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互聯網下農業的實踐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由于農業發展易受自然條件、相關政策、信息流通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容易被執政者忽視,而農村又因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很難實現有效管理,而“益村”平臺建設為攻克這兩大難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途徑。本文將從建設“益村”平臺的積極影響、平臺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和路徑探索三個方面對“益村”平臺建設進行研究。
關鍵詞:“益村”;農業;農村;電商
2016年8月22日,58農服與益陽市政府簽訂“益村”平臺項目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該平臺依托全市1184個村民服務中心,打造一個集電子政務、電子村務和電子商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互聯網本地服務平臺,提供的服務內容包含黨務、村務、公共服務、市場服務和科技服務等。“益村”平臺建設既符合益陽作為一個農業大市的市情,又是作為進一步落實“互聯網+”行動和“雙創”的重要舉措。但是,“益村”平臺的建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因此,以“益村”這個新興的平臺作為研究對象,是非常重要的。
1平臺建設的積極影響
1.1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益村”平臺建設為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可能性,主要表現為:第一,有效解決流動黨員管理難的問題。第二,有效解決支部組織生活監督難的問題。通過“益村”平臺建設可以時時監控各個村部會議室的情況,實現全數字化的管理,這樣就可以讓組織生活真正落到實處。
1.2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益村”平臺建設為推動產業的升級轉型提供了可能性,主要表現為:第一,實現農業信息化管理。對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實施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第二,促進經濟融合發展。
1.3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在農村市場除了生活必需品,農業生產資料是農民急切需要的商品。目前傳統農資由于多級分銷層層加價,最終到種植戶手中的價格遠高于出廠價,且由于監管不到位,一旦出現農資質量問題而遭受的損失維權艱難。而在“益村”平臺在保證物美價廉、物流速度、服務水平以及信息反饋等方面優勢明顯,有望實現農資企業、經銷商以及種植戶共贏。
2突出問題
2.1認識不到位對“益村”平臺建設認識不到位,主要表現為:第一,對整合政務資源有認識上的誤區。第二,對此類平臺的建設前景不看好。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有一半的鄉鎮黨委書記或者鄉鎮長認為該平臺建設前景堪憂,超過7成的農民都認為該平臺很難在農村落地、生根。
2.2基礎薄弱從總體來看,益陽農業現代化的水平不高,可能會給“互聯網+農業”快速發展帶來阻力。一是風險保障機制不完善。二是規模化生產有難度。三是基層農技推廣力量有待加強。
2.3設備維護2007年前后,益陽市委組織部遠教中心為所有的村支部都提供了不少于一臺的電腦,可是現在,仍然在使用的電腦已屈指可數。因此,“益村”平臺建設一旦投入運行以后,最大的難題就是設備的維護問題。由于“益村”平臺是基于各個村級服務平臺來打造的,這就要求平臺必須要向各個村部,甚至是村民提供相關的技術及服務。
2.4人才缺乏人才供應與行業發展需求不銜接,是對平臺進一步發展的挑戰。尤其是中高級技術人才的缺乏。
3路徑探析
3.1統一認識通過互聯網推動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必要途徑[1]。由于受農耕文化和小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破除思想的禁錮和接受新技術新方法是益陽在“互聯網+農業”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可以從技術宣講、案例分析和實地考察學習中不斷增強領導干部和農民對“互聯網+農業”的認識。
3.2打造品牌農產品必須形成品牌效應,才會有高附加值。在益陽最有影響力的是安化黑茶。其他的農產品都還沒有較大的影響力。一是要充分挖掘資源。農產品資源的挖掘上一定要突出綠色環保的特色,要與新技術相結合。二是要不斷開發產品。產品的開發要瞄準消費市場,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三是要延伸產業鏈條。形成上、中、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四是要注重品牌營造。益陽的沅江、南縣和大通區過去都屬于土地肥沃的農業富庶之地,現在也是一些沿海地區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地,但是經濟效益卻不高,這是因為缺乏本土響當當的品牌。因此,必須加大對品牌的培養力度,形成集群優勢,防止惡性競爭。
3.3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互聯網+農業”的基礎,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發展優質綠色生態農業,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爭取到2020年,全市“三品認證”農產品產量比重達40%,大宗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100%。提高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水平,力爭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銷售產值過1300億元。
3.4優化服務“互聯網+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人才以及營商環境的優化。因此,在政策引導上,應當加強在土地流轉、宅基地退出等方面進行創新試驗,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在人才布局上,要鼓勵農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進,加強對農業人才的追蹤調查,在資金和財稅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扶助。在營商環境上,一定要嚴懲對農業企業的“索拿卡要”等違紀違法行為,減少行政審批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務”。
參考文獻
[1]劉玉忠.“互聯網+農業”現代農業發展研究[J].創新科技,2013(07):69-72.
作者:秦琴 單位:中共益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