重心。課程與崗位考核的差異自然不可避免,這反映了學校與企業在目標設定方面的差異,對于目前的教育體系,可能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5對策與思考
學校在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中,應該充分地重視區域產業特色與企業的崗位需求。研究每個崗位對人才的需求詳情,分析這些需求與現階段產業的契合度、未來發展趨勢。特別是針對小商品市場的轉型升級、電子商務的普及,總結崗位需求的核心點。專業建設應該把握課程設置與崗位需求的吻合度,從模塊開設、就業方向、實習實踐的角度研究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物流專業應依據義烏區域商貿物流特色,以“需”定“崗”,以“崗”定“學”,充分發揮區域物流資源的優勢,多方面、多層次地進行校企合作,構建適合崗位能力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建設中,應該強化產學研合作,研究與實踐校企深入合作的路徑。產學研合作是帶動企業學校深入融合、教學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直接動力。如何發揮高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將理念、理論與企業實踐相結合,最終形成生產力,為企業帶來效益,從而影響企業的用人觀念,重視人才培養與儲備,形成校企合作的直接動力。例如,專業建設中,可以嘗試以某一門課為抓手,在與企業的合作中進行課程改革,一方面,通過課程的理論體系指導企業的具體實踐,給企業帶來效益。另一方面以課程的教學改革,帶動專業方向的改革,提升課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梯隊型融合度。此外,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學校不僅僅要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而這些都可以在頂崗實踐的課程設置中有所體現,通過合理的師資配備、考核方式與目標定位,將綜合技能的提升與素質培養融合在物流崗位實踐課程中。
參考文獻:
[1]董彥龍,王東輝.基于“淘寶村”、“電商產業園”的電商空間集聚現象研究——以浙江金華市“義烏商圈”為例[J].商業經濟研究,2017,(12).
[2]董彥龍,王東輝.基于區域產業的物流管理專業特色發展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
[3]陳克軍,華文立.頂崗實習課程管理的實踐探索——以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對外經貿,2015,(01).
作者:王東輝 單位: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