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水利建設的有效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水利工程的快速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生態環境失衡、水資源污染問題屢見報端,發展生態水利建設成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保障。在發展水利工程建設時如何保護周圍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文就生態水利建設的內容、重要性及原則進行分析,提出加強生態水利建設的有效措施,為促進生態水利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生態水利建設;內容;重要性;原則;有效措施
1引言
傳統水利工程建設忽視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生態水利建設是運用自然生態學的原理,更加注重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潮中,倡導生態水利建設已成為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與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也是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依據。如何協調工程建設和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在發揮水利工程作用的同時減少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課題。
2生態水利建設內容
生態水利建設主要包含8項內容:一是優化配置水資源;二是推進水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三是強化節約用水管理;四是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五是加強水利建設中的生態保護;六是嚴格水資源保護;七是提高保障和支撐能力;八是廣泛開展宣傳教育。
3生態水利建設的必要性
3.1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近幾年來,國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傳統水利工程建設使自然河道原有形態被打破,單一硬質混凝土、漿砌石材料的應用使得河流生態系統逐漸消失。其次,傳統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致使許多區域大量移民現象的出現,不僅出現了許多社會問題,也給遷入地區的生態帶來壓力,甚至出現新的環境問題。最后,工業化的發展使新建工廠企業數量倍增,規模企業建設的同時,附帶產生的水環境污染問題成加重趨勢。新形勢下,國家下大治理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企業廢水不規范排放現象時有發生,為改善水環境污染問題,迫切需要加強河流湖泊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發展生態水利建設有效保護水環境。
3.2跨流域調水引發水生態問題,優化配置水資源任務重由于我國水資源短缺,地下漏斗現象嚴重,地表水在時空分布上嚴重不均衡,導致我國許多地區不同程度的出現洪澇和干旱災害。近年來,國家實施跨流域調水等傳統水利工程建設,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水資源的均衡發展,但也造成了對生態系統的破壞,跨流域調水使水系的原始狀態被打破,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超量用水、超量調水現象將會突顯,由此帶來的水生態環境及水文氣象的改變不容忽視,優化水資源配置任務任重道遠,大力發展生態水利建設迫在眉睫。
3.3生態水利建設是美化環境、體現人文內涵的需要水利工程一般處于荒郊野外,傳統的水利設計更多考慮的是維護結構穩定,在景觀和美觀上缺乏考慮,導致水利景觀與環境設計不協調,這種理念已逐漸與當今社會不相適應。尤其一些城市周邊水利工程建設,應該更多考慮與城市整體景觀相適應的建設方案,既能滿足工程功能要求,更要體現人文內涵。
3.4生態水利建設是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生態水利建設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最終實現人類、環境的雙贏。在環境問題日趨惡化的大背景下,應該充分認識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兩者的關系,以可持續發展的眼光處理問題,以滿足水生態自我恢復為目標,保障生態環境與工程建設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相互融合,大力發展生態水利建設,造福全人類。
4生態水利建設原則
4.1注重施工的安全性、經濟性生態水利建設項目需要有完備的保障體制,施工經濟性和安全性程度要求更高。在實際施工中,管理人員要更加注重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性,對具體的施工工程進行仔細的規劃,合理確定施工工期及施工進度,以經濟性和安全性為主導原則,有效促進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統一。
4.2工程建設與自然和諧發展生態水利建設要熟悉工程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情況、河流分布狀況,以能夠達到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目標情況下,據實規劃保證工程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例如進行河道生態水利建設項目時,要注重原始河道結構的保護,通過改善水質改善水中生物的生存環境。水利工程建設時,充分考慮周圍景觀要求,通過植樹種草,達到優化環境,保護生態的目的。
4.3對工程建設進行整體布局建設生態水利項目前,要對工程的合理性反復仔細論證,對工程建設進行整體布局,由于水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只有對工程進行整體考慮,才能有效緩解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工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要遵循自然規律,通過制定一些生態方面的措施來降低工程成本。
5加強生態水利建設的有效措施
5.1樹立生態水利的領導觀生態水利建設利國利民,是人與資源協調發展的具體體現,當代領導干部應將這項建設任務列入地區工作計劃,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加強各部門領導,團結協作、組織協調,嚴把項目審批關,積極引進生態水利投資項目,將生態水利建設長期貫徹執行下去。
5.2做好生態水利建設項目前期規劃生態保護是生態水利建設的靈魂,在項目規劃設計中,要做好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質材料調查,了解當地氣候特點及生態狀況,在保證工程正常功能的前提下,保留河道等的自然結構,充分考慮工程對水環境的影響,通過適時對環境的監測,明確項目的指標標準,有效保護當地生態物種安全,減少對原有生態系統的破壞,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5.3加強生態水利建設施工過程控制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要時刻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充分認識到人類活動對當地自然和社會環境產生的破壞,在施工的各個環節都要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采取先進的技術盡量避免或者降低破壞,使得水利工程在發揮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能發揮很好的生態效益。因此,對水利工程施工單位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公眾參與度。
5.4加強生態水利建設竣工后維護生態水利建設工程完工后,應起到優化地區環境的作用,對施工現場遺留生態問題及時進行修復處理,恢復土壤和植被原狀,對工程修建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定期觀測,達到工程與生態和諧統一的目的。
5.5建立健全水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嚴格遵守“開發者補償,受益者補償,破壞者補償”的原則,建立起合理科學、穩定有效的水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對水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設置過魚設施和生態補償來協調解決生物與水利工程建設之間的矛盾,例如,采取人工繁殖來防止受影響的生物數量下降。通過水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推進生態水利建設的合理化發展。
5.6因地制宜開發和利用水資源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工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社會穩定和耕地資源保護的因素,徹底擺脫過去片面追求開發率的錯誤模式,在工程規劃過程中因地制宜選擇適當的開發目標,積極籌建節水型工程,保障地區生產生活用水需求,保證水資源的充足供給。
5.7多維度爭取資金保障生態水利建設首先,集思廣益,充分研究,形成成熟的生態水利建設構想,最大程度地爭取中央投資。其次,通過設置優惠條件調動社會更多人、更多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多角度加強資金籌措,開展全民集體參與,共建生態水利工程的良好局面。
5.8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適時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生態水利相關法規的宣傳,在不適宜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流域或者名勝古跡、森林公園的保護區域內,禁止進行水利工程的建設;將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環境效益的發揮作為制定法律的根本點和切入點,對嚴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工程進行重新評估和審查,重新界定該工程繼續運行帶來的利弊。重視并做好生態保護區的生態建設及保護工作。
6結語
加強生態水利建設、保護水生態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已成為現代水利建設的主流。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可避免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工程建設中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進行合理規劃和精心設計,盡量減少水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當然實現水利生態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不斷創新和應用先進技術,深入研究自然與生態的平衡機制,研究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近期及以后的影響,以便更好地進行開發和規劃,實現生態環境友好型的生態水利建設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王長明.生態水利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海河流域滄州區域生態環境修復設想[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0(03)
[2]張子含,段曉杰.加快生態水利建設奏響人水和諧樂章[J].河北水利,2007(07)
[3]吳杰,論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與對策[J].中國水利,2010(09)
[4]徐位明.試析生態水利設計新理念[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01)
[5]鄧生雪,水利水電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1(08)
[6]羅素梅.實現農業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09(10)
[7]張煒,陳端丹,王繼紅.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探討[J].四川水泥,2015(03)
[8]賈玉愛.生態水利設計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美化工程中的應用[J].水利技術監督,2012(10)
作者:林永俊 單位:遼寧潤中供水有限責任公司