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環境承載力評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通過東江湖庫區當前以水為核心的資源環境的健康狀況調查,構建水環境承載力評價體系,運用主客觀賦權法,測度了2001—2011年東江湖庫區水環境的承載力,結果表明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呈現整體穩定伴有小幅度下滑的趨勢,資源環境與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可能存在不協調的狀況。在此基礎上,對東江湖庫區資源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及其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度進行了測量,結果發現,東江湖庫區2001—2011年期間大多數年份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的關系為中度協調,部分年份出現了初級協調、勉強協調的情況;庫區的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之間協調程度不高。最后,提出了推動東江湖庫區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水環境承載力;協調發展;東江湖庫區
東江湖庫區位于湖南省南部郴州資興市境內,是國家“六五”重點能源工程——“東江水電站”的蓄水水庫,擁有81.1億m3優質水源,是湖南省唯一、全國少有的大型優質水源,是“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戰略發展資源。東江湖大量的優質水源,更是承載這一帶生態環境的基礎。東江湖庫區的保護,不僅指保護水資源,更是意味著對庫區內整體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東江湖庫區的保護工作:2002年3月,《湖南省東江湖水環境保護條例》的正式施行,讓東江湖成為全國第一個受專門立法保護的人工湖泊。10年后,東江湖被納入全國第二批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范圍。2013年,東江湖入選國家重點支持湖泊。東江湖庫區不僅要受保護,也要發展。長期以來,為了支持東江湖庫區的保護工作,庫區居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庫區內往往是“有田不能耕”、“有水不能漁”、“有林不能用”、“有礦不能挖”。大量退耕還湖、網箱上岸、后靠的移民,由于沒有了經濟來源而生活困難,而政府對其的補貼不能完全及時到位,庫區居民保護東江湖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東江湖庫區的經濟發展也受到了限制。要處理東江湖庫區資源環境的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使當地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實現協調發展,在當前背景下,探索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的狀況很有必要。
1文獻綜述
關于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國,國外相關研究較少,一般是在可持續發展相關文獻中簡要地提及,并未對水環境承載力進行系統的專門的研究。在我國,郭懷成、彭靜、曾維華對水環境承載力的定義進行了細致的研究[1-3]。學者們普遍認為水環境承載力是指某一區域某一時期內,特定社會生產條件及經濟發展水平下,以水為核心的資源環境有機整體在自身結構、功能不受破壞的前提下所能提供的承載人類社會活動的能力。它不僅僅是指水資源本身的承載能力,還包括以水為核心的、相互聯系的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由于水環境承載力研究涉及的范圍廣、內容較為復雜,近年來,國內學者對水環境承載力在傳統的評價方法基礎上進行了綜合與創新,并提出了大量的量化水環境承載力的研究方法,包括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多目標決策法、系統動力學仿真模型法以及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法等等。不同的學者在研究不同對象時會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量化方法,也由此選擇有針對性的指標[4-9]。1966年,經濟學家肯尼斯•鮑爾丁首次提出生態經濟學的概念,用系統分析的方法論證了經濟與環境的相互關系[10]。1973年,Mishen提出Satiation論點,認為經濟的發展會受到資源環境的約束[11],之后我國的袁旭梅、白華、劉耀彬等對社會—經濟—生態復合系統協調開展了研究[12-14]。以上研究在水環境承載力的量化、指標選取上缺乏統一的方法與標準,大多選取相對量的指標、契合研究對象的針對性的指標,缺乏定性與定量結合的評價標準,即水環境承載力能力高低劃分的研究還有待發展。水環境承載力的評價可以反映區域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契合程度,對于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
2.1東江湖庫區的基本情況及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東江湖庫區地處113°08′E~113°44′E,25°34′N~26°18′N之間,總面積4719km2,庫區包括資興、汝城、桂東、宜章四個縣市,52個鄉鎮。水域面積160km2,總庫容91.48億m3,是湘江上游具有戰略性意義的人工湖泊,在發電、防洪、旅游、生產生活用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主要入湖河流包括浙水、滁水、資興江、漚江和淇江等,其中二級支流浙水、漚江的上游分別處于汝城和桂東縣境內。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是聯動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動態變化的綜合性評價。在綜合考慮東江湖庫區的現實情況后,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模型應包括水環境承載力水平(A);資源子系統(B1)、環境子系統(B2)、經濟子系統(B3)、社會子系統(B4),以及具體的評估指標體系。
2.2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數據來源及水平測算綜合考慮數據的代表性、可獲得性以及后續對策建議的可操作性,本文選取2001—2011年資興、汝城、宜章、桂東四地的數據進行綜合計算,得出東江湖庫區2001—2011年的水環境承載力水平。所有數據均來源于2002—2012年《郴州統計年鑒》。在灰色物元分析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熵值法和層次分析法對水環境承載力各評價系統進行主客觀賦權,以有效避免由人工直接賦權而導致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結果的主觀性;同時計算得出的各評價子系統和評價指標的權重,在科學賦權方法的使用下,更能反映出東江湖庫區的水環境承載力的實際情況。首先構建判斷矩陣,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各子系統對水環境承載力的重要程度進行兩兩比較,然后聽取專家意見,認為資源與環境子系統比經濟和社會子系統更重要,重要程度之比為2。建立判斷矩陣后,計算得到各個子系統在水環境承載力評價體系中的權重。經計算,得出各指標在各子系統中的權重以及在總系統中的權重,據此構建水環境承載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結果見表2。
測算結果中占權重較大的指標,既有來自資源環境層面的,也有來自經濟社會層面的,表3水環境承載力的測算結果較為理想,能夠真實地反映出東江湖庫區的情況。現對權重較大的各指標進行分類分析:①涉及到區域人口數量以及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指標:人均水資源量(0.0873)、人口密度(0.0592)、人均水田耕地面積(0.0469)、人均水庫養殖面積(0.0446)、城市化率(0.0403)等,這些指標的權重系數較大,揭示了庫區人口的增長,給當地環境、資源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易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甚至稀缺的問題,對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水平影響較大;②與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及水資源開發程度有關的指標:鄉辦水電站發電量(0.0842)、工業廢水中COD排放量(0.0821)、單位農作物播種面積農藥使用量(0.0745)、工業廢水達標率(0.0557)等指標的權重相對較大,也揭示了不論是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還是農業、工業等產業發展活動,都會對東江湖庫區資源環境,尤其是水資源造成顯著的影響,特別是農業養殖、工業發展中廢水的排放,會直接影響水體,進而影響水中有關生物及水體周圍的自然環境;③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第三產業占GDP比重(0.0483)、農業產值占GDP比重(0.0415)等指標權重較大,反映出東江湖庫區采用何種發展模式,與庫區資源環境保護水平息息相關。若是采用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極易降低庫區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反之,如果改革轉型,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既保護了東江湖庫區資源環境,也能提高其水環境承載力水平,由此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此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水平的高低,不僅取決于當地自然資源環境條件,更多的是與庫區周邊的人類經濟社會活動有關。通過測算,得出東江湖庫區2001—2011年的水環境承載力水平見表3。
由表3可知,東江湖庫區資源子系統、環境子系統與水環境承載力的變動趨勢基本一致,說明區域水資源的豐沛程度、區域水環境的好壞與水環境承載力密切相關。而經濟子系統總體呈現波動上揚的態勢,社會子系統則因人口密度增大,城鎮化的不斷提高而呈現緩慢下滑的趨勢。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水平在2001—2011年期間,整體波動幅度不大,大致保持在(0.5,0.7)的區間范圍內,說明這些年間,政府采取的針對東江湖庫區的保護工作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結合11年間各個子系統水平的大致走勢以及2011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不難看出,盡管環境子系統在2008—2010年間有小幅度的改善、社會子系統在2010—2011年間有所上升、經濟子系統總體呈波動上揚態勢,但總體來說,其余子系統及水環境承載力整體均呈現下滑的趨勢,可以看出東江湖庫區局部水質惡化、水環境污染加重的情況仍然存在。為了更加直觀明了地反映東江湖庫區歷年來水環境承載力水平變化情況,不考慮四個子系統的變化走勢,繪制圖1。由圖1看出,2001—2011年間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波動幅度不大,但整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其中,最大值為0.7103,最小值為0.4924。關聯度介于0和1之間的,越接近1,承載力水平越高。參照這個標準,會發現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水平并不是很高,僅處于中等水平。水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反映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的復合生態系統的指標,水環境承載力水平不高的實證結果,意味著東江湖庫區近年來資源環境與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可能存在不協調的狀況。故本文將在原有水環境承載力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分為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兩大模塊,對兩者的協調度進行深入分析。
3東江湖庫區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實證分析
3.1資源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發展水平的計算
3.1.1無量綱化處理。為保證計算結果的科學性、客觀性及準確性,對各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的處理,即標準化處理,使各指標數據最終值落在[0,1]區間內,且使其離散程度標準差最小。
3.1.2確定權重。按照層次分析法的思路確定指標權重。在聽取了相關領域專家意見后,根據知識與經驗對每一項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打分,確定各個指標間的相對重要程度,并結合使用熵值法,計算各指標權重,最終將這兩者進行綜合運算,得出各指標的最終權重值,見表4、表5。
3.2結果分析①從總體上說,2001—2011年期間,東江湖庫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呈穩步上升趨勢,其中2008、2009和2011年增長速度分別為17.04%、7.81%、10.31%,資源環境水平則呈現為整體逐步下滑的趨勢,最高值為2002年0.7526,最低值則出現在2011年,僅為0.2241。②由圖2可以看出,2001—2008年期間,東江湖庫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均低于資源環境水平,兩個系統之間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漸減小;在2009年,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略高于資源環境水平,達到兩者差距最小;2011年,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超過資源環境水平0.2個單位。
4結論與建議
實證過程中發現2001—2011年東江湖水環境承載力水平整體波動不大但存在個別年份水環境承載力有所下降的情況,表明東江湖庫區保護工作仍任重道遠;經主客觀賦權這一科學方法計算得出的水環境承載力評價體系中,可以看出東江湖庫區本身的氣候氣象,當地工業、農業的發展水平,對東江湖庫區水環境承載力水平的影響較大;經過協調發展度的測算,可看出近十年來,東江湖庫區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并未達到足夠協調的程度,其中大部分年份都是社會經濟發展滯后于資源環境的保護,表明當地政府為了保護東江湖而犧牲了應有的發展,損害了庫區居民的利益。為了東江湖庫區的長遠健康發展,改善庫區協調發展水平,從加速經濟發展、重視生態補償及生態保護、各縣市加強協作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推進東江湖庫區資源配置市場化,打造產業聯盟。東江湖庫區擁有81.1億m3的優質水源,在不破壞東江湖庫區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將可以利用的資源整合起來,逐步合理地放寬東江湖庫區資源配置途徑,與其他地區形成產業聯盟,將東江湖庫區的“輸血”功能最終轉換為“造血”功能,推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第二,推進東江湖庫區生態補償機制的法制化水平,積極修訂與完善生態補償機制與辦法。東江湖庫區居民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致使自身發展的利益受到損害,但因東江湖優質水源而受益的中下游城市卻沒有做出任何補償。因此需盡早出臺及完善針對東江湖庫區的科學合理的環境保護法、生態環境保護法、生態補償法及生態補償條例,給東江湖庫區生態補償機制的落實奠定法律基礎。第三,加強東江湖庫區生態環境治理。為加強林業生態保護,東江湖庫區中大部分的林木資源已被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禁止庫區居民隨意砍伐,國家對公益林的補貼價格是10元/畝•年,這個價格遠遠低于市場價格。為此,需要進一步提高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此外還需加大對東江湖庫區內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建立污水處理的基礎設施,建立垃圾回收及分類處理制度。第四,庫區內各縣市間加強溝通協作。東江湖庫區包括資興市、宜章縣、汝城縣和桂東縣,各個縣市之間由于自身地理位置、人文環境的不同,如今發展勢頭各不相同,能夠利用的資源也是各有差異。其中,資興市是發展較為迅速的,是東江湖庫區保護的主要牽頭縣市;汝城縣和桂東縣均為國家級貧困縣,可用資源有限,本地發展實力有限。在東江湖庫區協調發展的過程中,四個縣市之間需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協調,積極打造東江湖庫區整體發展的規劃,全面推進各縣市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懷成,唐劍武.城市水環境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1995(15):363-369.
[2]彭靜,廖文根,趙奎霞,等.水環境承載的可持續性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水資源保護,2006,22:14-17.
[3]曾維華,楊志峰,劉靜玲,等.水代謝、水再生與水環境承載力[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4]郭懷成,趙智杰.我國新經濟開發區水環境規劃研究[J].環境科學進展,1994(2):14-22.
[5]賈振邦,趙智杰,李繼超,等.本溪市水環境承載力及指標體系[J].環境保護科學,1995(3):8-11.
[6]崔鳳軍.城市水環境承載力及其實證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1998(13):58-62.
[7]蔣曉輝,黃強,惠泱河,等.陜西關中地區水環境承載力研究[J].環境科學學報,2001(21):312-317.
[8]王儉,孫鐵珩,李培軍,等.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區域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模型及其應用[J].生態學雜志,2007(26):139-144.
[9]趙彥紅.河北省水環境現狀及水環境承載力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
[10]BouldingKE.Theimpactofthesocialsciences[M].NewBrunswick,NJ:RutgersUniversityPress,1966.
[11]DalyHE.Towardasteady-stateeconomy[M].SanFrancisco:CorkUniversityPress,1973.
[12]袁旭梅,韓文秀.復合系統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8(8):51-55.
[13]白華,韓文秀.區域經濟—資源—環境(Ec-R-EV)復合系統結構及其協調分析[J].系統工程,1999(17):19-24.
[14]劉耀彬,陳斐,李仁東.區域城市化與生態環境耦合發展模擬及調控策略——以江蘇省為例[J].地理研究,2007,26:187-196.
作者:馬巾英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