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風景區水質現況與改善之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南山風景名勝區概況
鎮江南山風景名勝區位于鎮江城南,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面積為13.20km2。風景區內物種繁多,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山林。南山地區的地質條件良好,地下水資源豐富,水文化底蘊豐厚,山泉眾多,具有幽深、古樸、素雅與明朗秀麗的特點。
1.地表水水環境現狀
南山地表水水環境以現有水系(含河道、溝溪、塘壩、水庫)為載體,是鎮江主城區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庫、河道工程攔蓄的地表水資源,減輕了下游主城區防洪壓力,為農田灌溉提供了水源,發展了水產養殖,為發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水環境條件,具有獨特的生態功能。
2.地表水水質現狀
南山地區7條水系中,水庫水質好于河道水質,河道上游水質好于下游段水質。總體而言,南山水系水質已較為惡劣,水環境現狀令人擔憂,且有繼續惡化的趨勢。
3.地下水水環境現狀
南山地區地下水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和地表水入滲。地下水水質差別較大,基巖地下水水質較好,大部分可直接作為生活飲用水。
南山地區泉水水質較差,虎跑泉、鹿跑泉等泉水細菌、大腸桿菌嚴重超標,地下水污染情況不容樂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水利工程防洪標準偏低
四明河、周家河、孩兒河等水系河道標準普遍偏低,河道與水庫溢洪道工程不配套,大部分是斷頭河,加之河道淤積嚴重和橋涵阻水,行洪能力不足10年一遇。八公洞、棗林、蓮花洞、友誼等水庫防洪標準也普遍較低,水庫調蓄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同時小水庫工程也存在大壩滲漏、建筑物老化失修等工程隱患。
2.水資源利用水平偏低
南山水資源較為豐富,但由于水庫、河溝和水塘等工程標準偏低,蓄水量不足;同時南山水系在快速發展的城市建設中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改善。山泉泉脈被切斷,溝渠、水塘被填埋、堵塞和遺棄,一部分明河改建為暗溝,對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和水文化方面的重視也遠遠不夠,認識不一。大量的降雨徑流流失,使南山風景名勝區喪失了寶貴的水資源。
3.對水生態功能重視不夠
河道溝渠水質普遍為Ⅴ類或劣Ⅴ類,水庫水質也有部分劣于Ⅳ類。究其原因,河流水質差是工礦企業污物、污水及沿河兩岸居民生活垃圾、污水不達標排放所造成的;水庫水質差主要是因為受到污物和污水排放影響,加之上游禽畜糞便、污水排放和過度養殖投餌,造成富營養化,部分水系失去了自身的凈化功能。
4.環境水文地質問題
由于地下水水資源量較少,且分布不均勻,有的地段開采相對集中造成區域地下水水位下降,水頭壓力減少,引起泉水流量不斷減少。同時地下水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5.管理缺位
南山風景名勝區的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無專職、專業管理。由于管理缺失,影響了對南山水資源、水環境的有效保護,給水資源的合理開發、有效供給、優化配置以及依法保護水環境方面都帶來很大的困難。
三、水環境修復思路
1.編制專項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依據《南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抓緊編制“南山風景名勝區水環境專項規劃”,提出修復和改善南山水環境的對策與措施。在此基礎上,及早編制“南山風景名勝區水環境修復建設規劃”,重點列出近期或3~5年內南山水環境修復的具體目標與任務。
2.積極推進雨洪資源化
①對珍珠水庫進行全面改擴建。重建水庫大壩及配套設施,興建撇洪溝,攔截九華山北麓、招隱寺景區1.32km2山丘來水,使水庫的集水面積有較大增加,來水量比較充足。此舉也將有效緩解下游張王廟溝水系的防洪壓力,呼應招隱景區的建設,開辟新的水上景點,拉動南山風景名勝區的旅游經濟。此項工程的實施難點是拆遷居住戶多,拆遷費用高。
②對棗林水庫大壩進行全面加高加固和配套改造,豐水年份可將多余的雨洪經新開引渠引入西南方向兩座廢棄采石塘口,變廢棄塘口為環境優美的湖泊,豐富該區域的景觀。
③對蓮花洞水庫進行擴容,將現壩址下移115m左右,可擴大庫容11萬m3。此項工程措施將會使蓮花洞水庫成為南山風景名勝區的新亮點。
④對八公洞水庫大壩進行加高加固,增開撇洪溝,重新建設溢洪道和放水涵洞,可擴大水面面積4hm2,增加蓄水量12萬m3,從而使該景區的景觀和水環境得到改善,也能有效地緩解周家河水系的防洪壓力。
⑤對回龍水庫和友誼水庫進行配套完善。這兩座水庫的配套完善工程建設,應該在注重改善水環境和水上景點建設上作文章,為南山風景名勝區增光添彩。
⑥對南山風景名勝區內的各類小型塘壩、河溝等蓄水設施,尤其是蓮花洞水系檀山路東數百畝蓄水塘壩,應切實加以保護和改擴建,不得任意填埋,以防切斷山洪雨水通道。對可攔蓄雨洪的低洼谷地,也應在今后水系規劃建設中新建部分塘壩蓄水工程,以減少南山雨洪資源流失,減輕下游主城區的防洪壓力。
3.進一步完善南山水系規劃
①進一步完善南山水環境的整體規劃,超前進行生態治河技術方面的研究,規劃要分別確定河道的排洪、引水、景觀、旅游等功能,確定河道兩側的控制范圍,現有企業和居民應根據河道控制范圍的要求予以搬遷。
②保持合理的水面,梯級攔蓄,調節山洪,使干旱年份能夠梯級補水,直至庫區。采取相應的工程措施,按生態河道進行拓浚,將斷頭河開通與水庫溢洪道連接,建立多級滾水壩,實行梯級蓄水,充分發揮河道調蓄雨洪的功能,減輕下游河道防洪排澇壓力。在梯級壩址位置,可設置臨時抽水動力裝置的基礎,干旱年份能架設機泵,梯級補水到庫區,以滿足景區引水和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的需要。
4.連通水系,改善水質,補給水源
在南山七條水系中,最具備水循環條件的是御橋港和四明河的連通。實施連通工程,擬在312國道與御橋港交接處,興建1~2m3/s的提水泵站,并沿312國道開挖引水渠道,將御橋港與四明河水系連通,從而使環南山東、南、西的水體能夠循環流動。利用水體流動的自凈能力,不但可以改善水質,提高景觀效果,同時也給回龍水庫、友誼水庫提供可靠的補給水源,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利用。
5.注重水環境修復和水生態建設
首先要以治污為本,從源頭上治理,搬遷南山風景名勝區內的現有養豬場、養雞場、垃圾填埋場、污染企業,搬遷有礙景觀的居住戶;拆除違章建筑物及燒烤灶臺;對現有養魚的水面應限制或適度投餌,以保持水質清潔;規劃建設污水截流、雨污分流,切斷進入水庫、河道的污染源。其次是規劃河道兩岸的保護區,拓浚河道,清除河底污泥,增加水體的環境容量,必要時可引清水沖污。在治理污水的同時,還必須及時開展水生態修復。
6.加強地下水開采管理
一是積極調整深井布局,實現采補平衡。二是切實采取限采或停采措施,逐步封堵南山所有廠礦企業地下深井。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由城市供水水源替代,確保地下水水位逐步回升,地下水開采日趨合理。三是原則上不得再審批開鑿新深井。對現有深井,有條件的可實施科學回灌,保持地下水水位的動態平衡。四是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科學劃定地下水保護區、禁采區、控制區。加大地下水保護力度,防止地下水污染。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使地下水資源管理法制化、規范化,為提高地下水水位、恢復名泉創造有利條件。
7.大力推進市場化運作,全方位籌集資金
市政府應每年在財政經費中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南山水資源與水環境修復的啟動資金或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列出重點項目,開展對外合作或招商,廣泛吸納民間資本。實行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
南山水資源與水環境修復建設項目應全面規劃,在“十二五”規劃基礎上,細化到市級各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使建設項目能按計劃推進。
8.加強領導,依法管理
會同水利、環保等相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組成南山風景名勝區水資源與水環境修復工作與管理機構。加強景區內各項新建項目管理,嚴格執行環境準入制。對影響甚至破壞南山水環境、自然景觀的任何新上項目一律不批準建造,違者依法嚴肅查處。根據國家、省頒布執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南山風景名勝區水環境管理條例,并報請市人大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